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50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头陀的文化地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21 11: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今年3月,黄岩中部重镇头陀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热闹非凡。一批批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踏青者纷至沓来。他们匆匆的行踪中,出现中岙村东岭头的油菜花田。

当我们的目光与头陀老街千年的时光碰撞,回溯崇法寺抗战岁月里与教育的偶遇。脚步轻盈,思想悠远。不经意中,打捞沉积在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一幅千年古镇的文化地图徐徐铺展。

农耕文化:油菜花盛开后的嬗变

江南,骤升的气温与发肤无差别的相融,一场春雨,催开了一个名叫中岙村东岭头梯田上的油菜花海。视线所及,绿意盈满山野。

花海经济造就旅游新发地。摄影人最初关注山乡小村东岭头油菜花的花期。绿色的原野上,隐约中,春天的气息,山村的早春露出了特有的神韵。油菜花海、美丽庭院、美丽乡村、景区化村庄、文旅融合,与当下的共富符号一契合,无人机下,含苞欲开的油菜花与错落的梯田融合,美轮美奂的视频一波又一波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旗袍秀,与油菜花绽放出的春天气息一起美了这季。花海经济、眼球经济仿佛一瞬间破壁而出。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中国日报网还有地方网络平台等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到这个小村,小村迅捷成为“网红打卡地”,传统的农耕文化有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我徜徉于花海,摇曳的油菜花,蜜蜂飞舞,一弯又一弯的梯田,山乡清冽的空气中的鲜甜,老旧的风车,农村特有的泥墙,一股脑地进入视野。

当我把目光从现实收回,投向遥远的头陀所在,它又有什么样的过往令人向往?寻寻觅觅中,我发现,小镇辖区曾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平山头上的石锛、圣岙的石犁头一起见证了先民们远离刀耕火种,开启了农耕时代,文明的光芒照亮了这片土地。

历史有记忆,文物会说话。这方水土千百年的发展中,留下了不少值得在兹念兹的农耕文化记忆。

甜蜜酿造的“非遗”传承地。南宋《嘉定赤城志》载:“甘蔗,有竹、荻二种,出黄岩亢山(今属北洋康山村)等处。”一段简单的记录,见证了头陀周边早在南宋时期即种植甘蔗。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优质的甘蔗生产奠定了基础,以头陀为代表的黄岩古法红糖以甜度高、杂质少名扬台州。由此催生的黄岩红糖烤糖自民国时期就以年货的形式开始出现,香甜历久弥新,成了一代又一代黄岩人的甜蜜记忆。头陀女人蔡蕙蕙记着儿时的甜蜜,她以传统技艺继承人的身份,传承着祖传配方。当2017年一款采用古法红糖为主料的烤糖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中亮相,独有的口感赢得了首届“浙江省十大特色农家小吃”称号。黄岩红糖烤糖又一次进入了百姓的视野,载着挥之不去的乡愁。

黄岩红糖制作技艺以传统技艺列台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华橘源始祖地。从历史到现在,头陀不仅甘蔗、红糖及由此衍生的产品红糖烤糖久负盛名,柑橘更具知名度。世界上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载:“柑橘种有八,橘别种为十四,橙别种为五,凡其类合二十有七,而乳柑推第一。”元国史检阅林昉在《柑子记》中载:“台之州为五,乳柑独产于黄岩。黄岩之乡十有二,而产独美于备礼(乡)之断江。地余四里,皆属富人。一亩之园可二十本。有鬻者,争置之。”

乾宁四年(897),黄岩乳橘作为贡品,《新唐书·地理志》中有载:“台州土贡乳橘。”当年品质最好的断江橘子自然是不二选择。遥想当年,澄江两岸,贡橘运出时的场景定是威武。曾任福建兴化知府的黄岩南门王氏一族的名人王弼曾在《船上谣》一诗中写道“千艘飞过石头城,猎猎黄旗发鼓声。中使面前传急令,江南十月进香橙。”黄岩明朝人王弼所写的这一幕幕进贡场景,想必在不同朝代中不时迭现。从唐朝始,黄岩橘子的进贡路走了一茬又一茬,也打响了名果的知名度。许多文献记载的黄岩橘子的贸易,富了一方百姓。

断江,也为黄岩成为中华橘源的一段最重要的历史记忆。

当远古的农耕文明成了许多地域遥远的绝响,渐行渐远。头陀,在新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足音响起,散发出独有的气息。

地名文化:头陀桥里的头陀地名刍议

头陀是何意?地名学上似乎找不到文字记载的最初源头。视野往前,再往前回归,突然间,我似乎找到了契合地名的文化意蕴。

民间相传,头陀桥即是头陀的俗称。明万历《黄岩县志》中载有“头陀桥,在县西北二十里。”明万历《黄岩县志》市坊篇里有头陀桥市。清光绪《黄岩县志》载:“头陀桥在县西北二十里,乾隆庚寅僧荣法募修。”民间相传,头陀桥即是头陀的俗称。这座乾隆三十五年(1770),上迎堂僧人荣法修建的,长约30米,宽3米的单孔石拱桥是否就是头陀名称的源头?值得考量。从现头陀镇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看,清乾隆三十五年距离10000年——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相差甚远,显然地名的源头断代了。我们是否可以猜想:头陀桥修建前,这方地域似乎早已有“头陀”之名。

历史视野中,头陀地名或许与宗教有关。乡贤朱幼棣先生在《淡出九峰》中以宏阔的思维推论:头陀名称由来,与宗教有关。头陀的意思是:“即去掉尘埃和世俗的烦恼之意——高僧们都要抖擞法器。头陀又是佛行的苦行之一。”

当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汉明帝永平十年(67)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时间进入三国时期,中国的海航海交史早已展开。黄岩是一个港口发达的城市。卫温、诸葛直从章安出发,率庞大的船队远航台湾。头陀百丈曾出土“六箩筐与二百市斤”的汉五铢钱,其中杂有“定平一百,太平百钱”和孙吴赤乌元年铸的“当千大钱”,地方文史专家陈顺利先生推测那时黄岩定有军港,出土的钱当为军需所用,那时的头陀航路绝对开阔,不然,东晋末年的孙恩不会在离头陀不远处的灵石寺(甘露寺)屯兵造船。处孙吴统治下的黄岩兴起了建寺兴佛高潮,说明佛教早已从海路进入黄岩,进入头陀这片区域。学者李刚也得出了“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应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南宋《嘉定赤城志》载:“三国赤乌二年(239)……黄岩演教院、广化院、多福院、广孝院、宝轮院和委羽山寺。”黄岩居台州9所寺院中6所均早于赤乌十年到建业期间,与头陀的距离并不遥远。今头陀辖区中的头陀中岙村,唐景福元年(892)出现定光院。头陀下岙村,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出现慈云寺。

黄岩西部,三国、两晋期间佛寺挠绕,不能不说是佛教圣地。头陀之名,与佛有缘是有一定见地的。

元同溪边的头陀村,2021年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第六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优秀名单。

头陀教育:忘不掉的三个历史记忆

民国《黄岩县新志》载:“吾邑旧称海滨小邹鲁,文教向著于浙东南。南宋以还,风雅日奏。”黄岩教育虽经几朝起伏,晚清时又趋盛。清同治九年(1870)与头陀桥几里之遥的灵石寺在知县孙憙推动下改为灵石书院,西乡学子有更好的机会接受教育。

头陀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头陀桥出现的头陀镇中心国民学校,原为敬胜小学堂,民国纪年前八年(1903),地坤吴访颜、卢豫等创立,以头陀桥行宫为校址,民国成立改敬胜小学堂为头陀镇中心国民学校。头陀镇中心国民学校是头陀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它从民办教育起步。

“文军西征”崇法寺。崇法寺建于南朝。志载:“智者大师修道旧址。”1938年八月初一始,日机后多次窜入黄城上空,对黄城进行狂轰滥炸。其中,两次把炸弹投进黄岩县立中学,一次是1939年7月22日,3架日机飞临黄城上空低回轰炸,黄岩县立中学“仰山堂”被毁,另一次炸弹投到学校东面的城墙边,炸弹没有发生爆炸。师生安全面临威胁,需要安定的学习环境。

从1938年秋天始,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逐步西迁到原灵石书院上课。那时,灵石校舍极为紧张,1939年2月,高春一年级的学生到达头陀下岙崇法寺内上课,到秋天,高中部全部搬到灵石,因校舍不足,于是,在下岙崇法寺设立分部。初中一年级全部在崇法寺上课,其他年级全部在灵石上课。时任校长为陈熙光。民国三十年(1941)春,校长江文纬在灵石建了不少教室,于是迁回下岙分部回灵石书院的黄岩县立中学上课。

黄岩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学。1958年,正是“大跃进”时期,黄岩历史上第一所大学——“头陀区农业大学”应运而生。校址选定林公院童襄故居。童襄曾为军统浙江站站长,少将。故居在现林龙新村,坐落在狮子岩西麓,主体建筑为七间二层灰雕建筑,坐北朝南,道地围墙,正门有溪。头陀区农业大学下设三个系:农业系、畜牧系、生物系。据知情者回忆:学生是通过自荐报名,大队、乡镇层层审查推荐,区政府筛选录取。教师则大多是刚从黄岩中学毕业的老三届高中生等。由于各种原因,在童襄故居办了两年后,校址迁到双楠小学。在双楠小学勉强办了一年后,又再次搬迁至林家桥老爷殿,1962年停办。这所特殊时代的“大学”,呼应了那个年代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时间虽短,也留下了历史的记忆。

黄岩中部重镇头陀,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文化记忆。头陀的断江一带生产的乳柑,现为中华宽皮柑橘的发源地,黄岩蜜橘始祖地。因为唐朝时成为贡品的因缘,曾入欧阳修编的《新唐书》历史典籍记载甚多。蜜橘文化,是头陀的一张名片。留下诸多传说的省级风景名胜划岩山,奇山胜水展示着名山文化的多姿。头陀老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路桥、院桥、头陀桥,市场“三桥”从明朝开始闻名黄岩及周边地区。“三桥”之一的头陀桥,市场依然繁华,但曾经地理位置的劣势,造成头陀的失落。几百年过去了,头陀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国道经过,轻轨梦已经扬起,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头陀充满着希望,期待着新的凤凰涅槃。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2-9-22 16:4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平山头上的石锛、圣岙的石犁头一起见证了先民们远离刀耕火种……
我历史不好,原来先有金属刀(用来刀耕火种),后有石器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