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0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一支40年的 家庭幸福变奏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6 09: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图片由采访者提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出现第一代独生子女。一眨眼,这第一代独生子女中最早一批出生的,也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独生子女已经很普遍,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因此爷爷疼,奶奶爱,这一代的孩子被冠以“小皇帝”、“抱大的一代”,备受宠爱。

时间流转,社会在经历各种变化、各种发展,而生育也在酝酿变革。

2011年11月,全国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二孩政策”,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生二孩,于国家层面来说,这个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等等。

从家庭角度来说,二孩政策也改变了4-2-1的原有家庭模式,使家庭结构更为完整。

因此,短短两年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1+1=4家庭,他们正上演着家庭幸福变奏曲。

改革开放40年,从不能生,到想生,再到愿意生,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还有一个国家。

样本

从“只生一个好”,到“两个刚刚好”

临海媳妇狄丽笙,是第一批独生子女母亲。她的儿子生于1978年,跟改革开放同龄。

从“只生一个好”,到“两个刚刚好”,狄丽笙一家,都踩在生育变革的节奏上了。

“咱们那会儿刚实行计划生育,天天报纸、广播在宣传,只生一个好。”狄丽笙是北方人,丈夫是临海人,两人是插队时候认识的。“我是党员,就得听党的话,没有二心,党说只生一个好,我就生一个!”狄丽笙笑呵呵地说。

上世纪70年代末,医疗环境各方面还是比较差的。“我从怀孕到生产,一次产检都没做过。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讲究,孕妇不仅隔三差五地做产检,还要上什么孕妈妈课。”狄丽笙怀胎七八个月时,照样跟着大伙一起下农田干活,“我们那个年代人生孩子不娇气,也没条件让你娇气!”

6月了,快临盆了,狄丽笙才赶到丈夫所在的水泵厂宿舍待产。

距离水泵厂几里远,就是医院,狄丽笙的丈夫老张早就做好准备,让妻子去那里生娃。

没想到,生的那天,狄丽笙死活不愿意上医院。“就是不好意思,那时候,我们都很保守,觉得生孩子怪难为情的,甚至有些丢人,哪好意思上医院?不少人都是在家里生的。”老张拗不过妻子,只好赶紧去请来厂医。

阵痛了几个小时后,晚上11点,狄丽笙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还没来得及高兴,厂医发现,狄丽笙的胎盘下不来,血哗哗地往下淌。“当时,厂医急得大叫,说要出人命了!幸好,一支止血针打下去,血止住了,胎盘也下来了。”狄丽笙总觉得自己命挺大的。“那时候年轻,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害怕。现在年轻人不一样了,像我儿媳妇,就学了很多孕期知识,做起来一套套的。”

孩子刚满一岁,老张就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临海,而狄丽笙也回了自己的家乡。

过了两年多的两地分居生活,1982年,儿子4岁了,狄丽笙也来到了临海。这时候,她领到了一张独生子女光荣证。

“是当时的临海县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颁发的,证件编号是1560。”这张光荣证,36年了,狄丽笙依然保管得好好的,而凭着这张证,从1982年开始,到1992年,狄丽笙和丈夫两人加在一起,每年都能领到50元的独生子女费。“我儿媳妇还笑话我,说这钱也太少了吧!我说,可不少!”1982年,狄丽笙一个月工资才30元左右,每年50元独生子女费也能添补家用,狄丽笙觉得挺满意。

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计划生育抓得很紧了,但狄丽笙身边还是有一些熟人偷摸着生二胎,甚至三胎。“主要还是想生个儿子,那时候,重男轻女思想还是有点严重的。”

从内心来说,狄丽笙认为一个家庭,两个孩子还是需要的,不管男女。“我们单位宿舍里,一户家庭有两个孩子的居多,我儿子小时候没人玩,天天跟屁虫一样跟着那些邻居哥哥姐姐,可怜巴巴的,有时候都不愿意回家。”

狄丽笙也不是没有机会生二胎。“怀过一个,自觉地去流掉了。”狄丽笙说,有工作的妇女,一旦怀孕,主动流产也很普遍,“一方面政策宣传,如果偷生,罚款挺重,也许还要丢了工作;另一方面,再生一个,条件确实不允许,我们都是双职工,多一张嘴吃饭就是负担。”谈到这个无缘降生的孩子,狄丽笙也不无遗憾和内疚。“感觉应该是个闺女,如果生下来,现在也30多岁了,也当妈妈了。”

狄丽笙说,年纪大了,就越发感觉到两孩的好处。特别是去年,丈夫生病去上海医治,儿子一个人跑东跑西,晚上陪夜,累得够呛。“咱们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不好的时候也多了,如果儿子有兄弟姐妹,能替他分担一下就好了!”狄丽笙觉得老了,最担心的就是这事。

孙女已经10岁了,儿子和媳妇为生二孩,也是纠结了挺久。今年儿媳妇终于怀上二胎。“对于生二胎,无论男女,我都喜欢,现在的婆婆,可不是老封建了。”狄丽笙打趣说。

儿媳妇怀上二孩后,就辞掉了工作,在家安心养胎带孩子。“现在的二孩妈妈真是幸福!家庭条件、医疗条件等等,样样都好。儿媳妇下个月生,我们早就给她定好了专业的月嫂。”狄丽笙说,10年前,孙女出生时,是她伺候儿媳妇坐的月子。现在年纪大了,怕扛不牢。“现在找月嫂很普遍,大家也都舍得掏这钱。”

“我觉得像我儿媳妇这一代的真是赶上好时候了,生育自由,可以‘只生一个好’,也可以‘两个刚刚好’,而且生男生女,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狄丽笙说,儿子和媳妇现在既能享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照顾,等到他们老了,膝下又有两个孩子照顾他们。“可比我们这一代强多了!我羡慕他们呢!”说着说着,哈哈地笑了。

编年史

2011年11月

全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台州出生人口:60882人,其中一孩37640人,二孩21999人,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265992人

2013年12月

全国各地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台州出生人口:54979人,其中一孩32864人,二孩20833人,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271222人

2016年1月1日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台州出生人口:66469人,其中一孩30407人,二孩,33900人,补领独生子女证人数277391人(2016年1月1日开始,不再新发独生子女证)

记者手记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计划实施的开始。

那时候,班里有几个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多为双职工,在衣食住上,总比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要讲究些。但他们总羡慕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因为他们没人玩。

而长大后,这些没人玩的独生子女,却又要一个人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

前几天,我一个同学的父亲病重,作为独生子女的她一直在医院照料。深夜,同学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当年爹娘要是给我生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就好了……

令人心疼!

这正是临近四十不惑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人生大难题。

中国人,还是喜欢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的。不管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还是现实情况使然。

记得2016年1月1日二孩政策刚出来时,在饭桌上、聚会时,总能听到各种催生的声音,我也是其中被催生的一员。

生与不生,大家多少都有点纠结。有的纠结养娃成本,有的纠结带娃时间,而像我这种年纪的,则担心身体和年龄问题。

但仅仅过了一年,生二孩不再是一个焦点问题,而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大街上,牵着大娃,抱着二娃的妈妈越来越多;学校里,不少孩子或者“上有大”或者“下有小”;单位里,扎堆生二孩的人员也不少,甚至我的很多同龄人也纷纷当起了“勇敢妈妈”。他们也许正在艰辛地养育孩子,但不可否认,他们也正在享受家有儿女带来的欢乐。

而在政策上,我们台州采取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比如生了二孩,产妇最多可以休息近5个月;比如发放生育津贴。而男同胞,也有了半个月的护理假等等。

发展是硬道理,当初提倡一孩化是发展的需要,现在放开二孩也是发展的需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做出正确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家庭和谐的选择。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