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9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另一位台州式硬气人物: 王叔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26 09: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王氏宗祠


王叔英

是方孝孺的学友,明亡时他自缢殉身

王叔英,黄岩人,太平县志称亭岭(藤岭)人。

据陈应辰考证,王在任汉阳县令前,一直姓陈,少从临海陈南斋读书,与方孝孺、林公辅、叶见泰、张廷璧为学友,他们以道义相交,终生不渝。洪武初,荐任仙居训导,升汉阳知县。建文帝立,方孝孺被召为讲官。不久王叔英被聘翰林修撰,移书劝止方复古“井田制”。建文帝下达“削藩令”,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借口“清君侧”,兵逼南京。皇帝逃亡,大势已去,王叔英自缢殉身。而方孝孺拒不写登基“诏书”,被灭“十族”。方、王宁折不弯的精神被鲁迅喻为“台州式硬气”。

这两位硬气的读书人是如何相识的?

□王英础 文/供图

巾山就学与方孝孺结为知交

《台州府志》载,巾山两峰系临台风水钟聚的地方,自建双塔,“故台多父子兄弟连登甲第者。”秀丽的风光吸引了仙道家,皇华真人修炼得道,腾入霄汉,心有不舍而俯视揖别,头巾随风飘然而下,化为江畔耸立“巾子山”。两峰间有“遗巾处”摩崖。巾山东大塔北侧有华胥洞,洞仅容一二人,相传即华胥氏炼丹处。巾山宫观寺院遍布,为台州人文荟萃之所,两峰上双塔,称文峰塔,为古城标志。山南后幽前旷,四面皆景,明朝以来书院林立。侍郎金贲亨于山麓建崇正书院,尚书陈函辉将别墅建在巾山塔下,何宽读书处设于兜率寺南高霞馆;巾山为台州读书人最向往的地方。

为友之道在于谏诤。洪武初,王叔英在巾山南麓草堂就学,师从名儒陈南斋,“尤与方正学(孝孺)道义相切磋,往来多规过之言”。方孝孺说在浙东交往才俊之士,“最善者,如陈叔英原采,日夕相与议论,倡酬往来。”方孝孺来自宁海,也是台州人,曾从名儒宋濂学,人称“小韩子”——才比唐代韩愈。方孝孺对临海张廷璧说,王叔英对他“有箴教之益,切中吾病。”收到书信,“有一二语见教,殊喜之不忘。”王叔英上门拜访,他称之为“久旱逢甘霖”。后来,方孝孺升任翰林侍讲,立即荐王叔英入朝,他们算得是同气相连了。

巾山两峰间“遗巾处”旁磐石——仙人床,华胥洞均留下学友们的身影。登临文峰塔,俯瞰灵江蜿蜒向东,江波逐流,帆光点点;对岸群山苍翠,田野绿浪;北固山下古城街道鳞次栉比。1382年农历七月十五夜,方孝孺、王叔英与诸友踏月文峰塔下,流连忘返。《巾山草堂记》称:“往者壬戌七月望,予(方孝孺)尝偕叶君夷仲、张君廷璧、林君公辅,陈君原采,夜登巾山绝顶,饮酒望月,纵谈千古,竟夕不眠。追计其时,忽十五年。”时方孝孺任汉中教授,为蜀献王世子及诸生讲学。《巾山晨望》描绘聚会后情境,“月落江水明,疏钟发林杪。蒙蒙山气合,历历川光晓”。月亮下山了,江水渐泛光明,寺僧早课疏落的钟声传出林稍,山麓渐渐被雾气笼罩,阳光微照山顶,而后豁然为历历晴川。朋友各抒己见,方孝孺由此感悟:“悠然悟真趣,忽觉天地小。”“是身本无累,万事相纷扰”,方孝孺有了黄帝“无为而治”意境,说要放下“经世之情”。

从仙居训导到汉阳县令

洪武十五年七月巾山夜会后,台州府上报朝廷征召的贤才,方孝孺、王叔英等同赴京师。冬至日,好友同坐于舟中,方孝孺拿出宋濂所赠的诗作,与友同阅。(《舟中呈同召叶夷仲林公辅杨大中陈元采》)朋友一路赋诗吟对。王叔英中途辞归,后应仙居训导之聘。

王叔英一生教书,他论谈为师之道:弟子未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俗儒一旦为师,就摆出见多识广的架势。王叔英说,古今天下事势变幻莫测,圣人尚不可尽知,更何况一般人,老师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王叔英应友陈宪直之请,求方孝孺的“儆斋”之文。方孝孺回信称其文笔曲折有余韵(敷赡纡馀),有作者风,自己从内心敬重。并说宪直要求文,求王叔英就可,何必绕弯子求我。他认为作文要先作人,学圣贤道理。方特别指明回信是自己亲写的。建文初(1398年),王叔英迁升汉阳知县,颇有惠政,他呼吁官府要省事,以减民负担。明史载,汉阳天旱,王叔英向神祷告,雨立即就下。接着大雨不止,又祷告神灵,天气立刻放晴。古人认为诚能感灵,此举表明王叔英关切黎庶,已感动了神灵。《汉阳府志》称其祷神文诚意恳切,“汉阳人至今诵之”。

王叔英结识了泰和杨士奇,其时杨在乡间教书。王叔英称其有“公辅之才”,推荐入翰林,充编纂官,杨士奇终任大学士。

当翰林官很尽责

建文初,王叔英即被召翰林修撰。他论“行限田”至数千言;又奏上“务学问、谨好恶”等资治八策,让皇帝学古代的圣贤治国。皇帝的好恶,影响天下人的趋向,王叔英让皇帝“善则行之,不善则勿行”。他建议“定法制”,从天下大多数人利益出发才适乎人情,合乎天理。“制恒产”可先行均田、限田。有人说:“夺富民以予贫民,虽可以得贫民之心,而足以致富民之怨。”王叔英辩说:“天道亏盈益谦。”(《易经》)“民之所当益(增加)者,贫也;所当损(减少)者,富也。”不能因富人的怨恨就不限田。建文帝览之而嘉纳。《资治八策》被乡贤谢铎载入《赤城论谏录》。建文帝锐意于文治,日与方孝孺等讨论《周官》法度,对军事并不在意,且用人不当,最终南京失守,失去江山。

王叔英在翰林尽规谏之责,慷慨直言。他否定宋仁宗“进用宰相,人主(皇帝)之任,臣下不宜有所指陈”的言论。他告诉建文帝,任命宰相须吸取众人的意见,不可由皇帝一个人决定,并指出举荐方法。对一些历史事件,他提出自己见解。(《明文衡》)《二孝子传》表彰仙居的朱煦、黄岩的陈圭,同时表彰太平邱镡为孝子。(《明史·孝义》、台州府志)。靖难军即将攻入南京,王叔英受命赴广德募兵勤王。南京失守,建文帝焚宫后不知去向。兵部尚书齐泰逃至广德,王叔英以为其背叛朝廷,命人将其捉拿。

六月,南京金川门开,都城陷,朱棣杀方孝孺等灭族。前一日,王叔英自缢于祠山玄妙观银杏树下,道士盛希年把他葬于祠山之麓。妻子金氏死于狱,二女投井(山下金二女井)。弟元默潜匿,因同乡金宽告发而被捕杀。外甥陈泰被流放卢龙(秦皇岛)。正统年间,首辅大学士杨士奇为王叔英追题墓石并祭祀。明末,追赠为礼部侍郎,谥号文忠。

>>>作者手记

后人纪念靖难忠臣

杨士奇一直为靖难忠臣辩白,仁宗朝即放宽禁网。正统初,英宗仅九岁,太皇太后即仁宗后垂帘听政,史称“朝政清明,士奇等之力也”。太后临终征求朝政的建议,杨士奇提出为建文帝立帝纪,为靖难臣子开禁网——藏方孝孺、王叔英文章有罪的禁令应取消。后来谢铎、黄孔昭、谢省分别出版了方孝孺、王叔英的文集。杨士奇亲为王叔英立碑、祭奠,寻访其后代。杨士奇让乡人孟范访求王叔英的幼子,出资让扬州某教谕教诲。幼子未能学成,杨士奇抱幼子而痛哭。杨士奇推荐王叔英的弟子张玑为定、涿二州同知,张玑为官勤政清廉,百姓呼为“乾张”。(《万历黄岩县志》)

在广德,自杨士奇祭祀墓地后,历任知州均随时祭祀修葺其墓地,其中有广德同知邹守益,为阳明学后起之秀。谢铎的好友周瑛修葺墓地,温岭赵大佑祖父赵崇贤曾任知州,准备修葺祠堂并增加祠田。

温岭历代均有“忠节祠”,成化年间在藤岭,嘉靖年间迁县学附近,万历年间迁东门镇东桥外,林贵兆专门撰文记述此事。乡贤祠列入王叔英,是谢铎向县令袁道推荐的。

山下金“二女井”是二女投井殉难处,王舟瑤撰碑文喻之为岳飞的女儿银瓶(亦投井殉难)。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0-7-26 09: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硬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