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新学期如约而至,同样也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时节。为了增强您的识诈防骗意识和能力,保障财产安全,黄岩公安分局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总结了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希望各位认真阅读,并将此内容转发给您的家人、亲友、同事和邻居,预防上当受骗,避免遭受损失!
涉及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常见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
1
网络刷单诈骗
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
案件回放
19岁的小虎(化名)是一名大学生,他在QQ空间里刷到一条刷单的广告,广告里的日赚百元让小虎心动不已。根据广告里的联系方式,小虎加了客服人员的QQ并按照客服要求安装了一个叫“职**聘”的APP。
按照客服的要求,小虎把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到了APP上。接着,就开始了自己的“刷单”工作。开始的几次刷单金额就是百来块,很快小虎就收到了“商家”的返现,仔细一算还赚了26块。
“单价越高的商品,佣金越高。”当对方发来四单标价为218元、545元、2050元和5010.30元的商品链接时,小虎毫不犹豫地扫码付款。近8000块钱付出去了,可迟迟不见返现。这下,小虎急了,无论怎么要佣金,对方却只是回复:“你现在已经刷6单了,刷满10单才可以返佣金。”小虎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打了水漂。
2
网络贷款诈骗
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就是诈骗;
案件回放
小雷因最近手头紧,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网络贷款广告。小雷按照客服说的提起5万元贷款,被告知输入的银行卡账号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让其解冻需要50%的钱,小雷就转了25000元到对方的银行卡上。
转账后,客服表示可以帮他解冻账户。小雷重新提现,但由于操作过快,对方还未解冻完成,导致他的账户被二次冻结。客服说需要100%的钱来解冻,因小雷没有那么多钱,客服表示可以帮小雷代付50%,于是小雷再一次向对方账户转账25000元。
谁知客服又说要确认这张银行卡是否是小雷本人在使用,让小雷再转25000元给他进行确认,由于小雷之前的钱都是向朋友借的,实在没钱,便说要报警,客服这才同意给他办理退款,但需要7-15天的时间。小雷这才惊醒发现,自己被骗了。
3
网络购物诈骗
凡是假借商家身份称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需根据其指示在其他平台操作并获取赔偿金的,就是诈骗;
案件回放
晓花接到自称是淘宝客服的电话,问她最近是不是购买了婴儿用的尿不湿,对方说这尿不湿质量不好,要退钱给她。因为之前确实在网上购买过尿不湿,晓花也没多想,信以为真。
“要退款的话就按我说的去操作!”随后,对方先让晓花从自已的支付宝借呗里面借出1万元钱,转到银行卡上,然后,又发来两个微信,要晓花添加。晓花不知有诈,一步一步按对方的要求操作,紧接着又下载了一个APP,过了片刻,手机上出现付款的界面,上面显示让晓花支付1万元。
本该是对方给晓花退款,可对方一直催促,晓花也被绕晕了头,竟然真的用微信转账,把之前在借呗里提到卡上的1万元钱转了过去。
“购买尿不湿的钱可以退了吗?”转钱后,晓花要求对方退钱,但对方不但没退钱,还叫晓花继续转钱过去。晓花感觉不对头,要求对方退还1万元钱,对方却迟迟没有回音,晓花发现自已上当受骗,赶紧报案。
4
网络游戏诈骗
凡是通过非官方交易平台进行游戏装备和账号交易的,或要缴纳所谓的“手续费”“解冻费”等费用的,就是诈骗;
案件回放
某高校学生何同学将自己的游戏账号挂在网上出售,一位网友与何同学取得联系,表示要购买何同学的账号。对方要求何同学通过某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何同学感觉那个网站比较正规便同意了。随后,对方给何同学发来一张“支付成功”的截图。可当何同学提现时,却显示账号被冻结。何同学随即联系平台客服,客服以绑定银行卡号有误、提现金额不合规、提现操作违规等借口,要求何同学转账8500元至指定账户,才能完成解冻并将余额提现。何同学转账之后,平台客服就失去了联系并屏蔽了何同学,联系何同学购买游戏账号的网友也已将何同学拉黑。这时,何同学意识到不对劲,才发现该游戏交易平台是伪造的虚假平台,随即报警求助。
5
冒充公检法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银行、电信、社保等部门,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案件回放
某企业管理人员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知事主(被骗人)在保险公司报了理赔并要求事主提供理赔资料。对方准确报出事主的银行卡账号,但事主并未购买该保险,对方便直接帮事主将电话转接至“武汉公安局”的“警官”接听。
“警官”发来一个“网页链接”,点开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页面,输入所谓的“案件编号”后,看到自己的“通缉令”,事主当场被吓住了,乖乖配合办案。对方随后要求事主下载一个“经济犯罪侦查局软件”做“金融建档”,实际上是木马病毒,用于实时窃取事主银行账号信息以及盗转资金。按对方要求无论收到任何信息都不能打开,不能查网银,否则会影响“金融局”操作数据。
事主打开网银看到转账记录,就找“队长”询问,对方恐吓称要找检察院办案人员汇报事主打开了网银涉嫌泄密。因为泄密,要再罚款300万元。事主没有这么多资金,便找朋友借了300万元。朋友问其缘由,事主如实告诉朋友,才得知遭遇了电信诈骗,于是马上报警。经办案民警后续跟进核实统计,事主最终被骗1115万元。
6
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
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由,让家长转账缴费的,就是诈骗;
案件回放
苏女士的儿子在读高中,一天,她突然收到“儿子”QQ好友请求。她一看,是儿子申请的,她立即就通过了,“儿子”先是声明自己再上微机课不能带手机,是用电脑上网的,随后给他发了一张图片,说自己的学校邀请哈佛大学资深外教团队到学校开设培训班,他说全班同学都报名了,只剩下他一个没有报。
这样的好事情,苏女士当然就同意了,“儿子”就将一位“王主任”的电话发给苏老师。苏老师和对方联系后,“王主任”说今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了,到中午12点为止。苏女士很焦急,因为自己在工作,就委托同事帮忙,往“王主任”提供的账号中转了39600元。不久,苏女士再次接到“王主任”电话,称还需要交材料费19600元,苏老师毫不犹豫地委托亲戚把钱转了过去,一直到12点40分左右,她和儿子通了微信,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7
冒充熟人诈骗
凡是自称领导、熟人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的,不接视频、电话进行身份核实的,就是诈骗。
案件回放
某高校学生小张突然收到好友通过QQ发来的信息:“遇到点急事,能不能帮帮忙,借我800元钱。”小张心想朋友一定是遇到难事了,不然不会这么着急地向他借钱,随即转账了800元。半小时后,“好友”说自己出了车祸,人正在医院抢救,需要1000元救命钱。小张再次不假思索地给“好友”转了钱。“好友”收到钱后连声道谢,并承诺第二天就会还钱。可到了次日,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了。小张觉得不对头,立即拨通好友电话询问此事,才发现,原来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盗了,那个借钱的人是个“冒牌货”。
警方提示:
黄岩公安温馨提醒您,在日常生活中务必做到“五不一打”,即陌生电话不接听,不明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面对诱惑不贪心,可疑账户不转账,遭遇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就近到派出所报案!
请家长朋友们注意:
不要将银行卡号、支付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透露给子女,设置免密支付的家长请不要将游戏账号与支付宝或微信绑定;不得将班级群的二维码透露给家庭成员以外的人,不得邀请其他无关人员进群,群内看到与钱财有关的消息需提高警惕。
请老师们注意:
要加强班级群群聊管理,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采取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成员的身份进行审核,谨防陌生人随意加入;定期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反诈防骗知识教育,充分运用班级群、家长会、班会等途径,提高家长和学生的反诈防骗能力。
请同学们注意:
要保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切勿沉迷网络和游戏,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免费的游戏皮肤和装备的道理,不盲目攀比消费,坚决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
最后,祝愿家长、老师们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同学们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来源:黄岩公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