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鸡,即土鸡,一般指农村个户家养,散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或山间竹林里的本地鸡。农家养鸡,随便在屋外搭个鸡窠,任其自由进出,每日去鸡窠捡一次鸡蛋。这种鸡因为在野外自由觅食,脚细长,身健壮,奔跑甚至飞跃能力很强,肉质坚韧,民间视为营养价值高,是滋补上品。
动物都有公母,都分雌雄,公草鸡就是公鸡,母草鸡就是母鸡。
台州方言中也有叫草鸡的,却专指母鸡,实际为“騲鸡”。騲,音[cǎo],指母的家畜、家禽。现代汉语将“草”通“騲”。
台州方言分家禽家畜性别,通常以雄騲区分,不说公母。公鸡叫作“雄鸡”,母鸡则叫作“騲鸡”;公猪叫作“雄彘(zhi)”,母猪叫作“騲彘”。
以“騲”指代母的家禽家畜,在旧时应是常用指称。元代关汉卿的剧本《鲁斋郎第三折:“[李四云]鲁斋郎,你夺了我的浑家,騲鸡也不曾与我一个。”现代作家康濯的小说《我的两家房东》:“第二天,我见金凤提了只草鸡在杀,又见她家蒸白面馒头。”文中的草鸡,就是母鸡。
公鸡好斗,母鸡温驯。因为草鸡是指母鸡,又被胶东半岛一带方言引申为“胆小、懦弱,畏缩不前”之意。孙犁的《风云初记》有句:“既然来了,就得试试,空手回去,不显得我们草鸡?”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