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近日发布
100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
宁溪传统糟烧酿制技艺
名列其中
↓↓↓
唐景福年间,大理寺少卿王从德迁居宁溪,带来的贵族酒文化与当地土法烧酒、家酿黄酒结合,经世代繁衍,形成了宁溪特有的糟烧白酒。
金山陵酒传承发扬了“宁溪传统糟烧酿制技艺”,酿制的糟烧白酒,曾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千年优秀奖”、浙江老字号,被誉为“台州茅台”。
1958年,宁溪大公社筹建了宁溪酿造厂,请了老酒坊的师傅们组成酿酒班子,又吸收了一批年轻人进厂,开始大规模酿制黄酒、糟烧、酱油和醋,将宁溪山区传统酿酒制糟烧技艺传承了下来。
好酒须好水,宁溪人造酒用的就是当地清冽的山泉水。60年代初,厂里邀请当地地质队打了一口近50米深的水井。这口水井从上面看是四方形的,底下却向两边延伸,仿佛一个巨大的榔头的形状,这也就更保证了水源的充沛。
每天早上,厂里七点前开工。因为前一天的“酒菌”发酵得刚刚好,紧接着可以进行后续的步骤。另一边,水汽氤氲的车间里,正同时进行着“蒸饭”和“淋饭”。
糯米经过12个小时的浸泡,上锅蒸煮一会,糯香四散。蒸好的米饭,用清水冲两次,保证米饭的温度降到30度以下和“淋透”后的米饭有一定的空隙。
发酵之前,将米饭与酒曲混合以后倒入缸中,称为“喂缸”。两天之后,“前酵”完成,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后酵”。 完整的发酵环节结束后,进入“榨酒”环节,就是我们熟知的“蒸馏”。
初步分离出来的酒,便成了“黄酒”,黄酒经过过滤、蒸馏等步骤便成了度数高出很多的“白酒”。清亮的糟烧做出来以后,倒在小口大肚的陶瓮里,覆上晒干的笋箬,系紧,再用糠和泥土混合,将瓮盖封口,藏入酒窖。
黑乎乎的山洞冬暖夏凉,因为多年恒温恒湿,里面充满了适宜酿酒的微生物。窖里,一坛坛糟烧透过陶瓮的特殊材质与外界交换着微生物和矿物质,在静谧的时光中慢慢陈酿。
目前,宁溪镇正积极探索“工业+旅游+非遗”模式,推进传统糟烧产业创新、文化传承、消费升级、跨业共融,力求在产业传承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助力乡村振兴。
好酒金山陵 好客宁溪人
来源:黄岩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