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有“力度”更有“温度”!用黄岩特色照亮矫正对象“回归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16 09: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9月15日上午

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黄岩区贯彻实施《社区矫正法》5周年

新闻发布会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通过将其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社区矫正机构负责,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组织教育学习、公益活动、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以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其改恶从善,顺利融入社会,避免重新犯罪的一种非监禁刑事执行工作。

2021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并重”,全力推进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改革创新,累计帮助1427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走出了一条具有黄岩特色的社区矫正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0年,区司法局被司法部确认为全国“智慧矫正”县级试点单位,于2021年第一批通过部级“智慧矫正中心”验收。



数字化改革项目“七彩矫正”帮教一体化应用获评全省首批“数字司法好应用”。



全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暨“黄丝带”帮教工作推进会在我区召开,由区司法局牵头起草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省级团体标准2024年12月正式发布。



黄岩社区矫正工作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被民盟中央、司法部联合表彰为“黄丝带帮教”工作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区坚持夯基垒台,不断完善社区矫正体制机制。

依法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2022年10月,经区委编办批复设立黄岩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并组建城南、城北、北洋、宁溪、院桥5个社区矫正执法中队,承担全区19个乡镇街道的社区矫正日常监管职责,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区司法局以《社区矫正法》为遵循,结合黄岩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调查评估期限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息化核查的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文件,覆盖调查评估、入矫接收、奖惩审批、教育帮扶、解矫宣告等全流程,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章可循、规范透明。

五年来,我区坚持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智慧矫正建设水平。

紧盯数字化建设,全力打通社区矫正一线监管的难点、堵点、痛点。全国首创“智慧矫正”VR警示教育基地,通过《监狱的一天》《违规收监执行》等VR视频,开展沉浸式、多维度的靶向教育。承接司法部“智慧矫正”试点任务,着眼实战实用实效,搭建“自助矫”“智慧矫”“移动管”“天网查”“精准治”的五位一体矫正平台,实现“文书档案流转无缝隙、监管执法无死角、帮扶教育智能无纸化”。同时持续推进数字赋能、改革创新,提炼总结“黄丝带帮教”“七彩矫正”“五社联动”等做法,切实当好展现高水平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窗口”。



五年来,我区坚持规范执法,不断筑牢安全稳定工作基石。

建立健全“精准执法”“精准监管”“精准教育”“精准帮扶”四大机制,坚持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原则,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抓好婚姻情感、经济债务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五年来累计开展实地查访1.4万人次,个别谈话2.5万人次,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长期稳定在极低水平,先后完成了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社区矫正维稳安保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同时深化“阳光矫正”“清廉矫正”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公检法司联合执法检查,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无一人脱管、漏管,脱逃在外,切实肃正社区矫正刑事执行权威。



五年来,我区坚持力量整合,不断强化社会参与协同治理。

牢牢把握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出台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就业帮扶等系列文件,打通民政、教育、人社、卫健、团委、妇联等21个部门业务壁垒,创建部门联动、多元参与的“一站式提供、一体化管理、一揽子解决”的帮教中心。五年来,为32名困难社区矫正对象落实帮困扶助金,受理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政策咨询等各类案件143件,有效化解了各类信访苗头、风险隐患。同时加强政府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累计开展个案心理辅导近一千人次,学习教育2.2万人次,公益活动2.4万余人次,全面提升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水平。



五年来,我区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彰显教育帮扶工作成效。



结合黄岩产业优势与市场需求,通过“校地企”协同联动,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多元化、多维度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高中学历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育帮扶能级。在黄岩智能模具小镇探索“就业需求调研-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安置”全链条帮扶,打造社区矫正就业帮扶示范基地,2024年以来开设各类技能培训57班次、2500余人次参与,其中506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89人获得高中同等学历证书,适龄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帮扶100%全覆盖。通过专场技能培训、专场就业推介等方式推进“稳其业、安其心”帮教模式落地见效。同时全面应用“浙里连心”,开展分段、分级测评,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建档率、测评率、预警处置率均保持100%。



五年实践充分证明,《社区矫正法》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刑罚执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监禁刑的负面影响,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给予了符合条件的罪犯改过自新、融入社会的宝贵机会,有效助力平安黄岩、法治黄岩建设,彰显了法治的文明与进步。接下来,我区将一如既往地秉持法治理念,坚守安全底线,传递司法温度,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合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

热点问题解答

刚才发言里提到黄岩区在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方面有很多创新性的做法,如何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回归社会,有没有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可以分享?
QA
近年来,我区围绕将社区矫正对象教育改造为守法公民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131”体系建设,即一个帮教中心、三大帮教基地、一个帮教标准,打造教育帮扶黄岩品牌。一是有的放矢加强帮教供给。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调研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帮教需求,制定年度教育培训清单与计划。目前全区已建有宣传教育基地4个、就业帮扶基地8个、公益活动基地8个,基本形成高质量建设、高效化运作的帮教阵地网。二是激发活力提升帮教质效。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细化月度考核、奖惩审批、请销假审批、信用矫正等激励机制,激发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内生动力。三是数字赋能深化精准帮教。依托“浙里连心”“在浙矫”等数字应用,智能定制个性化矫正方案,系统规划分级、分类、分段帮教措施,形成“资源个性推送-定期质效评估-方案智能调整”的帮教闭环。

五年来,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坚持治本安全、凝聚社会合力、狠抓教育帮扶,帮助一千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涌现了很多有温度、有力度的帮教故事。如社区矫正对象易某某,是绍兴市某企业负责人,经营性外出需求频繁,考虑到外出审批把关严、程序多、时间长的问题,我局联合检察机关,坚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充分考虑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的生产经营需要,搭建外出审批“绿色通道”,保障易某某管理发展企业的合法权益,矫正期间易某某主导两项发明专利,符合重大立功减刑条件,成为我区办理的首件社区矫正对象减刑案件。又如社区矫正对象苏某某,刚入矫时待业在家,经常混迹迪吧酒吧,父母对其管教无力,多次发生不按时报告、违反信息化管理规定、不按要求参加学习教育等违规情形。经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从改善家庭关系入手,逐步帮助净化其社交圈,鼓励引导其参与“职业技能双提升”行动,完成专升本继续教育,并通过咖啡师职业能力认证,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咖啡店店长,社区矫正工作护航着苏某某走过低谷、改过自新、成就职业人生。

类似这样“改过自新、重塑人生”的案例还有很多,他们都是黄岩深度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直接成果,彰显着法治温度。

刚才发言里提到黄岩在“黄丝带帮教”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能介绍一下具体做法吗?

QA
“黄丝带帮教”是司法部与中央民盟共同部署的针对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以及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的帮教工作。2022年以来黄岩区司法局主动对接黄岩民盟总支、台科院民盟支部、民盟台州市委会,发挥“黄丝带帮教”品牌引领效应,积极推动民盟力量深度参与特殊人群帮教工作,合力形成“三强四送三补”工作模式,其中“三强”是指强资源保障、强信息平台、强典型培树,“四送”是指送文化、送温暖、送法律、送健康,“三补”是指补帮教队伍力量,补公益活动资源,补帮教协同机制。

今年,我们在此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黄丝带帮教”效能,开展“黄丝带帮教”灯塔引航行动,通过微项目、智决策、精帮扶,将矫正“所需”和民盟“所能”相结合,实现精准帮教。比如针对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身患疾病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医路相扶”义诊活动,通过结对帮扶跟踪了解病症,疏导不良情绪,将医疗帮助与心理关怀融合输出,为暂予监外执行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同时充分发挥民盟的资源纽带作用,依托永宁幸福中心建立“黄丝带帮教基地”,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帮扶,全面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存在心理阴郁、生活压力大、社会适应不良等情形的社区矫正对象,组织开展“同心护绿”植树活动,在公益活动中纾解负面情绪、强化正向激励。

未成年是社区矫正对象中的特殊群体,在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上,黄岩有哪些具体举措?

QA
我区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不断探索构建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一是单独管理,身份保护。日常监管中出于保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隐私的目的,避免其与成人罪犯接触后的交叉感染,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采取单独报到、单独教育、个别谈话等矫正措施。同时对未成年社区矫正给予身份保护,矫正宣告不公开,矫正档案保密,包括应用平台中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信息数据加密、阅卷权限审批等。

二是因人施矫,注重感化。采取有益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以教育促感化。在设立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小组时,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人员参加,并落实一名心理志愿者结对帮教。同时社区矫正机构加强与其家属的沟通协调,引导、督促监护人及其亲属严格履行法定监护责任。

三是丰富活动,强化帮教。开展互动课堂、VR教育、技能培育等,鼓励引导其参与青少年公益活动、体能活动等,感受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参与矫正活动的积极性。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期间组织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走访慰问。通过“党员认领微心愿”、发放困难补助金等方式,加强对家庭困难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力度。同时联合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加强学校教育阵地、妇女工作阵地在帮教工作的积极作用,定期召开家校联动交流会、亲子座谈会等。

来源:黄岩发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