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613|回复: 1

[台州城事] 为什么有“温黄熟,台州足”之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讲述台州官河上分布的古闸历史

台州官河于五代(公元907-931)年间开凿,大约在吴越王钱镠大兴浙东、浙西水利时所修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曾经是连接黄岩、太平、路桥、海门各乡镇之间的运输大动脉,承载着整个温黄椒地区的文明发展。

现在的台州东部,椒江与路桥的大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后因泥涂淤积渐成陆地,民众围垦造田,积集成居,逐渐形成了温黄大平原。它有着肥沃的土地,丰饶的田产,是浙江粮仓之一,历史上有“温黄熟,台州足”之说。椒江(永宁江)与金清港二大水系东流入海,有东官河、南官河、永宁河、葭芷泾、三才泾等干支河南北贯通、经纬交织,构建成规则整齐的河网水系,灌溉着黄太平原几十万亩农田。

傍近沿海,虽能得大海渔盐之惠,却也常受台风海潮侵袭,海水倒灌,农田受斥卤之患。又无大湖泊以畜水排涝,常常因旱涝而庄稼歉收。故历代官府开河疏浚,筑埭建闸,大修水利,史册上留下许多事迹佳话。

有志可考的官河治水、兴修水利工程从罗适才开始。宋元祐年间(1086-1094),罗适任浙东提刑,见官河年久未浚,壅塞不通,并常常发生涝灾,民间水利纠纷不断发生,经实地考察,作出改埭为闸的治水方法。疏浚官河,兴建石湫、黄望、周洋、永丰、常丰混水闸等五座水闸。

另一位对官河治理有重要贡献的是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朱熹。淳熙九年(1182),江浙地区旱情严重,时朱熹任浙东常平使,至黄岩赈灾。实地考察后采纳当地官员和乡绅的建议,上疏朝廷具陈兴修水利之重要性,《修闸奏状》文中说,“惟水利修,则黄岩可无水旱之灾,黄岩熟,则台州可无饥馑之苦。”

石湫闸:宋元祐年间始建

石湫闸是宋元祐年间由浙东提刑罗适始建,是今官河上最早的古闸之一,现已废置。位于黄岩城南民建村,原名老闸村。

据旧志记载:羽山闸,本名石湫闸,在大南门外西南六里。水从柏岙、药山、九峰在三处发源,而流入于西桥港以注之江。乾隆丙子(1756)刘世宁重建。因旧闸低而直常泻,启闭罔功。稍移而东,相傍于羽山之麓。洞阔一丈三尺,高一丈五尺,翼水每边长七丈三尺,边洞宽一丈一尺,高一丈四尺。梭墩阔五尺五寸,长二丈,底七仓。

清咸丰年间开凿西河,造三余闸直出西江(南中泾),羽山闸废弃不用。今闸门早废,边洞堵塞,闸洞与两岸翼水还在,梭墩也留下半个。

陡门闸:黄海古道自此开始

陡门闸遗址在黄城东门外红三村。红三村俗称闸门头,东官河贯穿而过。黄海古道自此开始,陡门闸是必经之路。

西浦口原有陡门闸遗址。露出水面的河堤条石筑垒得厚实齐整,升降闸板的石槽还清晰可见,石块呈褐色。

今东官河治理,河道加宽,仙浦口也被拓宽,闸桥被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四组桥墩的水泥平桥。

据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陡门闸始建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后迁徙到仙浦村,于元大德年间重修,故陡门又称仙浦闸。明季又废,乾隆丙子年(1756)刘世宁重建徙于下洋桥名曰陡门新闸,即永裕闸。

离永裕闸几百米外,另有一座小闸也叫仙浦闸,是清乾隆廿一年(1756)由乡民筹款公建的。

今日永裕闸荡然无存。原址上建起一座现代化钢筋水泥桥梁,叫江浦桥。小仙浦闸还矗立在安定庙旁。

水利部门于2009年在永宁江畔兴建新仙浦闸。

史称双龙闸

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蛟龙闸,在六十三都,宋文公议建,元大德中重修。”朱熹于南宋淳熙九年八月间,实地勘察选址蛟龙闸时,因天晏便借宿当地亭长家,头枕涛声夜无眠,留下了这首《夜宿洪亭长家》:“才到秋来气更高,雁声天地总寥寥。客怀今夜不成寐,风细月明江自潮。”

蛟龙闸位于今黄岩区江口镇下闸村。唐宋时因有松门太平的河水经流蛟龙闸入永宁江,汛期时节开启,天旱则关闭,故沿河的农田以前都称为沃壤。明代,因栅浦人曹衡疏凿栅浦泾,南河顺地势东去,不复西流,因而这一带遂为海泥所淤,积成平陆。故明清时期蛟龙闸被废弃不用。直到清晚期才重修启用。

在下闸村村口有一棵620年古樟树,树下便是蛟龙桥。桥下即蛟龙古闸遗址。看闸门与两翼河堤砌石排列齐整,颜色呈锈红,很是古朴;桥板下两端各有方孔四五个,据说是放油灯用的,作导航与警示用。

蛟龙闸俗称下闸。在上游约百米处另有一闸称为上闸,史称双龙闸,位于安然自然村的东官河分支双龙浦口,老闸一墩二孔……

具有多功能的“混清二闸”

常丰混清二闸位于黄岩古城县河主干河上。宋元祐年间,提刑罗适始建混水闸,位置在今里东浦。绍兴十九年(1149)杨炜重修。庆元三年甲寅(1197)提举李谦(字大性)在今柏树巷西头建清水闸,元大德年间知州韩国宝再重修。

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水闸,内河船只出浦时,先开启清闸,船进入闸门中即关闭清闸,然后再启动混闸放船出江。而外江船只进县河也同理。这样便能防止咸潮进入内河。如果遇暴雨,则将二闸同时开启,用水流冲刷官河淤积之泥浆。其实这是早期船闸,即便今天,船闸的设计也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原理。1953年填塞县河时被拆除。

西江闸:几经维修的大工程

长期以来因永宁江潮水倒灌,西江流域河床淤塞,淡水不能储蓄;遇大潮常常泛滥成灾。清同治年间,台州知府刘璈曾创议西江建闸,惜工艰费巨,未能实现。

1927年章育任黄岩县建设科长,复提议建闸。次年夏天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报请省建设厅批准,并委派温岭水利工程处胡步川总工程师负责工程建设。1930年11月西江闸工程处成立,1931年11月12日于西江河入永宁江浦口工程破土动工。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艰苦努力,1933年6月中旬,西江闸总体及包括引河,旧江堵坝等配套工程全面告竣。闸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20米,高7米,为八孔胸墙式中型水闸,总耗资11.5万元。

1933年6月20日举行落成典礼。操演闸门启闭,乐曲鞭炮齐鸣,在场观众振臂欢呼。

1939年10月24日,日机轰炸黄城,西江闸中弹一枚,闸体严重损坏。1941年10月维修完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西江闸的管理,分别于1950年和1954年多次维护与补漏。1961年下半年、1971年4月分别对老闸门进行置换,改成折板式钢丝网闸门。1980年再进行了一次维修。

只留有遗址的两座弃闸

长浦闸,位于今路桥区长浦司城村,建于宋淳熙年间,清初筑海塘堵截长浦出口,闸废。

老闸虽然早就废弃不用,但闸门直到1962年才拆除。在长浦殿下游百米处找到遗址。河里未见闸基,唯河畔稻田里有几块旧条石,村民说是前几年从闸基上拆下来造村路遗留下来的。

鲍步闸,地处椒江区洪家镇闸头方村。宋淳熙十一年(1184)建。宝祐六年(1258)修建。民国廿六年(1937)疏浚鲍浦时拆除闸门。

古闸遗址在鲍浦庙下游百米处。闸基在1962年长潭水库修成后,为通航拓宽河道才拆除。

鲍步河畔有鲍步届,届里供奉朱熹像与鲍参将军像。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鉴闸群

回浦闸在温岭市新河镇南鉴中闸村。南鉴在南宋时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镇,政府在此设有黄岩盐场,还设置水利管理机构,朝廷派驻治理水利、管理粮运的河伯大使,是当时一方政治经济的中心。

在中闸村汇头洋河,有座闸桥横跨河上,就是回浦闸遗址。整座闸桥除了闸门拆除,桥下二墩三孔基本完好。桥面微弓,旧石板铺就。造型古朴大方、典雅巧妙、精致科学。

中闸后街禹王庙内存有两块断碑,是疏浚河道时从中闸桥下挖出的,内容记述了当年朱熹议建六闸和明代黄岩主簿孙斌重建回浦闸的史实。

北闸村另有两座古闸,俗称北闸与麻糍闸,北闸就是周洋闸,当年罗适由葡萄棚埭改建,两闸保存较完整。在南鉴村另有永丰闸,城北村有下卢闸,目前都已湮没。南鉴闸群已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金清闸:浙东最大的出海水闸

万历《黄岩县志》记载:金清埭,在繁昌乡第八都,宋淳熙间改闸。元大德中重修,景泰间知县张彥修之。金清闸遗址就在今金清港永乐大桥上下游一带。旁有六闸村。

因潮汐原因,海潮带进大量泥沙,金清闸迅速淤积,最后废弃。清道光十八年,老闸毁,在金清港南半里许凿田建七孔金清闸,即六闸大桥。闸桥长四五十米,三墩四孔闸门,今桥墩闸基保存完好。

民国十九年再建新金清闸,新闸由省水利局工程师胡步川设计,民国廿三年(1934)八月八日竣工,俗称廿二洞闸。整座水闸端壮、坚实、气派。当年它为浙江建造现代水闸之始,也是浙东最大的出海水闸。

金清新闸位于黄琅乡剑门港口,为桥闸一体的大型泄洪通航二用闸,全长220米,八孔泄洪闸,二孔船闸。1998年7月竣工后,金清港上下游顿成内河,波平水清,温黄平原得益深也。

来源:台州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