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橘警风采】柳向浩:一年三个全国一等奖的基层民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13 09: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屏幕上是几帧模糊到几乎无法辨认的人脸,这是案件唯一的线索。“就是他了。”柳向浩轻点鼠标,一套他参与构建的AI模型开始飞速运转。几分钟后,嫌疑人的特征被一一列出。这曾是耗时数天的“人海寻踪”,如今变成了“一键锁定”。
在科技强警的新战场上,这位黄岩公安分局视图工作室的民警,正用一行行数据和一个个算法模型,将自己从传统的“街头卫士”重塑为数字时代的“屏幕神探”。


视图应用的探索者
2020年从警以来,柳向浩的战场便从街头巷尾转到了屏幕。每天,他坐在电脑前,思考的是如何让算法更精准、让模型更智能。“科技不仅是破案的利器,更是守护平安的基石。”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这种使命感,驱动着他完成了从传统警务到智慧警务的转型。

今年3月份的一个夜晚,他接到有人吸食“笑气”的举报警情,于是迅速运用视图技术开展分析,发现行为人出现精神异常状态,并伴有闯红灯等危险行为。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从海量数据中精准筛选出行为异常人员的画面,迅速串联起行为人的行动轨迹,令处警民警得以快速实施精准打击。
今年以来,他不断砺技磨艺,探索视图应用,将人像比对技术广泛应用于实战,累计支撑破获案件130余起、辅助处置警情500余起,参与疑难案件与大要案身份落地50余人次。

科技兴警的排头兵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爆发,黄岩公安分局视图工作室在原负责人翁燕敏的带领下,开始研发“智影精灵”智能体。然而,最初的版本并不理想。
“它很聪明,但它没有侦探思维。”柳向浩回忆道。AI会犯一些在警务场景中“低级”的错误,产生所谓的“幻觉”输出。在最困难的阶段,他和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能只当技术的使用者,更要成为技术的改造者。

他们开始用成千上万个真实案例“喂养”这个“警队新兵”,反复训练它理解警务工作,如何从模糊影像中识别关键特征。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就像教一个新入职的同事,”柳向浩比喻道,“你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它:我们民警关心什么,什么样的细节可能决定成败。”
最终,这个被倾注了警务智慧的“智影精灵”初步建成,并在2025年“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评比中,斩获了全国一等奖。

比武竞赛的先锋将
荣誉接踵而至。在公安部“首届全国公安机关医院油气等重点单位安全防范数据建模比赛”中,他连续奋战两个半月,从数据整合到模型构建,甚至自己上手做视频剪辑。他们参赛的“多维感知预警魔方”最终以浙江省第一、全国第七的成绩再获一等奖。

汲取经验后,他在接下来的全国公安机关校园安全数据建模大赛中更加游刃有余,主导构建的校园风险感知模型拿下了全国第三的佳绩,又获得全国一等奖。

一年内,三个全国一等奖!但问及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柳向浩的回答却出乎意料。
“不是站在领奖台上,而是每次看到我们的模型协助破案、帮助流浪人员安全回家团圆的时候。”他平静地说,“那一刻,冷冰冰的数据有了温度,算法背后是人的悲欢离合。”

数据分析的带头人
如今,柳向浩的工作重心已从单纯的技术开发延伸到人才培养。他在分局“人才孵化营”承担数据建模授课任务,致力于让更多同事掌握数据思维。
“未来的警察,可能不需要人人都会写代码,但一定要懂得如何让数据‘开口说话’。”他正在将侦查思维转化成标准化模型,让即使不懂技术的民警,也能通过简单操作,获得AI的研判支持。
2025年以来,他牵头构建模型产品33个,其中长效运行模型13个,单次分析类产品20个,支撑全局研判100余次。他倾力打造的情感类矛盾纠纷分析模型在全市数据模型评比选拔中脱颖而出,作为优秀模型向全市推广。

从警路上,柳向浩见证了警务工作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深刻变革。而他正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之一——用警察的专业,为技术注入灵魂;用技术的精准,为平安保驾护航。
在这个新时代,他最珍视的身份或许不是“全国一等奖获得者”,而是那个始终记得“技术背后是人心”的人民警察。

来源:黄岩公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