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地抱团”实现了“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新突破
安置小区
记者从黄岩区移民工作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长潭水库共进行7批工程性水库移民、2期避险解困移民,共动迁移民8699户、31915人。其中,由于北洋镇毗邻长潭水库,成为水库移民人口大镇。水库外迁至北洋镇人口1.17万人,约占该镇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随着北洋镇移民人口的不断聚集,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一幅北洋独特的美丽民生共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飞地抱团”,先富带后富
“输血”不如“造血”,对于大部分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都不突出的普通乡村而言,怎样培育“造血功能”、推动移民扶持模式创新,是个重大且难解的课题。为此,“飞地抱团”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应运而生。
小里桥村位于北洋镇东侧,黄长路贯穿全村、永宁江绕村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走进村庄内,外墙上画满了古色古香的墙画,增添了别样的景致;沿河而建的休闲长廊,是村民们闲暇时乘凉、聊天的好去处;投资1000多万元建造的小里桥倒虹吸工程,能够实现水力发电、防洪防汛等功能,为村庄提供有力的保障……
再往里走,两幢四层的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北洋镇副镇长王倩指着崭新的厂房介绍,这是水库移民“飞地抱团”第四期项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倩介绍,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已成功通过申报,争取到了2000万元参股资金。他们通过创新“1+21”产权与股权相分离的运作模式,在小里桥村的集体留地新建厂房,带动北洋镇其余21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移民村参股。
谈及经济收益,小里桥村村书记符建行颇为兴奋:“项目的建设,让一块原本闲置的土地,摇身变成了‘香饽饽’。”目前,一工业公司已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产生收益后,这22个村子可连续享受50年分红,年均增收4.5万元,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注入源源活水。
此外,项目投用后,还将助力北洋镇实现工业产值增长、解决一批劳动力就业问题等,搭建多方合作共赢的桥梁,实现了“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新突破。
安置新居,幸福感倍增
小里桥村有一个安置小区叫“西乡名苑”,22幢暖黄色小别墅整齐排列、路面宽敞舒坦、休闲健身设施完善。在小区西北侧则是景观节点和绿化节点,铺设了60多米的鹅卵石健身步道及滨水步道。“这里的房子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再请专业人员进行细节完善。每幢楼外立面风格统一,并且都配备了庭院。”符建行说。
中午,记者碰上了正在吃西瓜的村民蔡昌森。蔡昌森今年75岁,是长潭水库第二批工程性移民。14岁时,他从水库下游的上垟乡东岙村(现湖宾村),搬到了小里桥村。
“小时候就是在上垟乡中心小学读的书,离家挺近的,读书还算方便。”蔡昌森说,“最让人头疼的是出行问题,我们家住水库下游,想出趟远门就只能沿着水库底下的乡间小路走,或者划竹筏出去。”
现如今,蔡昌森住进了西乡名苑小区,家家都盖起了别墅,不禁让他感叹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想到能住在那么好的房子里,比以前舒服太多了。别村的人很羡慕,说这个叫‘幸福小区’哩。”
多彩田园,携手致富
北洋镇地处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长潭水库库区,是省特色农业强镇,拥有绿沃川农场、中德农场、蓝美庄园、曦禾农场、甲丰农场等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助推全域迈向共同富裕,近年来,北洋镇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开展村企共建行动。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业低收入村“手牵手”结对,共同盘活土地资源、培育新型农业项目,打造产、研、销一体联动的协作发展模式,增强村庄致富“造血功能”。
9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黄岩北洋镇联群村的曦禾农场,几位农民正忙着除草、整枝。空调房内,一批工人整理包装新采摘的蔬菜,随后装箱放在冷链运输车上,准备送往杭州的新零售平台“盒马鲜生”。
曦禾农场基地总面积2000亩,是台州最大的“菜篮子”。自从2021年与盒马鲜生达成战略合作后,农场进一步扩大生产。
联群村是曦禾农场大本营,全村611亩土地出租给该农场经营。王倩算了一笔账:每年可为村产生土地租金71万元,实现4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至于这些村民的收入,也比较可观,每人月收入在4000元至5000元。此外,根据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每人还有额外分红奖励1000多元。
据统计,目前曦禾农场、北洋镇绿沃川农场、蓝美田园等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与8个传统农业村开展合作,带动村庄和村民收入1000多万元。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