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溪“二月二”灯会。
如今,黄岩还有放橘灯、打生、供橘福等独特的橘乡习俗。
叶晨曦 /文 王敏智 /摄
一地人间烟火,一半俗世清欢。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了不少台州风俗、美食和物产,多数为各地共有,却也各有亮点。黄岩物产丰富,当地的橘和甘蔗,时至今日依旧可圈可点。当地习俗,如宁溪“二月二”灯会,自南宋而来,尤为典型。
橘俗满载吉祥如意
“乳柑:出黄岩断江者佳……每岁雨多则倍长,未霜以饷行都贵游,谓之青柑。其径至八九寸者,绝为艰得,园丁豫择以待需焉。”南宋《嘉定赤城志》对于乳柑的记载,点明了“出黄岩断江者佳”。
橘的俗字为桔,古称吉也,意为吉祥之物。
蜜橘作为黄岩的美食、形象代表,在当地衍生出无数习俗。造房上梁、新娘喜果、婴儿满月等,都会用到橘。如今,黄岩还有放橘灯、打生、供橘福等独特的橘乡习俗。
每逢元宵佳节,一盏盏小橘灯漂浮在澄江之上,犹如天上繁星,这就是放橘灯。相传,宋高宗避难于台州时,在元宵节遇到两艘船。船头禁卫忙横矛喝问,方知对方是贩卖黄岩蜜橘的。元宵节遇上如此多的橘,高宗觉得是个好兆头,命人把两船橘子全买下来,并分赏给臣僚、禁卫。他吩咐大家把下半截橘皮完整地保存下来,取橘皮当碗,贮上油,点起火,一盏一盏放到江上去。之后,元宵节在澄江上放橘灯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橘农以橘为生,橘子产量关系着他们的生计,“打生”的习俗便因此而生。橘农用木棒或锄头等工具,拍打那些结果少的橘树,问:“生多少?”答:“千箩万担!”
“打生”在妇女间也有流行。元宵节,一些妇女,尤其是多年不育的妇女,常常会相邀到结橘最多又偏僻的橘林中去“打生”,祈求橘神赐子。一人手执橘枝去打另一人,边打边问:“会生吗?会生吗?”受打的妇女答:“会生的!会生的!”
“平皋晚稻罄登场,小雪村边摘橘忙……竞赛园婆烧短纸,姑苏卖价视多昂?”清代施彬的《摘橘诗》描绘的是“供橘福”的场景。农历十月半,橘子收成后,橘农们拿黄鱼、肉、豆腐、糕等四盘头,烧香点烛供拜田头神官,祈求来年丰收,每丘田都要供一下,并要点三冲双响炮仗,意指“碰,彭(碰),树生扒(多)”。
这些都是祈求橘子丰收的习俗。“做橘保安”也类似,每年四五月间,橘子刚结果,橘农们在村头摆上香案供奉神位,家家户户的供桌相连摆成一字长蛇阵,各户的供品都放在桌上,杯盘相接热气氤氲,祈求风调雨顺,结果累累。若碰到病虫害孳生的年头,橘农们会到开口岩天蓬元帅府请令旗。过去,在橘林梢头可以看到扎着三角形的小红旗,便是从天蓬元帅府请来的令旗。
点点滴滴甜心头
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甘蔗:有竹、荻二种,出黄岩亢山等处。”亢山,即如今北洋镇的康山,现仍有种植甘蔗。《民国黄岩县志》也有记载:“甘蔗,俗称糖梗。秋冬之际收其茎供食用,亦可榨汁煎炼制糖,称为蔗糖。”
如今,黄岩的头陀、澄江、院桥等乡镇街道种植了大片甘蔗,其加工的红糖更是有名。
2008年,黄岩红糖(头陀红糖、澄江临古红糖)的传统榨糖制作工艺,被列入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凭借着质地松软、味道纯正等品质,黄岩红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是黄岩首个通过登记保护的农产品。
红糖制作有三大流程,先是榨汁,再把糖汁放到糖锅里高温杀菌、蒸发去除杂质,最后放到糖盘里冷却成糖。古法手工红糖保留了糖汁中的全部成分,具有补血、暖脾健胃等功效。用红糖做的各类食物,炒米糠糖、番薯庆糕、红糖蛋酒等,都是深受喜爱的美食。
宁溪灯会独二二
“中华元宵皆三五,宁溪灯会独二二。”元宵灯会,古来有之,通常是在正月十五,而黄岩宁溪独在“二月二”。那是因为,宁溪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如果也在元宵节举办灯会,就没有人愿意来宁溪了。
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宁溪山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二月二”办完灯会后,大家可以安心劳作,更有祈祷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
宁溪“二月二”灯会始于南宋,如今已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二月二”灯会并非限于二月初二,通常初二上灯,初八落灯,可以根据黄历提前或者延后,这期间每晚迎灯。其中初二还要闹街,初四大迎。此时,宁溪八宅都会在自己宅的中心地段竖立灯柱,高高地挂上九盏灯笼,即九连灯,让人远远就能看到。这也意味着,灯会开始了。
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要贴对联、挂彩灯。彩灯有纱灯、提灯、玻璃宫灯、荷花灯、稻矮灯、走马灯和各式各样的动物灯。灯会前后,八宅还会邀请戏班做戏,至少做三夜。因而,在宁溪还流传着一句话:“有囡嫁给宁溪街,一年三八廿四夜。”
初四原是宁溪街集市日,附近村民都会到宁溪街赶集,遇上灯会大迎,是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夜,各宅都会组织人员参加迎灯,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抬阁、闹湖船……迎灯队伍沿街缓缓地游一周,需要两三个小时。
遇上灯会,宁溪街家家户户都会宴请客人。久而久之,宁溪民间就有“灯会时家里没客人就不像一户人家”的说法,甚至还会出现“叫客难”的情况。
在“二月二”灯会时,最让老一辈宁溪人念念不忘的,当属《作铜锣》了。它亦称《祝同乐》,是一种大型器乐合奏曲,乐队所需人数少则二十几人,多则不限。此乐,在南宋时已有,为宁溪王氏第十一世祖王所所作,在宁溪世代相传。
热闹的迎灯会后,夜安静了下来,这时《作铜锣》才开始登场沿街游奏。打击乐器、丝弦乐器、吹奏乐器等多种乐器一起演奏出的古乐,穿过老式木屋,随着大家进入梦乡,这也是很多老宁溪人的记忆。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