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8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渐行渐远的台州老行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4 09: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绣花也称刺绣,就是用针引彩色丝线,在纺织物上刺绣各种图案,这是中国历代妇女女红的特色。
    台州的绣花是一个老行当,它的发源地在海门,因此又叫‘海门刺绣’。台州刺绣的发起,与本地传统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过去每个妇女都要穿绣花衣裙,家家户户都要有绣花枕头、床围,小孩穿戴绣花兜肚、绣花虎头鞋、花帽等。
    绣花
    绣花的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是绣花针,绣花线,绷架和印好花样的底料,其他的辅助工具是剪刀、绷凳和搁手板。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台州人靠绣花渡过难关,台州绣花也是台州农村一项重要经济收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州地方工业有限,农村又以种粮为主,绣花成为大宗副业,各级公社、大队都办起绣花培训班,开设绣花集体工场,发放绣花生产手折(一种上岗工作证),持有绣花手折的姑娘当时成为男青年物色对象的焦点。那时由于人多花少,“绣花女”时常起早要在花厂门口排长队领花片。
    三十多年前我们经常能看到二三个大姑娘、小媳妇在农村农家小院里绣花。她们先将手清洗干净,将井字形的绣花绷架平放在两只固定用的绷凳上,然后坐在花架一侧的凳子上开始绣花,那花架洁白的素绸上印有蓝黑墨描摹的图案。大姑娘和小媳妇们一双双纤手在素绸上一上一下飞针走线,她们的两只巧手一针针走出花树蜂蝶,一线线飞成鸟兽虫鱼。
    那时候,因为经济不发达,她们没有就业去处。我记得我们县城里有个花园巷,巷中有个“道姑堂”叫东极宫,有可能该环境适合她们绣花,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绣花技艺,因此好多“绣花女”结伴聚集在一起绣花。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差,她们没有明亮的电灯照明而损坏了眼睛。她们在寒冷的冬天双手被冻得开裂流血,暑热的夏天汗流浃背,怕弄脏绣花绸布,而不断地用手帕擦去脸上和手上的汗水与血水。那时的小媳妇日夜奔忙飞针走线地穿梭是为了小儿女的衣裳,大姑娘们艰辛忙碌是为了积攒自己将来出嫁时的嫁妆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台州绣花行业的繁荣时期,当时台州的绣工有15万多,成为我国绣衣之乡,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和西欧、北美等地区,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台州绣花业开始衰退。2007年6月,台州刺绣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绣花这种传统的、原生态的工艺开始走向衰败,如今隆隆的绣花机器取代了绣花女的忙碌,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中的针线,告别了绣花的生活。因此,台州的绣花老行当渐行渐远。
    卖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烧饭烧菜没有现在的燃气灶、电饭煲、微波炉等烹调用具,只能用老锅灶。那时城里人老锅灶烧饭的柴禾都由山里的卖柴人提供的。因此,卖柴也成了台州一个行当。
    卖柴人起早摸黑在荆棘丛生的深山里砍柴,那辛苦自不必说。他们赶集那天很早就起来了,穿着补丁纳补丁的破衣服和草鞋,匆匆地吃了一些饭,用一根两头尖尖的竹杠,两端用绳子各捆上两大捆柴。他们并带上一点中午吃的冷饭团或红薯之类的食物,从几十里外的山里沿着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一步一步地往城里挑。
    在挨挨挤挤的柴市里,他们翘首期盼着买柴人来光顾。柴市柴不多的时候还容易“脱手”,但柴多的时候就不好卖了,到了上午11点多还没有卖掉那就麻烦了,卖柴人不得不挑着柴担离开柴市走街串巷“卖柴嗬!柴要嘛!”声声叫喊。可到街巷上也是一样无人问津,就是有人问,不是嫌你柴湿,就是说你价高。有些城里妇人在屋里,头也不探出来看一眼就随口说你柴很湿!卖柴人见有人要买便如遇到救星一般,很客气地迎上去并急着说柴不湿很干燥,但那妇人头也不抬仍说柴很湿。等卖柴人不断地恳求着,那妇人才慢条斯理地出来,看了看柴的质量还好便施展起她的压价“本领”。此时卖柴人唯恐讲高了价格怕吓跑了她, 便如实地讨价4元一百斤,但她听后却不还价说了一句不要,便往屋里走。卖柴人想好不容易碰上了个买主,急着催她还价,她还是不理睬,卖柴人只得说3元半一百可以吗?但她仍不满意在继续压价。卖柴人无奈,最后直至2元一百斤的廉价忍痛割让。
    那时,卖柴人也常会碰到一些更厉害难缠的买主,她要你解开柴担的绳子当场验查质量,在柴禾中拣来翻去“横挑鼻子竖挑眼”,并不停地说柴很湿质量差,到最后丢下一句“我不要!”径自返回屋去。此时,卖柴人口干舌燥,巴不得早些将柴卖掉,于是拜爷爷求奶奶似的,用近乎乞求的口气请她再出来看一看。任你卖柴人千呼万唤,她就置之不理,最后卖柴人无可奈何地只得将零乱的柴担整理好继续挑着沿街叫卖。
    卖柴人挑着沉重的柴担沿街叫卖,一边走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喊,柴担又不能轻易放下歇歇,担子如一放下重新挑起更为吃力。尤其是近中午时,夏天灼热的烈日和那沉重的柴担使得卖柴人饥肠辘辘、腰酸肩疼。他们两脚似踩着棉花似的,眼冒金星浑身乏力,卖柴人砍柴卖柴的生活尤为艰辛和烦恼。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煤气灶、电饭煲、电炒锅等烹调器具进入了厨房,老锅灶早已退出了我们台州人的生活舞台,卖柴的老行当已绝迹。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8-6-24 10:3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各个行业的手工艺都在不断流程,逐渐被机器取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8-6-24 14: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大自然法则,优胜劣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8-6-25 06:09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6-25 07:38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