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村“飞”进春天里
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规划图。
机械轰鸣、焊花飞溅,春分前后,位于黄岩区北洋镇的小里桥村,处处洋溢着建项目促共富的氛围。
北洋镇辖区内其余21个发展资源相对匮乏的移民村,化专项补助为建设资金,与小里桥村共建标准化厂房。不久后,将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该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完成85%,正进行外墙挂板和水电施工。村里已经开始就招标工作作准备,计划今年9月份对外出租,预计每年可获约300万元租金收益。”小里桥村党支部书记符建行说。
争分夺秒之间,两幢三层钢架构厂房拔地而起,如同春天播下的“金种子”,拼接起全镇22个移民村优资源配置、谱发展新篇的共富板块——
22个移民村抱团建立“共同体”
共同富裕的“共”理念,体现在新型集体经济的打造和发展上。
3月21日,在黄岩区移民工作中心,副主任李姿萱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以周边同类厂房租赁市场行情测算,小里桥村厂房的租金均价约17.5元/平方米。在两幢三层厂房全部租出的情况下,总建筑面积1.9万多平方米,每年收益分摊到22个移民村,彻底转换为各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保守估计可达5万元-8万元。
收益的背后是运作模式的创新。
从黄岩区前三期“飞地抱团”项目来看,都是产权与股权相一致的模式,且产权与股权份额相同。
“而作为区第四期‘飞地抱团’项目,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在总结前三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1+21’产权与股权相分离的方式进行。”李姿萱表示,这在黄岩区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和探索。
“这个项目由小里桥村提供厂房建设用地和除移民扶持资金以外的全部建设资金,其余21个移民村投入移民扶持资金进行参股。厂房产权归小里桥村1个村所有,其余21个村按资金投入比例享有股权,收益按股权分配。”李姿萱解释。
根据测算,除去土地价格,此次新建厂房的成本近3000万元。那么,这么一大笔钱又要怎么来呢?
日前,省移民办、省财政厅明确全省44个2022-2023年度浙江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黄岩区水库移民飞地抱团第四期(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成功入选,争取到省级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补助资金1350万元、黄岩区配套移民补助资金650万元,争取到的省级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补助资金额度为全省第二。
“这笔共计2000万元的专项移民资金将以入股资金形式分配给北洋镇包括小里桥村在内的22个移民村。”北洋镇副镇长王倩说,搭乘“飞地抱团”的“顺风车”,21个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相对薄弱的移民村无需自筹资金投入,将能按入股比例享受固定收益,从而扶持22个移民村的约1.17万名移民人口,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新突破。
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难
眼下,黄岩区第四期“飞地抱团”(小里桥新建厂房)项目建设正进入“冲刺期”。
“从2月初开始,已经有好几家企业和我联系,希望这个厂房投用后能够租给他们。”符建行说。得益于小里桥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该厂房成为黄岩区的多家企业眼中的“金窝”,态度积极、“预约”进驻的陆续就有四五家。
据介绍,小里桥村位于镇南片工业区内,因“小澧古桥”而得名,是水库移民重点安置村。104西移线、黄长路、九澄大道贯穿全村,另有九溪、江南渠道穿村而过成为村景。村内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以茄子、葡萄、草莓种植为特色产业。近年来,该村数次被评为省、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2019年,通过土地征迁工作的开展,村里有了这块19.94亩的集体留地,原计划以6元/平方米的均价租给一家企业,但因种种原因,企业最终没有入驻。村‘两委’再三考虑后,决定自建厂房。”符建行说。
说干就干,小里桥村立即自筹1000多万元建设资金,但仍有近2000万元的资金缺口,一时间,补齐剩余的资金缺口成了“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北洋镇包括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在内的其余21个移民村则苦于资源掣肘,新型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桎梏。
据了解,北洋镇地处黄岩城区和西部山区衔接部,背靠国家一级水源地长潭水库,是黄岩区水库移民第二大镇,共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1.17万人。
“全镇的22个行政村(居)均为移民村,其中还有6个村庄落在水库沿线,产业发展受到水源保护的诸多限制,有着难以突破的制约。”北洋镇副镇长王倩说,相对而言,位于中心集镇的小里桥村所受到的开发限制远远要少得多。
黄岩区从2016年开始实施“飞地抱团”项目,旨在有效破解库区群众因饮用水源地保护生产生活发展受限问题,打破村域界限,整合各类移民资金,精心选择优质项目,走出了一条“抱团联建+购置物业+飞地经济”共富新路子,帮助水库移民村资产保值增值。
李姿萱告诉记者,留意到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的“造血能力”,黄岩区统筹使用移民资金,以22个移民村的名义投入该项目,以另辟蹊径的“飞地抱团”模式,连接携手共富的目标,这样,既解决了小里桥村资金的缺口问题又为其余21个移民村找到了扶持的新路径,为移民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不仅如此,在资金的分配上,也充分考虑了各村实际,特别照顾当地的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每村增加了20万元扶持资金,间接体现在股份收益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未来的50年里,该项目将打开双赢局面,为22个移民村创造长期稳定的村集体收入。”李姿萱说。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