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故土情深 自力更生 长潭水库移民的创业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4 0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移民”一词,相信在长潭水库库区土生土长的人们并不陌生。提起上垟乡的长潭水库移民,得从长潭水库的建造说起,长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10月,1964年12月竣工,相当于8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自1959年2月开始,库区群众历经了六次大移民,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移民史,移民8454户计31261人,拆迁房屋20831间。除安置本市原8个县、市外,迁至市外省内28个县、市,迁移省外的遍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地域涉及上海、福建、黑龙江、辽宁、北京、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新疆以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这些人移民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思想视野的开阔,其中一批人萌发了创业的想法,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尤匡标:抓住机遇,精心经营

移民前,尤匡标家住上垟乡双桥村,该村位于长潭水库的中间。村子里当时甚至都没能通上电,虽然有出行的船舶,但是航班每天都是固定的班数,如果赶不上就得等好长时间,而且很多时候船并不会停靠,出行就更为困难。所以,19岁时尤匡标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走出村子,看看大城市是怎么样的。
1988年,23岁的尤匡标与双桥村的十几户人家一起移民到了新桥。新桥当地经商氛围浓厚,有很多人都做生意,看得多了,尤匡标的视野便宽广起来,于是想要创业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悄悄埋下。
1992年,尤匡标的一个朋友提议要跟他合作一起做点小生意,原本心中就有创业想法的尤匡标当即答应了前往宁夏做电器生意。随着生意的拓展,他还和弟弟开办了水稻育秧盘的工厂,几年下来生意有了初步的发展。
1998年,因为全国的育秧盘行情都不太好,懂得变通的尤匡标决定转型生产穴盘。穴盘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考虑到产品在南方的用量较大,以及北方运输不便等因素,就把厂子从宁夏迁到了新桥,穴盘生意一直做到了今天。
尤匡标在创业初期,资金运转困难,钱都是借来的,再加上市场还没有开拓,那时候他度过了相当艰难的一段时间。后来,他精心经营,狠抓质量,积极开拓业务,企业逐渐步入正轨。谈到自己能够创业成功,尤匡标这样说:“新桥当地有经商做生意的氛围,让我有了更长远的眼光,要是一直生活在库区,可能就不会自己会出来创业。创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只有不懈努力,勇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如今尤匡标的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还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成型流水线,从工艺上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生产包括穴盘、双色花盆、育苗周转箱、塑料平盘、蔬菜播种流水线在内的十一个系列130多个品种,并且拥有5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型新型专利,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全面实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他的公司厂房面积30000多平方米,在职工人150余人。


夏华良:干事创业,勇于担当

“那个时候交通不便,道路难行,村子里连照明工具都没有,出门只能靠步行。记得小时候,我要走十几里的路去上小学,因为路途遥远,每次在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我就选择住在学校,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过去家住小坑公社后园大队的夏华良,说起移民前的生活也是感慨万千。
1978年,夏华良在小坑入伍,1984年,他的父母迁到了江口街道上辇村,同年夏华良退伍回来,把户口落在了东城街道王西村,那时候他已经有了创业的雏形想法。
一开始,夏华良打算做运输业,买了一辆货车来运输货物,但在这一行做了两三年都没有挣到钱,这才打算转行。当时他的亲戚在路桥开了家工厂做冰箱配件,在表哥的牵线下,他和“北极花”冰箱厂合作,做了一年多的冰箱配件,但还是做亏损了。
1989年,有了两次创业失败经历的夏华良决定再次转型,他打算去做化学品运输,这次赚到了钱。
创业成功赚了些钱的夏华良觉得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能够安排他们就业,便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于是在2001年,他开设了一家福利企业(台州市黄岩区夏日空调配件有限公司),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后来为了照顾同乡,他也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刚开始做福利企业的时候,夏华良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残疾工人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身体缺陷,与他们沟通十分困难。“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得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操作。”夏华良说。最后,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些工人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可以自食其力,现在福利企业已经步入正轨,工厂里现在有十几位残疾员工在岗。
夏华良还有一家化工物流企业,从事化工原料的经营,他还担任黄岩易制毒化学品协会会长一职。“过去制作毒品都是从植物中提炼的,而现在的毒品大多都是化工原料制作,这些新型毒品破坏性极强,因此必须从源头着手,把控住原料。”他说。
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夏华良为了不让易制毒化学品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岗位培训。整个黄岩区可以接触到制毒原料的公司有一百多家,协会负责对这些公司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并帮助他们管理化学品。
在夏华良和协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牢牢把控住了整个黄岩制毒原料的流出渠道,做到阻断毒品的流通源头,目前,该协会已经成为了全省的标杆。2016年,夏华良曾在“护航G20大会”上做专题发言,2017年6月,他还被评选为“浙江省最美禁毒人”。


周保国:做专做精,做稳做久

1950年,周保国出生在上垟乡后园(今湖滨村后园)。1958年开始,他便和家人准备移民,他们家第一次移民的地点是上垟乡沈岙村。“以前听父亲说起过这段经历,那时候的路很难走,他们运输行李物件都只能用小推车一点一点搬运,等到新家落成,搬完东西已经是1959年了。”周保国的大儿子周文华告诉笔者,1964年,他们家又一次移民到了路桥的李家洋村。
创业初期,周保国卖木工做工时用的三寸钉子和一种颗粒状的胶水。这两件东西在那个年代都是由国家把控的稀罕物,只能到上海去买,且每次买卖的数量也是有限制的。周保国就分别到上海的几个区,一个地方买一点,积少成多,再一起想办法运回来卖。
1979年,周保国和四五个小工(当时一块移民过来的老乡)制作一些如木刨、锯子、三角尺、锉刀等木匠工具,而妻子就负责在路桥老街摆地摊售卖。周文华回忆,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曾和母亲一起,把几个门板拼接起来放在地上,然后把木工用具放在上面卖。“我们还得赶着集市到处走,‘逢三、逢八’到路桥卖、‘逢四、逢九’到泽国、‘逢一、逢六’到杜桥……”
改革开放后,全国的私企、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1981年,周保国有了第一本营业执照“小五金制作(自产自销)”,1983年开始专做夹头至今。
周保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周文华的记忆里,他的父亲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以及要待人宽容。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小孩子会去别人地里捡个瓜或者摘点菜,只要不破坏地里的庄稼大家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周保国却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有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只要犯了错必定要“收拾”一顿。
“我父亲是个慈父也是严父,他十分重视对我们兄弟俩的教育,常常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些简单道理。”周文华回忆道。
这种教育也深深地影响了周文华,让他养成了十分独立的性格。他笑着说:“有人说,周文华你怎么一点也不像别的那些‘二代’呢?”在周文华心里比起“二代”,他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代半”,因为父亲教育他只有自己懂得技术,才不会被内行人骗。所以周文华和弟弟从满20岁正式参加工作开始就和父亲一起在工厂奋斗,跟着父亲在车间学做活,熟悉各类业务。
几年下来,工厂的规模从1983年的四五个工人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六百多人。周保国“做稳、做久”的经营理念也铭刻在周家两兄弟心中,他们的公司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就对夹头生意“做专、做精”,进行一代代的技术革新,慢慢扩大生产规模。
以上垟乡民为主的长潭库区群众用他们的深明大义造就了台州300余万人的“大水缸”,他们那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艰苦创业的移民精神令人动容。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