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两宋时期台州藏书之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0 09: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读书会上,胡平法为书友鉴定民国古籍版本,并现场解读。
  
    浙江是全国著名的藏书大省,台州的藏书历史在浙江省内相对来说稍逊一筹。但是,在两宋时期,台州的私人藏书十分兴盛。1月7日下午,台州市藏书状元胡平法先生做客千禧读书会,向书友们娓娓道来两宋时期台州著名藏书家的故事。
    台州的藏书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据我现在可以找到的文献来看,台州最早的藏书是天台山国清寺藏书。隋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赐给天台山国清寺佛经一藏, 国清寺由此开始藏经的历史。
    到了两宋时期,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台州私人藏书兴盛起来。南宋的台州,还被称为“小邹鲁”——文化兴盛之地。
    据统计,台州两宋时期的私人藏书家有29位,其中不乏大家,像刘倓、陈昺、李庚、王汶、陈恢、贾似道等6位藏书家的藏书都在万卷以上。在那个年代,藏书万卷以上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台州的私人藏书为何这么兴盛?项士元(1887-1959)先生在《浙江历代藏书家考略》里说:“台州在宋,号称辅郡,南渡以后,北方名公巨卿来此隐遁者,更复不少。因之藏书之盛,视他处为盛。”
    此言不虚。“名公巨卿”南渡为台州带来了人才、财富、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台州的发展。那时候的台州有多繁华?《嘉庆大平县志·杂志》有记载:“江南多富家,水田亘阡陌,美木数万章,家僮千百指,垣屋周遭,撞钟列鼎,所居资地与公侯相埒。”台州富人的生活质量与“公侯”有得一比。经济发达,带动文化繁荣。南宋时,台州的藏书家遍布各县。
    再者,在北宋的时候,台州的造纸术就很有名了。南宋《嘉定赤城志》对“纸张”作了明确记载:“今出临海者曰黄檀,曰东陈,出天台者曰大澹,出宁海者曰黄公,出黄岩者以竹穰为之,即所谓玉版也。” 连苏轼都称赞说:“吕献可遗余天台玉版,过于澄兴堂。”他觉得我们天台的玉版纸比当时很有名的澄兴堂生产的纸张更加好。
    当时台州好几个县都在生产纸张,品种不少,质量上乘,并且形成了规模。
    造纸业的发展使台州成为浙江12个雕版印刷中心之一。这又为版刻书籍的盛行和私人藏书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著名的刻书家有唐仲友,他担任台州知州时在台州刻了606本宋刻本。
    想想看,台州经济条件好了,纸张可以自己生产,印刷水平又高,图书印刷便多起来,读书人也随之多起来。
    读书人多起来不是说说的。北宋初年,台州开始建立州学,各县陆续建立县学。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台州州学、县学共有学田2814亩、地1888亩、山3514亩,教育经费相当充足。除了公办的学校,还有私办的学馆、私塾,台州一时间书院林立。
    学风兴盛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嘉定赤城志》里有相关记载,嘉定年间科举考试,在台州的考场里,参加考试的学子最多时达万人左右。当时台州总人口是31万人,这相当于31人中就有1人参试。南宋152年间,台州中进士550人。
    这一切都为台州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再加上寓居台州的知州、藏书家尤袤等人的推动,台州私人藏书大增,藏书家随之涌现。
    项士元先生认为,在台州历史上最早的著名藏书家是北宋时期临海的陈贻范、陈贻序兄弟。
    陈贻范,字伯模,北宋临海松里(今临海市白水洋镇)人。他曾经就学于胡瑗门下,后来又拜陈襄为师,是古灵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陈贻范是藏书家,但不知道出处在哪里。事实上明代金贲亨在所撰的《台学源流》里明确记载到“伯模好聚书”。
    陈贻范晚年时还建起了庆善楼,这是台州历史上最早的藏书楼。它从北宋开始一直世代相传到明朝,非常了不起。现在很多地方认为“庆善楼”就是“万卷楼”,这是错误的。“万卷楼”是陈贻范的后裔陈孚建造的。
    陈贻范除了好藏书,据《宋史·艺文志》《浙江通志略》《国史经籍志》记载,他还撰有台州历史上最早的藏书目录——《颖川庆善楼藏书目录》3卷。
    陈贻范的弟弟陈贻序,字叔伦,生卒年不详,项士元《浙江历代藏书家传略》录有他的名字。
    陈贻序的藏书事迹目前还没有找到,不过他的儿子很有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陈克。他曾与人合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提出“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的抗金战略思路。
    在所有藏书家中,贡献最大的是临海人李庚。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他“家藏书甚富”。李庚著有《詅痴符》20卷,民国《台州府志》记录了楼鈅为他作的序,序中说他“藏书万卷”。
    那么,李庚最大的功劳在哪里?他不仅是台州第一位有史实记载的藏书超万卷的藏书家,并且是最早开始搜辑台州文献《天台前集》《天台续集》的人。临海另外两位藏书家林师蒧父子后来也参与其中。现在这部书已经成为存世最早的中国山岳诗文总集。
    受李庚影响,台州人的藏书明显具有喜欢收集乡贤著作的特点。
    两宋私人藏书还有个特点就是注重传承。像谢深甫谢氏一族是家族传承,像徐中行和徐庭筠、林师蒧和林表民、陈昺和陈耆卿皆父子传承。
    徐中行是理学家,朱熹在参拜他的墓时为他题诗“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又称他“家富五车书”。陈昺藏书万卷,他的儿子陈耆卿(1180-1236)利用家中丰富的藏书,著述很多,其中《嘉定赤城志》被称为中国地方名志。
    相比较其他藏书家,林家父子的藏书事迹可以说非常感人。林师蒧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号称四朝布衣,是个平头百姓,因为家里贫穷,把能卖的东西都卖掉去买书,最后好不容易藏了几千卷书。南宋的名臣王居安为他的书房题榜叫“康吉堂”。林师蒧死后,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为他写了一首诗:“博雅林夫子,阴居城市中。家贫书甚富,学苦字尤工。四海交名胜,诸文辨异同。”
    林师蒧更了不起的是他有一个好儿子林表民。林表民继承乃父之风,热衷藏书,勤奋好学,青出于蓝。陈耆卿在《竹村居士林君墓碑》中说他“家储书益富”。好友吴子良有一次过访“康吉堂”,见堂内“环顾皆书也”。戴复古称他“风月三千首,图书四十车”。他与戴复古、吴子良、王居安等人都是好朋友。
    当然,除了上述的藏书家,两宋时还有很多其他藏书家,像同属今温岭市的戴柔伯和黄石,写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经》的贾似道,编撰《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的胡三省等,他们对台州的社会发展都做出了贡献,许多保存现今的珍贵典籍正是通过私家藏书这一绵延不绝的渠道得以保存和流传。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