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9198
注册时间2010-3-9
在线时间 小时
金币
魅力
- 积分
- 106
|
公元907年至931年,南官河开凿,为台州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河。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官河在黄岩县东南一里,"自南浮桥南流至峤岭(今温岭市温桥镇)一百三十里,陆程九十里,广一百五十步……"。
南官河一通,百姓的心情和咱们现在甬台温铁路一通的感觉完全相通!
除此之外,台州南部还有东官河、西官河,包括南官河在内,三条官河都源自黄岩老城区内,或接永宁江,或合于西江,至椒江、路桥、温岭,延绵数百里,纵贯整个温黄平原,多么浩大的水系啊~所以古语有““黄岩熟,台州足””之称,此言不虚,当然这个黄岩包括了今日的三区和温岭部分地区。
南官河为黄岩西江(西江又是黄岩永宁江的最大支流)最大支流,是跨越西江、金清两大水系的人工河道。全长65公里,其中黄岩境内25.3公里,为五代吴越国开凿的一条运河,有“浙东小运河”之称。路桥年鉴记载,南官河起自黄岩城关,五代开平元年(后梁太祖)到长兴二年(后唐明宗)(公元907年-931年)开凿。南官河自黄岩城关东禅桥南行,至十里铺、药山滩,再东南至璜山头,过坝(已入路桥区域),复东至桐屿街、马铺桥、后於,入河西(进入十里长街),折南经福星桥、中桥、三桥,至卖芝桥,鉴洋湖水自三水泾东流来会,复至石曲塘桥,与东官河会合,直奔温岭泽国,最后向南直到温岭街。其经过白枫桥部分称白枫河。东官河自东禅桥东行,入椒江区,折南经洪家场,进入路桥区的龙头王、李家洋、长浦后,分向东流,复南至塘桥,与南官河会合,复东南流入金清港。这条运河的开凿,既是连接台州、温州的水运要津,又是灌溉台州南部的水利命脉,使农田灌溉的淡水有了保障,而内河的航运也因水满得以通畅无阴。清宋世荦之《路桥船》诗云:“一回潮上一回鲜,紫蛤花蚶不计钱,泼剌黄鱼长尺半,如飞摇到路桥船。”南宋《赤城志》载:“支流九条,绵亘八乡,溉田七十一万亩。”南宋朱熹奏疏说:“黄岩县出谷最多,一州四县皆所仰给,尚能济新昌、嵊县之缺”,即指南官河流域。南官河沿途集镇星罗棋布,贾舶交会,人烟辏聚,历代水运繁忙,为经济繁华地区。
历史上台州府和黄岩、太平两县的地方官十分重视,自北宋元祜七年(1092),两浙提刑罗适(今三门人)在南官河始建水闸开始,南宋疏浚5次,元代1次,明代4次,清代7次,民国6次,建国后3次。2002年,黄岩区组织对黄岩境内南官河全线进行恢复性疏浚,并在2003年完成南官河一期整治工程,即南官河连接西江的300米河段。2004年动工的南官河二期工程,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对十里铺南城办事处800米的河段进行环境美化整治;对南官河7.57公里进行清障、截污整治,并在人口密集区设置亲水平台、河埠头、游船码头。经过整治的南官河,不但恢复原有河道功能,而且大大改善了水生态环境,目前已成为一处水、景融合的休闲去处。
今日南官河,仍然保持千年旧貌,起自黄岩城关南门,终止温岭温峤镇。
1999年1月,路桥区委、区政府决定加大力度,分步实施南官河综合治理工程,从此拉开了"拯救母亲河,美我商贸城"行动的序幕。路桥对南官河路桥境内17.31公里河段实施了一系列的河道疏浚、河岸砌石、绿化和美化,完善沿河的排污设施,使河道面貌焕然一新。2001年7月,在全省率先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模式,对南官河等主干河道实施常年保洁,配备河道管护工,每天巡航保洁。当然,最具代表性的南官河,当属路桥十里长街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