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波,对面的人,你认识吗?”7月22日上午11点多,在绍兴上虞区海阳曹娥养护院,民政局工作人员引导他过门禁通道,平时少言寡语的何海波抬眼一望,与迎面走来的陌生妇女四目相对时,眼眶一下红了,两人当即相拥,失声哭泣。
人间疾苦莫过于亲情别离苦、相思无处寻。这一幕让在场人员都潸然泪下,这陌生妇女是海波的母亲,叫朱叶梅,今年60岁。在她的印象中,海波还是15年前走失时憨憨的毛小伙,如今虽然样貌变成熟了,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
母子相拥而泣的那刻,父亲却在一旁偷偷擦拭眼泪,他哽咽地说,“儿子,终于找到你了。”
放牛走失,曾发动百余人找寻数月未果
据了解,何海波是宁波象山西周镇人,在五六岁时因一次生病发高烧,导致智力低下,虽然性格内向,但是一直勤快热心,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干活。
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当时20岁的何海波跟随村里的老人一起去帮忙放牛,天黑后迷了路,继而走失了。“走失后,我们夫妇及全村100多人到放牛的荒山上寻找,在象山县到处张贴寻人启事,还到周边寻找,前前后后找了3年,均未果。”朱叶梅回忆说,那时信息技术不发达,监控设备也没普及,虽多方寻亲,但一直毫无线索。
流浪多年,在上虞获救助已6年多
“海波是2016年进区民政局救助站的,当时有群众报警称有一外来流浪汉,便将他收留在救助站;2019年,由于政策要求,他被安排到条件设施较为全面的海阳曹娥养护院。”上虞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主任莫益灿介绍,多年来,该局坚持不懈地帮助海波寻亲,多次发布寻亲信息。
从他口中询问时,由于“象山”与“萧山”的音很像,加上网络信息不发达,一次次的寻亲,一次次的无果。今年7月,上虞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获悉黄岩公安分局“灯塔工程”团队帮全国100多名走失人员找到回家的路。于是,找到了“灯塔工程”团队。
让爱回家,大数据助力寻找亲人
7月20日,黄岩公安分局人像比对工作室通过浙里办“灯塔工程”平台接收到海波的照片等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数据库比对。工作室成员将他的照片与系统里上万张照片进行一张一张比对,找出刻画形象中最接近的人。整个过程从下午三时持续到了凌晨四时,本以为没什么希望了。这时,工作室成员指着电脑前的照片喊道:“找到了,找到了,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何海波,他父母也在找他!”
经过大家的反复核实,发现何海波与象山失踪多年的一位青年信息比较吻合,便立即将信息反馈给上虞区社会救助中心。上虞区社会救助中心第一时间与象山县救助站进行联系,要求核实信息,并得到确认。
据了解,灯塔工程自2018年实行以来,至今已与本省31家救助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认身份并送回滞留人员139名,其中2022年确认滞留人员身份21人,其中14人已与家人团聚,新增签订灯塔工程战略协议1家。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