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9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土屿遗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1 09: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土屿,因状如覆缶,登者以足踢之,则有声如鼓,故称鼓屿,也叫土鼓屿。黄岩土屿名声在外,清代以来有“小小黄岩县,大大土屿府”民谣传诵至今。

南宋时期,黄岩张氏始祖张渚见黄岩土屿阡陌如织,河网密布,环境优美,是一处难得的宜居宝地。于是,他携家人从永嘉张溪迁居城南土鼓屿繁衍生息,渐至望族大姓,土屿府声名远扬。

明代张思济、张羽,清代张冠履、张敷纪、张鉴蓉、张寅、张濬、张茂华,民国时期张国华、张剑吾,当代张友仁等张氏历代名人辈出,传承土屿遗风。他们敦亲睦邻,保家卫国,弘扬道义,崇文重教,书写了一个个传奇故事,成就了许多历史佳话。

一、“土屿遗风”的内容

“土屿遗风”主要涵盖“敦亲、博爱、厚德、自强”四方面内容。在黄岩南城土屿府驻地山前村留有一篇《鼓山遗风》,内容如下: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乃百行之首,万善之原。人能尽待此道,天地鬼神相之,邻里亲戚重之。凡有父母兄长在前者,不可不及时勉旃。凡家素清约,自奉宜薄,而待师友不当薄也。切不可因己无成而不教子,又不可以家事匮乏而不从师,务要益加勉励。

凡与宾客及尊长卑幼、君子小人相接,仪节固有不同,成不外乎敬而已矣。欲知子弟读书之成否,不必观其气质,也不必观其才华。先要观其敬与不敬,则一生之事业概可知矣。

人生天地间,智、愚、贤不肖固有不齐,或出或处,或进或退,要当以古人为法,斯无咎矣。节义之人,乃天地正气所钟,光祖宗、荣亲戚莫大乎是。后世但有男子仗义而穷、妇人守节而苦,不能自存者,岂可不为之虑而使之失所耶?

合族俱当议处赀给以成其美,不得轻慢所惜。饮食服御乃民生日用之不可缺者。迩来奢侈无节,风俗日下,当奉古先贤之言以为标准,共成恬淡古雅之风。

人生会当有业。农夫则计量稼穑,商贾则讨论财贿,工巧则致精器用,技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论经书。多见士夫耻涉农商,羞务工技,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醉饱无事,以此终年。可不勉哉!

凡为人之道,难以殚述。惟恪守朱夫子家训,终身奉行,则庶乎近矣。

二、“土屿遗风”的渊源追溯

“土屿遗风”源于广东韶关“曲江遗风”,唐代宰相曲江张九龄,辅助皇帝执掌朝纲,影响深远。韶关曲江张氏三世张宏愈生了三个儿子,分别为九龄、九皋、九章。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又是著名文学家,曲江张氏于是门庭显赫,家风绵长。张九皋的后裔张景宣在唐咸通年间(860—873),从广东韶关迁居福建福州长溪,为福建连江始祖。

张景宣的孙子张天彬从福建长溪迁居浙江永嘉,张天彬传九世张渚在宋高宗南渡时期(1130年前后),从永嘉张溪迁居黄岩土屿,传承广东韶关“曲江遗风”。张渚孙子石窗生育十个儿子,分为十房,土屿张氏兴旺发达,至今传承了800多年,成了名门望族。

三、“土屿遗风”的成因

(一)“小小黄岩县,大大土屿府”民谣

“土屿遗风”在黄岩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从晚清、民国至今,黄岩县城四周十里方圆以内,流传着“小小黄岩县,大大土屿府”的民谣。这首民谣主人公就是清代的土屿府团总张敷纪,他是黄岩土屿山前人,谱名教治,字邦传,号肖岩,别号梦卿,讳敷纪,以讳行世。他出生于道光丁酉(1837)七月二十一日,去世时间无考。据张敷纪故居中堂金粉牌匾“髦士沾恩”落款记载,时间为民国二年(1913),应该是在此之后,超过76岁。

故事的由来,得从晚清咸丰、同治年间抗击匪患和沙埠歧田寨事件说起。当时清朝廷视歧田寨为心头大患,但连续几年都没有剿灭。台州知府刘璈作为当地指挥官,压力很大,苦于无计可施。刚好,张敷纪的土屿府乡团自卫队,让他眼前一亮。于是,刘璈就慕名前去,通过交友的方式,和张敷纪及土屿民团幕僚黄蘋交往。三个人虽然性格不同,但是本着同一利益和目的,一拍即合。于是,台州知府刘璈、土屿张敷纪及黄蘋仿照桃园三结义,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子兄弟。

据张仁伟《肖岩公行略》记载:“刘守璈与公及黄蘋,结为异姓兄弟,倚二人如长城。蘋善谋,公善断,事无大小俱与蘋公理,措置各得其宜。”刘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且身负重任,大权在握。张敷纪沉稳干练,勇猛果断。黄蘋足智多谋,善于处理内务。

后来,随着接触渐渐增多,刘璈干脆到土屿府一线指挥战斗。而且,黄岩知县也从县衙前移到山前土屿府商议作战计划,并且在土屿府增设了审讯室。张敷纪和黄蘋成了知府刘璈的左膀右臂,开始剿灭歧田寨。他们各自发挥所长,配合得非常默契。由于黄岩知县经常来土屿拜客,民谣“小小黄岩县,大大土屿府”渐渐流传开来。

至今,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岩县委革命旧址山前陈列馆,也是移建的张敷纪故居石台门上留存石门联一对,镂空雕刻十一字联:“泽沛曲江累世家传金鉴录,地惭仁里满门春霭玉珂声。”上联追本溯源“曲江遗风”,引用唐代张九龄“千秋金鉴录”的典故,进一步阐释了“土屿遗风”由来。

(二)土屿张氏“一门三知县”

在土屿,还有张濬和他的两个儿子张仲丹、张季庸“一门三知县”的人物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张濬,字子远,出生于道光壬寅年(1842)四月,于民国十年(1921)三月去世,享寿80岁,人称“东南经师”,从祀九峰乡贤祠。长子伯梅、次子仲丹、幼子季庸都是清庠生,人称“河东三凤”。张伯梅,任会稽道署科员,娶妻砚池进士林丙修长女。张仲丹,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于民国十三年(1924)署浙江云和县知事。张季庸,优级师范及日本法科大学毕业,民国十一年(1922)署江苏江阴县知事,张子远和二子张仲丹、三子张季庸三人,被人们誉为黄岩“一门三知县”。

张濬一生著书立说,当时在柔桥著书数百卷,认为太多为累赘,没有刊印,就被众弟子争相珍藏手卷。去世后,留有《戚继光年谱》《宁海县志》之外,还有《熔经室集》四卷由张季庸整理刊印。在光绪二年(1876)七修《台州黄岩土屿张氏宗谱》时,张子远担任宗谱的校正之职,收集资料和历史古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三)“清介先生”樊川书院山长张寅

樊川书院山长张寅对“土屿遗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寅,字其厚,名寅,号少宾,家谱名安培,出生于道光壬寅(1842)二月初八,于民国辛酉年(1921)九月十四去世,享年80岁。父亲字缙光,号素行,家谱名光缙,县庠生,先后担任路桥文达书院、黄岩樊川书院山长(校长),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黄岩、路桥、椒江等地诸多名士,都是他的门生。

在山后张寅故居有这么一副对联:“同族溯耆英文行兼备张孝翊以来可称双绝,前朝怀遗逸廉隅自励徐昭法之后又见一人。”对联书匾是张寅的得意门生王念劬所书。他是晚清举人,历任黄岩中学、湖州师范学校校长,西湖博物馆第一任馆长。王念劬在落款中写明了身份为后学,他为敬爱的授业先生肖宾所书。这副对联的撰联人是张寅土屿的门生张仁伟,后来担任黄岩清献书院(现黄岩中学)教习,也是黄岩文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上联中提到的张孝翊,就是明代黄岩乡贤土屿山前人张羽,号张羽南,字孝翊。他曾经参与撰修明代《永乐大典》,后来归隐委羽山南麓土屿山下,著作有《掬清稿》诗集,收录古诗三百篇,有《望鹤楼》《柏山八景》《咏大屏山》等清丽的山水诗歌名篇。

下联中的徐昭法,指的是徐枋(1622-1694),明末清初的画家。徐枋,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殉节官员徐汧之子,崇祯十五年举人。明入清后,他遵父遗命不仕异族,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自称孤哀子。他书擅行草,长于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亦宗倪瓒、黄公望,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食,例不书款,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

上联意思是土屿张氏一脉,从古到今,明代张羽和清代张寅两位先贤,在学问教育方面,都值得后世学习,所以称他俩“文行兼备、可称双绝”。下联中所讲的“廉隅自励、又见一人”,指的是他的品德方面和徐枋很相似,一位是明代遗民,一位则是清代遗民,但是他们都崇尚名节。由于张寅的自律廉洁,他去世后,众多门人私下都叫他“清介先生”。



张友仁故居  王敏智 摄



张敷纪故居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1-6-1 18:2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第一张图好亲切啊,小时候就住这类型的院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6-4 15:4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土屿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