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日,我们趟水去中下桧村。”
今年30岁的孙帅,是浙大博士,台州市首届选调生,现挂职黄岩区宁溪镇党委副书记。
在安徽长大的孙帅,对台风的印象更多来自于电视。真正直面台风,在他30年的人生经历中,还是第一次。8月9日到12日,从迎战台风到灾后重建,4天3夜的时间,他奋斗在抗台一线,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对灾难破坏性的震撼,对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精神的震撼。
这是一场灵与肉的洗礼。
8月9日:做足防范、严阵以待
早在“利奇马”还在千里之外时,宁溪镇就已启动应急回应,迎接这次大自然的挑战。从9日这天开始,我们吃住都在宁溪镇抗台指挥部了。
100毫米,200毫米,329.7毫米!
9级风,10级风,12级风!
3级响应,2级响应,1级响应!
随着夜色降临,气象台报过来的数据越来越严峻,水位越来越高,指挥部里的节奏也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张。
夜里10点,指挥部外面已是狂风四起,碎石乱飞。屋顶上的铁皮被吹落下来,在地上翻滚摩擦,声音尖锐刺耳。后来,突然停电了,房间里的气氛更加严肃。
明天会是一场更严峻的考验,为了保存体力,可以先休息一下。可是,根本睡不着,一方面,是外头刺耳的声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心头的激动忧虑。
今夜无眠,大家都睡不着。是夜,手机铃声不断,驻村干部在不间断向指挥部反馈受灾情况,各村有条不紊地按照预案指挥群众应急抢险。
8月10日:阻击台风、应急救灾
凌晨4点,在“利奇马”直袭宁溪镇后不久,手机再一次亮了起来。驻中下桧村的朱国华主任打来电话:“不好了,中下桧溪的水,漫进村部里面来了!”
我的头“嗡”的一下大了!眼前浮现昨天下午在村里看到的画面——平日里那条小姑娘一般美丽清灵的小溪,已变得浑浊,翻滚着湍急的水浪。傍晚时,见水位情势不妙,村干部将群众转移到了二楼。
“你放心,群众安全,后续我会……”讲着讲着没声音了,信号中断了!我拿着手机,不停拨打,回响在耳边只有重复的“无法接通”。
自被选调至台州工作后,我还是头一回碰到如此危急的情况。虽然老早就做好了各项准备安排和应急预案,豆大的汗珠还是不断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宁溪镇镇长杨毅见我焦急万分,过来帮我研判中下桧的情势:“一方面新的村部落成不久,对上涨的河水有着充分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老乡镇’们经验丰富,一定会和村干部们一起齐心协力抗击山洪,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老党员和群众在一起,大家一定会安心!要相信他们!”宁溪镇党委书记胡鸥拍着我的肩膀安慰道。
是夜,无眠。我内心焦灼,因为实在担心山里的情况。在焦虑中,我期盼黎明早一点到来,期盼受灾信息能早一点传回来。
8点,借着微微的亮光,我看到洪水在逐渐回落。“利奇马”匆匆离开宁溪,留下来一片狼藉,多部汽车抛锚在大街上。水断了、电断了、路不通了、网络没了。此时的宁溪镇,仿佛一座孤岛。
当下最要紧的,是保证镇区尽快恢复正常,勘明实际受灾情况,稳定群众情绪并发动组织干部群众积极自救。
风依旧在咆哮,雨仍然在肆虐。晌午时分,在大家的努力下,镇区范围内基本恢复了对外界的基本通讯。救援物资和应急队伍,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镇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子弟兵的到来,给了我们极大激励和温暖。
然而,远在深山里的群众可还好?是否有受伤群众急需转移镇区?他们的食物饮水能得到保障吗?这一切,让我牵肠挂肚,可是电话联系不上啊!
突然,我在镇政府大门口看到了一对熟悉的身影,是驻中下桧村的干部朱国华和黄贤堂!只见他们两人互相搀扶趔趄而来,满腿是泥。汗水、泥水和血水混在一起,身上衣服,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
台风过境后,两人安顿好群众便翻山涉水,冒着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赶过来报信求助。
中下桧村房屋倒塌损毁多间,所幸62名被转移的群众无一人伤亡。在汇报受灾情况后,镇里安排我们驻中下桧的同志,先根据群众生活所需准备应急物资。
傍晚时分,在安置好市区送来的物资后,天空又下起了大雨。我心里期盼着,能早一点将更多物资尽快送到山区群众的手中。
8月11日:长途跋涉、视察灾情
天蒙蒙亮时,我们就已出发赴偏远山区看望群众,了解情况。先驱车至百王线路口,随后步行至第一站上桧村。上桧村在台风夜,因山体滑坡导致溪流改道直冲村庄,26间房子冲毁。驻村干部王小红、何斌鑫与村干部及时将36名村民转移至安全地点,避免了悲剧发生。见上桧群众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我们又踏上了去中下桧的道路。
沿路上桥梁仍毁、水位仍高、滑坡仍有、积水仍在。我们在两村交界处遇到了阻碍,由于滑坡太猛,前方工程车仍在作业挖掘清理。怎么办?驻村干部胡金清自告奋勇地为大家先探明一条可行道路。“趟水过河!”他告诉大家这是唯一最快的办法,“我水性还好,即便摔倒了也不怕,我先下吧。”说完,他便脱下鞋袜,扎入水中,回头提醒我们,“水里可能还有上游飘来的建筑垃圾和碎石、钉子,水浑,看不清,大家过河时一定要小心!”
在淤泥与碎石中跋涉近9公里后,我们终于抵达中下桧村。沿途百姓见到我们后异常激动,有的拉着我们去勘明房屋损毁情况,有的见我们浑身湿透,跑回家里拿出食物和饮料,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休息。
村道依旧泥泞不堪,洪水冲过的印记还依稀可见,高达1米的水位线在墙上俨然在目。老支书眼里含着泪,为我们讲述村里受灾后的艰难。大伙都认为当务之急是恢复供电和通讯,只有通电通网,才能更好保证转移的群众安心暂住在村部,防止人员返流遭到次生灾害的危险。
已近傍晚,没有电的山区会更加难以通行。终于,在星星出来的前几刻,我们回到了镇里。在向指挥部做了简要汇报后,大家一起商量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为中下桧的百姓们解决用电和通讯的问题。经过沟通协调后,他们同意将仓库里仅剩下的5台汽油发电机,优先供应宁溪受灾山区。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欢欣鼓舞,不过,夜色已晚,电工师傅们又全部被调去其他地方抢修,只好原地待命。
8月12日: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天微亮时,在路政抢修部门的一夜努力下,小车已经可以驶往边远山区村落。驻村干部们早早地就联系好车辆,在将发电机调试装载完毕后,带上粮食和防疫药品,立即奔向中下桧村。
我看着昨日趟过的河流、翻过的山岭,再看看驻村干部们满是伤口的双手,不禁沉默。当发电机开动,村部电灯亮起来的时候,驻村干部们也如同孩子一般和群众一起欢跃了起来。赤子之心,即是如此。
看着大伙儿的笑脸,我回想起台风过境后这短暂几天的点点滴滴。台风带给我的,是大自然的震撼,更是内心的震撼,无论是深夜冒雨转移群众的王小红、何斌鑫,还是传递现代版“鸡毛信”的朱国华、黄贤堂,亦或是留下最美逆行背景的胡金清、柯善骄,他们就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缩影。
当前,灾后抢修、重建家园任务依然艰巨,我愈发坚定: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键时刻,更要彰显共产党员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