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写小说,当老师,生产皮鞋,做汽配,他不管干什么都能干出自己的特色;
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坚忍,厚德载福,他的人生格言里深藏着跌宕起伏的人生;
他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他是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者,他是曾经跌入深渊仍然仰望星空的人;
年近七旬时,转型升级再出发。如今,他的企业是吉利控股集团的核心供应商;
在台州企业界,他是“教父级”人物;他被“汽车英雄”李书福尊称为老师,被《法兰克福报》誉为中国当代杰出企业管理者;
他叫池幼章,1936年出生,现任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仍活跃于一线。
上世纪70年代中末期,中国终于走出了一个时代的阴霾。年过不惑的池幼章在经历了长达29年被打成“反革命”、初恋情人迫于压力转身离开、文学作品不能自由发表、开除公职等一连串难以承受之重后,终于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9年,怀着让更多老百姓穿上皮鞋的朴素愿望,黄岩县利民皮鞋厂应运而生(后改为浙江利民皮鞋总厂)。之前,中学老师池幼章被批为反动派占领了无产阶级的讲台,开除出校停发工资。依靠养牛、卖柴养家糊口,靠办象棋厂等积累了第一桶金。
(一)
“天牌皮鞋走天下,一路风光一路情。”1979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坐落于黄岩方山脚下的“利民”
推行一周5天工作制,工作日提供免费午餐;
打破大锅饭实施多劳多得的计酬方式;
挑选精兵强将组成荣誉车间——“天牌车间”专门生产高档皮鞋;
大胆尝试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在普通员工只有几十元工资的情况下,给顶尖技术人员一次性5000元奖励;
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
企业有专业园丁和养鸟师傅……
被禁锢太久,池幼章有太多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想法需要实践。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利民”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天牌”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获省、部优质产品,像广告语宣传的那样一路风光——先是进驻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再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商场设立专柜。鼎盛时期,“利民”曾砸下5万元广告费,在《台州日报》包下头版做广告。整个版面赫然一只“天牌”皮鞋和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5万元在20多年前并不是小数目,可谓开了报业广告创意之先河。池幼章的大手笔大气魄由此可见一斑。
池幼章本人也收获大量美誉——
1989年接受西方八国媒体20多名记者联合采访,被《法兰克福报》誉为中国当代杰出企业管理者;
199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5年,获全国劳模称号;
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率团视察“利民”,应池幼章之请求提笔写下:实事求是、自强不息。这八个字,是池幼章的人生格言,也是“利民”的厂训。
(二)
9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黄岩澄江街道的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进入厂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石块,上书红色大字:厚德载福。走进办公大楼,墙面上是池幼章和李书福的巨幅合影,两代企业家的目光朝着同一个方向。
记者见到了池幼章,在一间整洁明亮的大办公室。
窗台上,三角梅恣意绽放,明媚而热烈。82岁的池老一派儒商气度,思路清晰,语速平缓,看不出不久前经历过一场被他自己形容为“九死一生”的大病。
交谈中,池幼章毫不留情地剖析自我:世纪之交,我被鲜花和掌声冲昏了头脑,看不到行业的变化,没有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加上温州鞋业异军突起,“利民”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似乎一夜之间企业陷入了困顿。
池幼章指着墙上的“坚忍”二字告诉记者:“在被打成‘反革命’时,在‘利民’举步维艰时,我是靠着‘坚忍’走过来的。”
2000年前后几年间,池幼章在方山脚下蛰伏蓄势,在苦苦支撑中不断寻找新的方向。
2003年,67岁的池幼章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大力支持下,转型生产汽车配件,很快扭转了困顿的局面。时隔多年,池幼章说起当年朋友们的慷慨解囊,很是感慨。池幼章特别提到他的朋友王咪:“在‘利民’陷入困境时,王咪曾经抱着30多万元现金到厂里支持我,门卫看他好像抱着炸药包,硬是把他拦下了……”
(三)
在今年新投产的搪塑车间和阴模吸塑车间,偌大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工人们忙着打包、装箱。“吉利”派驻“利民”的研发人员李宏华介绍:这几个新车间的设备购自德国、日本,耗资几千万元。目前,“利民”生产的汽配产品在整车中占二十分之一,是“吉利”的核心供应商。
“吉利”10多个人的研发团队长期助力“利民”,对于“利民”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宏华说:“李书福董事长很希望池老师身体健康,做得开心。”
关于池幼章与李书福之间的关系,坊间的说辞版本不一。不久前,李书福在《台州日报》发表“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文《我是放牛娃》。文中写道:我们研究、生产摩托车,应归功于当初的黄岩市企业家协会主席池幼章老师,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此,我向池老师表示感谢。
记者请池幼章谈谈对李书福的看法时,池老引用了《诗经》里的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说:“李书福是巍巍高山,我是一履平地;李书福是汪洋大海,我是一潭池水。我与李书福是忘年之交、知己之交。这是我一生中的大幸。李书福既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也是重情重义的普通老百姓,我对他怀着深切的感恩之情。”
厚德载福。厚德者,在有能力时乐于助人,在得到帮助时,感恩惜福。池幼章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厚德,要看他做了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行贿’这两个字我是认得的,但从来不做,不能害人害己。”
(四)
1951年,15岁的池幼章还是一名学生,在一次练粉笔字时,把“抗美援朝”误写成“抗朝援”,尽管立马擦掉重写,不料还是被同学检举,大会大批小会小批,被定性为“反革命”。之后,又被子虚乌有的“圣母军事件”牵连,此后的人生,因为“这两件事”,劳教批斗检讨管制开除公职……直到1980年彻底平反。
即便是至暗时刻,从小熟读诗书崇尚孔孟之道的池幼章始终相信总有出头的日子,始终相信人性的光亮。
池幼章说最满意自己的一点是:既喜欢文学家的形象思维又喜欢哲学家的逻辑思维。他说:“有着这两点的交融,不至于在跌入谷底时过于悲观,也不至于在成功时忘乎所以。”
池幼章对文学情有独钟。18岁时,小说处女作在《浙江文艺》发表。21岁时,成为慈溪文学刊物《杜湖》主编。1963年劳教期满回故乡黄岩务农时,化名在《浙江日报》副刊和《东海》杂志发表小说,起了个新笔名敦夫,人称“敦夫先生”。他发表在《东海》杂志的《石俊力战难碰毛》,于1964年5月1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如果不是因为“反革命”这顶帽子和后来的“史无前例”,中国可能会多一名作家。
如果不当企业家,池幼章也可能成为教育家。在黄岩城关中学当语文老师时,池幼章特别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他撰写的关于加强写作教育的多篇论文,署名黄岩城关中学语文教研组发表在《文汇报》和《中国教育报》上,在教育界引发震动。
“这辈子当不了作家,我就设立‘池幼章’文学奖,鼓励青年文学创作者。我还与不少作家交了朋友,比如郑九蝉、钱国丹、林海蓓等,钱国丹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劫与缘》,主人公池望舒的原型就是我。”说起文学,池幼章仍然兴致很高。
(五)
“《孙子兵法》讲究进可攻退可守。如今的‘利民’前有引路人李书福,后有接班人池宁平(池幼章长子),今年企业产值有可能超8个亿,明年有望超10亿元,甚至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现在也算到了进退自如的自在境地。我深刻认识到在提倡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只有进一步抓好质量的提升,才能实现有效发展。”池幼章说,“我将再起。”
“您不是已经东山再起了吗?”
“不是已经再起,是将再起。现在很多年轻人太急了,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发展实体经济急不得,得徐行。”池老音量不高但语气不容置疑。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回望走过的人生路,我认为三句话可以概括:敢于肯定自己;勇于否定自己;善于重塑自己。”池幼章总结道。
很多人不理解,池幼章82岁了,为什么还不退休?
对于不解,池幼章很淡然:人有选择自己活法的权利,没必要太顾及别人的说法。含饴弄孙是一种生活方式,老有所为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采访当天,池幼章正在给吉利控股集团总裁、老友安总写信,信中跟朋友唠嗑:“……我如今尚在一线操劳着,绝非为了多挣几个钱,也绝非为了扬名显姓。今日之我,钱也有了,名也有了,到底图什么?是的,我有所图,图的是创造业绩,感恩党、感恩‘吉利’……”
池老写信用的纸,是另一面打过字的普通A4纸。
记者手记
与“利民”同行
黄岩县利民皮鞋厂、浙江利民皮鞋总厂、浙江利民鞋业有限公司、浙江利民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池幼章的企业一路发展,始终围绕“利民”二字。
池幼章的人生也与“利民”紧密相连。“我们老夫妻现在与女儿女婿住一起,家里离厂区只有三五分钟车程,与‘利民’越来越密切了。”池幼章笑言。
与“利民”紧密相连的还有很多年近60岁的老员工,他们从方山下一路相伴来到澄江街道。“现在的车间主任基本是‘老利民’。”池幼章说,“这些老员工跟‘利民’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池幼章说起一个场景:有一年在广州出差出了车祸,断了好几根肋骨,在广州住院住了近一个月。出院后回黄岩,到工厂时已是傍晚,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当坐着轮椅的池幼章出现在厂区大院时,近千名员工从车间里涌出来,有些员工当场落泪……池幼章说:“感人、难忘。”他们都是“利民”的同行者。
来源台州发布,原标题《改革开放看台州 | 池幼章:我将再起》,作者任健
向黄岩老企业家致敬
来源:黄岩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