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黄岩龙王坑村:养在深闺久未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0 13: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本帖最后由 乘风 于 2018-3-10 14:32 编辑

东海之滨的台州,山海相拥,文明悠远。作为组合式城市组成部分的黄岩,山水清丽,橘子流韵,传奇故事乡里流淌。 居黄岩中部的头陀镇的龙王坑村,则是一个诠释“自在头陀,让心回家”的村庄。


龙王坑平水庙

    龙的传说
    村总面积2.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7.18亩,山林2093亩,好资源长期无法开发。近年来,恰逢国家好政策,在国家精准抚贫政策下,龙王坑村通往山上的水泥路面浇灌的公路通车了。
    我呼吸着高倍的负氧离子,穿行或远观龙王坑村的平水庙、鸡冠岩、狮子岩、龙屯潭、凤凰山、四姑平、放牛岩、开口岩、滴水岩瀑布等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原生态景点,这个仅2平方公里土地的村庄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着实让人吃惊。
    历史上,头陀是黄岩佛教的圣地。龙王坑村也留下许多宗教的印记,平水庙即是。平水庙在黄岩历史上有多处,一般都建在临水处,供奉着平水大王。历史传说中,平水大王管平水,寒坑龙管下雨。平水大王与寒坑龙关系良好。我在推想,龙王坑村在山上建平水庙是否与这段历史传说有关。
    龙王坑村山上的平水庙寄托着一代代村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有关人士考证,平水庙始建于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扩建于1557年,是台州人民为纪念戚继光部将张姓将军所建。1556年倭寇大举侵犯我东南沿海,浙江总督胡宗宪力荐戚继光出任绍宁台参将,首战慈溪龙山,后战临海、椒江、温岭等地,四战四捷,戚继光部下张将军英勇骁战,不幸献身。为纪念张将军,临海南山为其建殿祭拜,四姑平平水庙中的将军殿是分殿,香火飘荡几百年不绝。
    四姑平山顶连接24条古道
    四姑平,居高山之中,连接着24条古道。
    古道起于何时,不得而知。这条古道曾是龙王坑村村民们与外面世界联接的极好通道。从这里,他们把木柴、竹笋、番薯等土特产挑往外面,交换他们所需要的物资。据说,这条古道也是贩私盐者的盐路。村民告诉我,不管山洪如何暴发,这条古道总不会被淹,也从未被冲毁过,好像冥冥中有神灵护佑着他们。我想,其实最可能的是龙王坑村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站在狮子岩、开口岩边,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极目远眺,东观椒江,南眺路桥,西望长潭水库,湖光山色,层林尽染,一览无余。有诗云:“远眺青山浮烟景,迎面暖阳洒红光,狮岩横卧威风吼,脚下黎民永福享。”
    龙屯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龙屯潭潭底有一块龙地伏,是龙门所在地,龙潭上面便有一个龙王殿。龙屯潭上,滴水岩瀑布高悬。一逢雨季,似白龙飞下;即便是枯水期,也有细流似雨丝飘洒。飞瀑、细雨、竹影,构成了一幅清雅悠远的水墨画。
    村中还有凤凰山、鸡冠岩、放牛岩等景观,皆因岩得大自然神斧造就得名,粗犷与婉约相谐。多年的休养生息,山上植物种类繁多,更有罕见的珍贵树种,并有诸多的野生动物。山上还曾有浙江省军区、浙江省公安厅测绘局设立的航空标志等。
    山水独具特色,人文悠远厚重。龙王坑村拥有特有的黑沙土,最宜高品质的水果种植。目前村两委正在打造以枇杷、柑橘、竹笋、特色桃子为主体的四大种植基地,为观光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作准备。
    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龙王坑村,好资源逢好时代好政策。我相信,这个资源丰富的小村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给人以惊艳。
    龙王坑村,与台州市区内唯一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划岩山风景区毗邻。划岩山,传说王母娘娘为斩妖除魔,怒拔金簪,划山为壑而得名。山中有一个龙潭,自古就是老百姓祈福求雨的地方。为保江南一带风调雨顺,王母娘娘投宝珠于划岩山中心,化为一汪灵泉,名叫“龙潭”。作为百姓祈福,上达天听,玉帝纳谏的地方。传说中,龙脊就在现龙王坑村内。当我站在村庄最高点的“龙脊”上,想象着从远古飘逸而来的传说,印证了这个村名源流中关于龙的烙印。
    当我行走在龙王坑村,那几位上了年纪的人活灵活现地向我介绍村庄关于龙的传说,他们告诉我,龙王坑村曾经是龙的圣地。但龙不喜不洁之物,后村庄人口繁衍,不洁之物日甚,龙飞走了,到寒坑去了,成了寒坑龙。我看到了村民眼眸中的失落,还有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向往。
    四姑平的“红色记忆”
    年前,在村两委同志的导游下,我们翻过一段段盘山公路,来到了龙王坑村的四姑平。大山流翠,山高林密,岩石崔嵬,古道依稀。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向我介绍了一段湮灭于党史中的故事。
    龙王坑村建村大约在明末清初,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前,村民们都生活在山顶上,现都作为高山移民移到山下居住。岁月流转,曾经的石墙依然,透着历史的沧桑。四面皆山,唯有蜿蜒的羊肠小道是他们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易守难攻的独特地理位置在黄岩和平解放后的1950年前后,该村成了土匪东生(村民称绿壳大王)及国民党残部的盘踞之所。同行的老林告诉我:那年,他们把地下党赵季道活埋,当时年幼的他亲眼看到土匪残暴的情景。土匪的猖獗,新生的人民政府开始剿匪。进驻黄岩的浙南游击队从头陀出发,进店头,至岙坑,对盘踞在龙王坑一带的土匪进行合围。当时土匪把守村中的各个山头,晚上住在番薯洞中,但各个山头距离遥远,又无通讯工具,于是,他们用稻草烧起的烟雾作为联络方式。一有情况,燃稻草,起“狼烟”,作为报讯。那年,进山剿匪的浙南游击队兵分两路上山。合围那天,恰巧碰上大雾天气,土匪用稻草烧起的烟雾看不清了,于是,剿匪一举成功。为祸多时的土匪及国民党残部得到清算。
    平水庙:因纪念戚继光部将而扩建
    龙王坑村,数百年沉寂。山路弯弯,交通成了发展的难题。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同行的老林骄傲地告诉我,他年轻时挑着300多斤物资可轻松地穿行于山上山下,但当年生活在山上确实太不方便。由于路不通畅,山上的竹笋等资源都无法成为优势。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