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9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两棵枫树活了600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9 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台州名木

    位于三门亭旁镇枧头
    三门亭旁镇枧头地处上辽山西北麓,紧邻山隍岭头,海拔约350米。村因有岩石形状像一支水笕而得名,又称上笕头村。从亭旁到枧头,山高路窄,岭陡涧深,道路蜿蜒崎岖。
    下车后,我问路边的老人,枧头两棵古树在哪里?老人郑重地说,那是我们的风水树,不卖的。明白我们来意后,老人才指着梯田环绕的村庄说,一棵在塘里,一棵在下洋坑底。老人所谓的“塘”,其实是村中低凹处,也是原始居住地。
    枧头410户人家主要姓梅与姓丁。梅姓始祖是被南朝宋文帝称赞“此长者之风”的梅盛,他的后代分迁到枧头。
    枧头村落差至少有50米,低矮的旧瓦房沿山而建,以块状、点状混合分布,是一个由石墙、石门、石窗,石路、石桥构成的石头世界。村庄如同一个迷宫,溪水潺潺,蜿蜒村中。沿着坎坷曲折的小石路,拐过十几道弯,在塘的东部高坡上,我们才找到编号为浙JE008的枫香。
    这棵高22米、3米多粗的古枫高耸在一条几字形的羊肠小道拐弯处,俯瞰着整个村庄。拐弯处有一米半左右的落差,树的主干嵌入路基,还有部分暴露着,中间有些开裂了。古枫树冠15米,两条主枝开始分开,两米粗的一枝笔直挺拔,枝茂叶繁;另一枝近一米粗,倾向路下的屋顶遒劲地伸展,但也枝叶繁密。树身有许多残枝断痕,只不过被嫩枝新叶掩盖了,粗心的人很容易忽略这些数百年风雨留下的伤疤。山上多风,不时地吹起周边陈年的枯叶,这些为风雨磨去红颜的枫叶在风中打转着,发出低哑的沙沙声。虽然已是秋天,树上的叶子却将红未红,犹如一张张活泼的小手,使劲地挥舞。
    编号为浙JE007的古枫在下洋村。下洋隶属于枧头村,在村的下方,这块相对平整的地原本是枧头的耕地,因而历史上也叫下垟,现有十几户人家。一条三米多宽的水泥路连接着枧头与下洋。路的两边是狭长而弯曲的梯田。田里的水稻大多收割了,村口的一块田中,有位老农还在用禾桶脱粒。水泥路上,三五个老妇在晒谷,用老扇车扇谷的老妇见我们好奇,她笑了,一脸灿烂。我们要给她拍照,她敏捷地转身躲避,说,七老八十的人有啥用?四十来岁挑谷的汉子听说我们要看古树,叹气道,这两株算不上什么的,以前有两棵银杏、八棵古松,那才壮观,可惜早没了。
    他的话更勾起了我们看古枫的兴趣。虽然坑边长了七八棵高大的樟树与枫树,但古枫18米的高度、3.4米的树围、13米的树冠,仍然显得一枝独秀。粗壮的主干直冲云宵,虬枝峥嵘,绿荫如盖。斑驳的树身遍布断枝的疤痕,褐色的,碗一般粗。古枫扎根在绿草掩映的坑底,坑水冲泡着一条巨莽般粗大的根。
    站在古枫下,遥望那层层叠叠、盘旋而上的梯田,颇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几何美。要是在油菜花盛开或稻麦成熟的时节,那一块块梯田就像一级级铺着金黄色地毯的台阶,这五百多亩的金黄,一定美得令人震撼。
    千百年来,在这闭塞的大山深处,枧头人为了生存,不断地披荆斩棘、开荒造地,才有了这些梯田。而勤劳朴实的枧头人一如既往地耕耘着,建设着他们的家园,过着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正如这两棵扎根在贫瘠土地上的古枫,历经600年的风雨依然坚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正是枧头人的精神象征。
    秋更深了,枧头的枫叶该红了,“红枫似火照山中”,这个深山里的古村也要红了吧。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12-9 17:33 | 只看该作者 IP: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1_316:}{:1_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