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黄岩百晓 于 2017-10-2 09:26 编辑
没有比“安”字,更令人心里沉甸甸的了。
国庆中秋长假,文明、和谐、喜乐、闲适,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安”这一根基上。
市领导放弃休息,深入一线检查安全工作。他们身体力行,能面对面叮嘱的,也仅限于所到之处,把安全工作做得天衣无缝,而他们心头牵挂的,是全社会的安全问题。
“祸患常积于忽微”。谁都不愿看到安全事故发生,但大大小小的事故,总是在不经意间频频冒出,并且都从细小的隐患发端,一旦条件成熟,就酿成突发的悲剧,导致生命财产损失。从这个角度说,“隐患就是事故”,并不为过。
可是社会上把隐患当作事故来对待,一经发现立即整改到位的,并不多见。何况还有更多的安全隐患压根儿没有被查出。这些未整改和未发现的隐患,就摆在那儿,成为“不定时炸弹”。只要这样的“炸弹”存在,一方的安宁就成了空中楼阁。
就像一个人“治未病”,一个社会的安全生产,只能是防患于未然,并且要从最底部的基层抓起。彻治安全隐患,光靠领导重视,上级检查,大会小会、一纸文件来“落实”,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全社会成员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都要动起来,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视同吃饭、睡觉,付诸行动。
处在一线的基层干部群众,本来都是安全事故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为什么在安全隐患整治上不能自觉、不能坚持?一是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只顾眼前,不谋长远,以为安全事故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二是缘于人的劣根性,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何况更多时候这伤疤是别人的,“举一反三,引以为鉴”,敷衍塞责,孰不知自己身上也早落下了别人的病根。三是一些基层领导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抓经济容易出显绩,而抓安全一时见不出成效,抓“经济报表”“平安报表”一手硬一手软。
民以安为先。抓安全需要基层自觉。基层社会管理者务必忠实履职,把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举措落实到最细小处;基层群众应该对自己负责,一家一户一社区,按照科学的要求,搞好安全生产生活保障。
安全工作没有时间表,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得绷紧防患未然这根弦。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