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184|回复: 2

[台州城事] 自古齐氏多贤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res01_attpic_brief (2).jpg
忠节齐公祠一角
res03_attpic_brief.jpg
齐召南纪念堂

    天台齐氏来自河南
    齐氏的发源地,在河南汝南县。
    相传,商朝吕国人姜子牙辅佐周朝夺得天下,为表彰其奇功而封其属地为齐国。他的后人统治齐国600多年,到战国初期,齐康公被权臣田氏赶下台。田氏自立为齐侯,此后齐康公的后裔称齐氏,齐姓逐渐被确立。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立国后,有许多齐姓人在朝廷为官。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执位,南迁国都于河南商丘。南宋宗泽拜相时,原国都开封得到稳定,但好景不长,不得已再南迁至浙江临安(杭州),天台齐氏鼻祖徵远公的袓父,即是随赵构南迁至临安的。
    天台齐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齐新孝介绍:“齐姓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分布较多,江南则较少。”
    据其研究,公元1131年,齐徵远祖父(河南汴京祥符人)举家随宋高宗赵构迁居临安。齐徵远出生于钱塘德芳里,自幼喜读书,“日诵数万言”,宋嘉定二年考取进士,授江南华亭县盐务,因督运有功调任临安府,数年后淡为官宦,遍游山水。
    齐徵远有二子,长子恒为宁海县县尉,次子颐为天台主簿。他随次子至天台,遍游山水,喜爱至极。恰逢元兵南下,朝廷内外惶惶,齐徵远弃官,定居于天台城隍庙前,成为天台齐氏的鼻祖。
    浙江齐氏源于天台
    天台齐氏二世祖长房恒有二子,长子迁居天台县东乡大横村,后代有徙东乡杨家岙等地,次子后裔迁徙临海陇丘、大田、石研周等。二世祖次房颐分居天台水南村。
    此后,天台齐氏不断分居、迁徙,在县城及近郊人数最多,东乡苍山、西乡街头、平桥、白鹤、南山等地均有齐氏后裔。
    齐新孝介绍,目前天台有一万多齐姓人口,其中洪畴镇甲午村为较有代表性的宗族聚居地,该村有300多户1000余人口,齐姓占80%以上;由天台外迁临海、三门、仙居、黄岩、椒江、宁海等地,也有村庄齐氏聚居过半,如仙居淡竹乡下齐村;浙江共有18个县市有齐氏族人聚居,包含宁海、上虞、新昌、宁波、兰溪、金华、舟山等,均发源于天台。
    每年清明节前后,齐氏族人从各地组团而来,拜祭始祖坟茔,参观七世祖齐汪忠节祠和郎中坟,也祭扫齐召南坟茔和纪念堂。
    “早上7点出发,下午3点多才能走完。”齐新孝说,“第一站是洪畴镇,祭扫天台齐氏第一代始祖墓,再到福溪街道洋田岙村祭扫第二代始祖墓,接着是位于白鹤镇山头戴村的齐汪衣冠冢,最后是位于街头镇白衣山的齐召南坟茔。祭祖活动十分隆重,2005年来的人最多,有900多名族裔参与,今年有600多人,从金华、上虞等地赶来的都有。”
    忠节报国齐汪
    齐氏历代人才辈出,以忠节齐公与“江南双齐”最为出名。
    在位于天台赤城街道的忠节齐公祠,齐汪文化研究会会长齐孝桧和秘书长齐毓芳讲述了忠节齐公的故事。
    齐汪为天台齐氏七世祖,生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自幼才智出众,魁伟英武,遇事刚果,不以利善小贬其志。明宣德七年(1432年)中举,1436年殿试中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又改任武库司主事。齐汪办事清廉,部内兵器、甲冑深记于心,应对自如,不差分毫,获尚书器重。他曾两次率兵平定云南土司,战绩斐然,随授兵部车驾司郎中。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齐汪护驾,恶战山西土木堡,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英宗皇帝被俘。景泰二年,代宗美名死难诸大臣,在土木堡建“显忠祠”,谥齐汪为忠节公。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州知府重修清圣祠,将齐汪以台郡名贤入祠。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令在桐坑建郎中坟(衣冠冢,后移至山头戴村)以志纪念和教育后人。
    据齐氏族裔研究,1451年,即齐汪战死两年后,天台齐氏开始筹建齐公祠,由于种种原因中断,直至民国二年(1913年),忠节齐公祠才建成,前后历时400多年。
    忠节齐公祠自1934年开始,其内办幼儿园、小学70余载,用地一度收归国有。2009年,忠节齐公祠交由齐氏族人管理使用,族人筹资80万元重新修缮祠堂。目前,齐汪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们正为忠节齐公祠列入文保单位而奔走。
    博学鸿词齐召南
    在天台县街头镇白衣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占地900平方米的纪念堂。这座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天台齐氏十八世祖——江南才子齐召南。
    齐召南为天台县城龙门坦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据史料记载,他自幼聪颖过人,六岁能属对,九岁下笔成章,平生无嗜好,惟喜好读书。读完家中藏书后,他便借读于有书者,至杭州遍游书肆,见异书注目默识,目十行下,学识渊博。
    齐召南22岁选拔贡,乙酉中副车,雍正七年(1729年)乡试录为副榜。34岁时,高宗皇帝试天下鸿博之士于太和殿,齐召南中,授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编写《大清一统志》,任武英殿校勘经史官,乾隆赞誉其才学。此后一直升官,从中允、侍读、侍读学士,后遇朝廷大考,得第一,超升内阁学士,过三月升礼部右侍郎,教太子读书。
    上京应试期间,还发生一件趣事。传说齐召南路过某县,宿壁画楼客栈,见异书八册,向主人借阅,连夜读完,次日早晨奉还。原来客栈主人是卸任的尚书,问齐召南书中诸题,皆一一答而无错,尚书惊异万分,赠送八册异书。
    齐召南中年时因坠马跌破脑袋,伤稍愈后退职,后在杭州敷文书院任山长,执教11年。他一生著述尽丰,有《外藩书》《后汉公卿表》《续文献通考》《宝纶堂集》《水道提纲》《历代帝王年表》等,今留存几十部之多,还有许多墨宝留于世。
    1768年,齐召南与世长辞,与夫人合葬在街头镇花坑村后门山。上世纪90年代,因故移至街头白衣山顶。2006年,齐氏族人筹建齐召南纪念堂,2008年在坟前落成,占地广阔、气势宏伟。
    江南奇士齐周华
    在忠节齐公祠内,有石刻巨石“忠”“节”二字。这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与齐召南合称“江南双齐”的齐周华所书。
    齐周华,号巨山,又号独孤跛仙,天台县城关龙门坦人,天台齐氏十八世祖,是齐召南的堂兄,生于1698 年,罹难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终年71岁。
    齐周华幼年丧母,历尽艰辛,秉性刚直,视真理为泰山。他的硬气、义气、正气、蛮气名声远扬,突出表现在他为吕留良翻案一事。
    吕留良是嘉兴人,对清政府的统治极为不满,由于写了“反清日记”,死后被人密告官府,结果遭到戮尸斩首的惨刑,还株连300多人。
    齐周华与吕留良非亲非故,出于义愤,他写了“救吕晚村(吕留良别号)悖逆凶悍一案”疏状。地方政府不敢上报,他便赴南京呈上疏状,刑部退回浙江处理。地方政府将他抓捕入狱,齐周华受尽酷刑。
    他轻生命如鸿毛,在牢中写诗作赋,后汇编成《风波集》,以岳飞的冤狱自比。其中有这样几句名句:“头经刀割头方贵,尸不泥封尸亦香。孤身愿为纲常理,甘弃情襟葬野蒿。”
    直到乾隆登基,大赦天下,齐周华才出狱。此时他已经坐了五年牢。
    出狱后,齐周华脱下儒服,换上道装,历游名山大川。他登五岳,游雁荡,走东北,去朝鲜,走亲访友,结交忠臣义友,写了很多诗文,著有《风波集》《名山藏副本》《台岳天台山游记》《华阳子诗稿》等。
    他人奇,诗和文章也奇。在天台山游记中写到石梁,“深尝世路险,反觉石梁平”。有人以“长若万里九折之黄河,短若百炼千锤之钢铁”来比喻他的古文。
    除了文才丰盈,他的墨宝也相当了得。他为齐汪所写“忠”“节”二字,被人冒杀头之罪藏了200多年,于民国四年,后裔刻石镶嵌于忠节齐公祠中堂后壁,至今保存完好。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腊月,吕留良案复发,他又上奏本,最后被惨杀在杭州,且满门罹祸。
    辛亥革命胜利后,在西湖阮公墩新辟了一处“先贤祠”,奉祀民族英雄黄宗羲、吕留良、杭世骏和江南奇士齐周华,以示怀念。

来源:台州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省台州市 新河镇环宇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6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