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5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诗如子美有经臣 ——布衣诗人左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5 11: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皆享有盛名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三曹”“三苏”等。而提及历史上黄岩文坛佳话,则必称“三左二彭”。“三左”即北宋末到南宋初的左纬和左誉、左鄯叔侄三人,“二彭”则是南宋初彭龟年、彭椿年兄弟。左纬虽为布衣,却在“三左”之中诗名居首,是黄岩历史上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诗人。

布衣诗人左纬

左纬,字经臣,号委羽居士,黄岩城东永宁山(方山)下人。生卒年不详,但从传世文献判断,应是生活在北宋晚期至南宋初年。左纬从小博闻强记,勤奋好学,从名字中“经天纬地之臣”的含义看,他可能最初曾热衷于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然后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科举失败的现实,促使其不愿碌碌于功名之间,于是放弃举子业,专攻诗文。

左纬早年深慕台州名儒徐中行,为人、为学深受其影响。徐中行以“孝、悌、睦、姻、任、恤、中、和”八种善德闻名,人称“八行先生”,其德行曾得北宋名臣司马光称赞。徐中行因愤世嫉俗,隐居黄岩委羽山,而左纬不应科举,选择隐逸生活,与徐中行堪称同气相求,颇有渊源。

左纬一生隐居乡里,活动范围不出台州、温州两地,交游除了台州、温州两地的文士外,也有一些任职台州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大多为学者或诗人,有的甚至为一代名臣、文坛领袖。也正是他们的推崇与赞赏,让左纬的诗走出台州,流传京都,名满朝野。

由于地域之便,左纬与温州文士交游颇深,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载有左纬生平,说其“与许少伊为忘年交,刘侍御、周恭叔以兄事之”。许少伊即许景衡,刘侍御即刘安上,周恭叔即周行己。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太学中有九名温州士子,以学行优秀闻名于时,即温州“元丰太学九先生”,许、刘、周三人名列其中。

许景衡与左纬关系最为密切,对左纬之诗也是极为推崇。在许氏所撰《横塘集》中记述了大量与左纬及左纬之侄左誉交往、唱和的内容。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为宋代名臣和杰出政治家,也是一位精通古今的大学者和诗人。在太学学习时,经常远行洛阳,求学于程颐和吕大临两位理学大师,并得到洛学真传。他为官中正刚直、廉洁奉公、忧国忧民,为百姓所称颂。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九“中兴诸贤”有“左经臣”一条:“许少伊被召,左经臣追送至白沙不及。作诗曰:‘短棹无寻处,严城欲闭门。水边人独自,沙上月黄昏。’此二十字,可谓道尽惜别之情矣。至今读之,使人黯然销魂也。”

南宋建炎(1127—1130)初,许景衡为御史中丞,由乐清白沙渡海北上,左纬闻讯前来送别,不及而返,故作《送许左丞至白沙为舟人所误》,惜别感伤之情跃然纸上。后来许景衡特作《次韵经臣见寄之韵》奉答此诗:“召节来金阙,扁舟望石门。家山秋渺渺,烟水暮昏昏。竟失临分语,徒伤远别魂。殷勤谢池月,相对宿江村。”此诗也表达了两人分别的无奈之情,并希望能与左纬再次相聚、相欢而谈。这两首送别与奉答诗,充分体现了两者深厚的情谊。

另外,左纬的诗能博得大名,与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黄裳的赏识及推介也有着莫大的关系。黄裳,字冕仲,号演山、紫玄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举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为当时文坛领袖之一。左纬自己在《次韵呈天台宰》一诗中写到他受黄裳之褒扬而得诗名的情况:“仆也不自知,爱诗已成癖。有作盈一囊,无人为攟摭。将求识者观,千里事行役。扬聆入武林,祢刺久未释。一日谒尚书,尚书为虚席。号仆为诗人,声名从此得。日上尚书堂,见公于侍侧。”由诗可见,左纬带着自己的诗谒见黄裳,得到黄裳的赞扬。从“日上尚书堂,见公于侍侧”一句来看,左纬随侍左右,并得黄裳的亲授与点拨。

当然,布衣左纬能留下诗名,最重要的还在于其高超的诗歌水平,以及颇具自身特色的诗歌风格。这是左纬的诗能在当时为文人士大夫所称赏,且能流传至今而不被历史所湮没的主要原因。

钱钟书称赞左纬诗

左纬著有《委羽居士集》,存诗60首,以近体诗为主,其中五律就占了33首。诗歌体裁偏窄,内容局限于写景、唱和及送别,这与左纬远离政治中心,布衣隐者的身份是分不开的。眼界、胸襟、气度及涵养上的欠缺,致使其不可能像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人那样纵横开阖,诸体皆通。对此,左纬扬长避短,专攻近体诗,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这样虽有内容空泛、有句无篇之虞,但也会偶出佳作,让人印象深刻。如他的《梅花》诗:“几度寻春信,空归及暮鸦。试摇枝上雪,恐有夜来花。望月穿深坞,迎风立浅沙。若同桃李发,谁肯到山家?”文辞典雅,意境幽深,旨趣高洁,不同凡响。再如《过人所居》:“试问春蚕第几眠?柳条如丝雨如烟。池蛙相应昏昏月,海燕初归漠漠天。卒岁未妨资橘柚,余生应只付林泉。他年卜宅如相近,且种壕头十亩莲。”壕头就是今天方山下光明桥一带。诗人以家居平常所见入诗,以平实的语句写家乡的景物,但不为现实俗事所拘,反映了隐逸超脱的思想情感及“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颇具唐人风味。

北宋末期,以黄庭坚为领袖的江西诗派一统诗坛,在创作上“资书以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历”。左纬适时而出,打破江西诗派的藩篱,无意中重拾晚唐诗体。在左纬之后,“永嘉四灵”与“江湖派”诗人纷纷效法贾岛、姚合等人,摆脱“江西诗派”的束缚,为南宋诗苑锦上添花。依此脉络,左纬算是南宋晚唐体“永嘉四灵”“江湖派”的先导人物。当代学者钱钟书先生慧眼如炬,称左纬“已开南宋人之晚唐体”,确立了左纬在宋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左纬的诗大多平实恬淡,写景即事,优雅超脱,款款而谈。但亦有例外,即如遭遇人生变故而作的《避贼书事》十三首与《避寇书事》十二首,这两题纪事抒怀五言古体组诗写作的背景是北宋末年,朝廷昏聩,赋敛苛繁,民变泛起。宣和二年(1120),方腊在睦州起义。同年,吕师囊在仙居举兵响应,攻台州府(今临海县城)不下,转而挥师黄岩。次年10月,宋军折可存部追击吕师囊至黄岩县断头山(今沙埠南岙溪),生俘吕师囊。黄岩作为“平叛”的主战场,时间长达一年。在这场动乱中,左纬“举家如奔鹿”,“但冀免杀戮”。避乱途中,他根据亲身经历,描述城镇居民逃遁入深山的种种情状。惊恐慌乱、聚散无依等战乱年代常发生的情景再现于左纬笔端。“妻儿共一区,日夜谨相守。遥惊白旗来,不觉四散走。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隔林闻哭声,相见真成偶。”“有女衣已穿,颜色犹自好。无食来几时,呦呦哭荒草。问之谁家子,低头未忍道。前山欲黄昏,吾行不暇考。”左纬以最能表现的主题入诗,深入事件的真情实相,其诗极为生动,读之触目惊心。这两题组诗写离乱情景,寓忧患意识,虽不及杜甫沉浑,但在气息上相通,与杜诗有诸多相媲美之处,所以尚书右丞孙傅赞叹:“此非今人之诗也,若置之杜集,谁能辨别?”而黄裳亦认左纬“慕杜甫、王维之风甚严”。钱锺书对其也是推崇有加,他在《宋诗选注》第一版中选录了左纬《避贼书事》《避寇即事》《春日晚望》三题九首。但在第二版中,迫于当时的特殊环境,左纬的诗被无奈删节。

左纬死后,临海人陈公辅为之撰写墓志铭,悼诗曰:“有德传乡里,无金遗子孙。”

“一门七进士”

左纬有四子,左㻫、左璠、左玙,还有一个早逝。左纬自己为布衣,但三个儿子在南宋初联登进士。其中左㻫出使金国,忠贞不屈,死于燕山。左家后来迁居城东,居住地被美称为“丛桂坊”(中进士又称“折桂”,三人为“丛”),宅内园中小山有一亭,称“山亭”,这就是山亭街街名的由来。

左纬还有两个侄子,亦是著名诗人。左誉,字与言,号筠翁,客居临海。他任钱塘幕府时,曾流连于青楼,与名妓张秾相识相爱。左誉作词以赠美人,“堆云剪水,滴粉搓酥”就是写对张秾的相思与倾慕的。时人称“以一语之工,倾倒一世”,将此句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并提,于是有了“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搓酥左与言”之称。代表作有《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后遁入空门,有词集《筠翁长短句》。其弟左鄯,诗亦佳,与许景衡唱和,以《题湘中邮亭壁》诗称誉一时,诗曰:“叠叠山腰系冷云,疏疏雨脚弄黄昏。松声更带溪声急,不是行人也断魂。”时人把左纬和左誉、左鄯合称“三左”,成就了南宋初期黄岩文坛的一段佳话。



山亭街旧照



左纬《委羽居士集》扉页



宋韵古道上的三左亭 王敏智 摄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