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黄永古道:一条承载了沉重步伐的诗意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7 09: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黄永古道位于我区西部,起于宁溪镇王家店,经富山的半岭堂、半山村、鞍山村、北山村、决要村,终于温州永嘉县张溪乡。在交通闭塞的年代里,这条由山岩和溪石铺就的古道便承担着通行及货物进出的重任。

古道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诸多文化遗存中的典型代表。今年,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浙江省文物局联合发布公告公布浙江省一级古道名录,黄永古道便名列其中。

行古道 忆风蚀往昔

天气晴好,初夏的阳光为山间草木披上了一层柔和的淡金色薄纱,半岭溪间犹如洒了碎金子般泛着粼粼波光。自城区一路西行,绕过满目葱绿的村道便到了黄永古道的起点,宁溪镇岭根村。

“这个停车场就建在从前古道的停车场上,比原来大上好几倍呢。”岭根村村委会门前宽敞的停车场,有游客正在有序泊车,还有游客正向村民问路,村民热情地伸手为其指路,“呐,沿着这桥过去,一路往前走就到了。”

沿着村中的青石板道一路徜徉,路旁既有挺拔的新房也有布满岁月“皱纹”的老屋,随着古朴的雕花屋檐、木质门窗映入眼帘,能看到新路石板与古道山岩石块的交替。“为了村民出行方便,这条曾经的村间小道被筑成了平坦的石板路,但再往前些就都是原汁原味的古道了。”岭根村党总支副书记柯恩法笑着介绍。

放眼望去,古道掩映在一片绿林修竹之间,起点的碑石上以隶书镌刻着黄永古道四个大字,黄永官驿古道大致始于明清之际,现存古道宽约2米,据《黄岩志》记载,名为“黄永捷径”,途经富山乡半岭堂、半山村等村落,是古代黄岩西部通往永嘉的主要交通枢纽。

“据文史资料记载,黄永捷径自县城出西门西行,过山头洲,逾稠树岭,经小澧桥等地,折向西南,逾半山岭,决要岭,至决要,入永加境。”区政协文史专员黄伟告诉记者,黄永古道全线计49公里,走向沿山形由东向西,经富山乡境内的半山村、决要村、决要岭头、决要村路廊,直至黄岩、永嘉交界处,由沿岩路廊入永嘉县的张溪乡,现存古道全长15千米。

黄永古道的起点一路向上延伸,一块块山岩或溪石铺成的道路,沿着山势和溪涧,一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向着山上和山下蜿蜒伸展,叠嶂的峰峦与潺潺的溪水相互映衬,仿佛诠释着古琴曲《高山流水》的神韵。

“你看古道上这些深深的刻痕,是一捆捆的毛竹拖出的痕迹,这些痕迹至今都是这条古道从前承担的运输重责的有力印证呢!”周边在田间劳作的阿公阿婆偶尔会停下锄头,指着一块块被足迹磨得锃亮的石板告诉游客,曾经这条古道的宽度足够两个挑担的人侧身同过,如今走的人少了,路面也逐渐被杂草覆盖,只够一人前行。

沿着古道走到底就是决要村,决要是黄岩境内黄永古道的终点,其地理位置特殊,属于黄岩和永嘉两县的交界处,相传过去黄岩与永嘉为此地发生争执时,黄岩决心要这块地方,故名“决要”。穿过决要村,便可到达永嘉县的张溪乡。

赏美景 品人文烟火

“从前想去城区办点事,得先通过古道,去长潭坐船再转公交,去一趟总得住一夜,现在也就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柯恩法不由感叹,如今有了公路,通了隧道,曾经的山区不再闭塞,这条蜿蜒的古道也终于卸下历史的重担。

沿着黄永古道,步行三四十分钟便能到达富山乡半山村,往往走到赤水廊便能听到清亮的鸡鸣,这时便知前方就到了半山村,作为黄永古道上的重要村落,半山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因位于富山乡的半山腰而得名“半山”。村内民居以木石结构为主,依山势而建,临水而居,老屋青瓦,曲径通幽,溪水潺潺,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2013年2月,黄永古道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半山村作为黄永古道保存古道路面最完整的村落。村内尚存古道当年路廊及悬臂式石梁桥各一座,其外观仍保留着特有的建筑风格,这两处建筑极大延续了黄永古道的文化内涵。富山大裂谷、半岭堂古法造纸博物馆、富山乡党建陈列馆等也都可以沿着古道循迹而至。

踏着黄永古道的石阶,可以看到半岭堂古法造纸博物馆与传统造纸作坊并肩而立,曾经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赋予了当地村民两条生存道路:他们有的以卖竹为生;有的则在溪水冲激处造了盘碓等,利用水流的动力和山外学来的造纸技术,制造出一叠叠的千张纸,维系着造纸人家的生活,在如今,这也是当地的特色文化传统。

千张,又叫福寿纸,祭祀用纸,比较粗糙,是用黄纸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制作而成。当地与浙江工业大学的小城镇协同创新团队合作后,在废弃的半山村半岭堂小学老房子的基础上对既有旧建筑进行再利用,建成了“半岭堂古法造纸博物馆”。这是台州首个以造纸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和传统造纸工房实景展示等形式,介绍了中国造纸文化历史、古法造纸技艺。

黄永古道也是一条红色古道,古道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印记。在造纸博物馆不远处,即为利用废弃的原富山七五水电站改造的富山乡党建陈列馆。在陈列馆里,能够了解到半山村半岭堂党支部的历史,该党支部是在黄岩早期党员戴邦定的领导下于1928年建立的。这也是黄岩西乡的第一个党支部。

促融合 谱文旅新曲

“沿着古道,寻找着先人的足迹,心境也会更加趋于平和,沿途风景更是美不胜收。”市民郑思家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笑着感受古道独有的清雅氛围。

古今多少事,诗意古道间。黄永古道不仅是一条承载了沉重步伐的古道,也是一条充满了诗意的道路。800多年前,一位名叫戴复古的布衣诗人,就是途径这条道路一路到达永嘉、温州、江西等地,实现了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在戴复古所写的《夜宿田家》中,可以看到诗人“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行走江湖的场景,那风雨中踽踽独行的身影,既是诗人风骨的写照,也是黄岩文脉的传承。今天的驿道上,昔日的足音早已消逝在哗哗的流水声中,然而古道的历史却留存至今,并吸引了许多游人的注意。当地政府也开始策划利用古道资源,加大旅游事业的发展。

其中,作为黄永古道上的重要村落,半山村自2003年引进旅游产业,便摇身一变成了我区首个“农家乐”休闲旅游基地,还曾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一棵伫立在古道旁的百年梨树王穿梭时光向游客展现着蹁跹美景,满树梨花盛开时,微风轻拂,落英缤纷,仿若画中之景。

青峰环翠,烟岚氤氲。“穿汉服游古道,赏梨花,想想就很美好!”每至三四月份,半山村的梨花肆意盛开,灿若云霞,为这座古村落添了几分风情与雅致,美成了当地古村旅游的金名片,更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前来,这也使得这条古道焕发了新的生机。“从前‘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梨花树,如今为村里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半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福明笑着说。

萝卜丝、番薯肚肚、笋干、梅干菜……路边各种地道的农副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只要有旅游团或者散客来我们这旅游,村民们就会在路边摆上自己家做的萝卜丝、番薯肚肚、笋干、梅干菜等农副产品来贩卖。跟以前相比,现在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也有很多在外做生意的人都回村子里发展。”周福明告诉记者。

彼时的黄永古道,是古代村与村、城与城之间的沟通桥梁,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黄永古道,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赓续着绵长的文脉,依然在兼容并蓄,谱写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歌。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