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校地合作、产业振兴、村貌提升
近年来,区财政局一以贯之深耕“千万工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产业振兴、村貌提升,持续擦亮“中华橘源”金名片。截至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3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30个,其中6个村入选省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落户黄岩。
邀专家协同“执笔”
探寻发展新路径
区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协同相关部门优化“专家-政府-村民”互动模式。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500万元,聘请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专家组建美丽乡村建设智库,并定期举办中德学术会议、乡村振兴论坛等高层次学术活动,对话中外专家,交流探讨思路举措,高站位统筹推美丽乡村建设。目前,乌岩头村成为浙江“千万工程”向全国推广的建设案例;沙滩村被写入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报告,被省社科联列入当代中国村庄发展研究的浙江样本。同时,以全国农业科技先行县改革试点为契机,投入资金2800万元,支持创新精准产业技能培训体系,设立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中德乡村规划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传统村落校地合作基地等平台,依托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平台,培养壮大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扩中”共富带头人队伍,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高效匹配。近年来,已完成近3万人次的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顺产业振兴“运笔”
引领村民奔“共富”
我区每年投入资金1900万元,助推“小橘灯”共富工坊建设。出台“小橘灯”共富工坊建设扶持文件,在建设、运营、就业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补贴,如对利用当地闲置房屋创办共富工坊,或对场地建设、改造的,按不高于680元/平方的标准给予补贴,以鼓励东部发达街道的企业、合作社农业基地等劳动密集型联盟单位下沉“西扩”,打造创富新单元。目前,我区累计建成“共富工坊”225家,帮助4822位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645万元。累计安排区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3.5亿元,协同相关部门依托永宁江、长潭水库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黄岩蜜橘、东魁杨梅等区域特色品牌,集成打造325省道精品线路、环长潭湖乡村休闲风情带、“中华橘源”产村融合示范区等精品区块。其中,“演太双川金廊”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列入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带动沿线农旅产业产值超9000万元。
固美丽宜居“收笔”
赋能古村焕新颜
我区设立区级衔接补助资金,保障扶持乡村建设奖补政策落地。如,对于村集体旧房改造、古建筑及设施改善等工程,以工程结算审核价为标准按实奖补。2023年以来,已安排区级衔接补助资金1800余万元资金,稳步推进基础建设、异地搬迁等26个项目。在最大限度保留乡村历史风貌和肌理布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00万元,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支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日常维护资金补助办法,每年安排最高3万元日常运行维护补助资金,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实效。同时,加强考核以提高资金绩效,将考核结果与农村环卫保洁运行经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日常运维补助资金拨付等次挂钩,助力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2022年底,全区已建成美丽庭院4.5万户,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创建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60个,宁溪、屿头上榜全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