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0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义城古道的沧桑岁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0 11: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

掩映在竹林下的义城古道。几度繁华,终归平静。

义城岭头上的路廊和庙宇。
  
    初秋的浙东南,酷暑依旧,临海文化礼堂古村考查小组在尤溪镇实地考察了义城古驿道。
    义城古道(《嘉定赤城志》记为“义诚”)的起点为尤溪镇岭脚金村西南,终点是黄岩北洋。据岭脚金村村民相传,明世宗嘉靖年间,岭脚金金氏始祖金永骈之母金郑氏,在丈夫去世后,因思儿心切,斥巨资历时八年修建宽1.8米、长10公里的山道,道路均由石块砌成。其意为路途虽遥,心诚义重,故史称“义城古道”。
    唐宋以来,这条古道是临海至黄岩交通要道,也是连接着台温古驿的必经之路。义城古道趟在蜿蜒的群山中,连绵起伏,向南延伸。两旁修竹茂密、红枫相映,奇石怪涎,从而形成了具有临海西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岭脚金村三面环山,正处于山岭的脚下,村民们千百年来的习惯地称之岭下村。1981年因与其它村庄同名,故改为岭脚金村。
    出村往西南不多时入古道,田野相间中,有两块大石条,村民说这是“双板桥”,每条桥板长约300厘米,宽约80厘米。村民说,古代村中出了一位有功官人,过往官员经过本村,都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等过了村子到达双板桥的地方才可以上轿或上马。
    过了双板桥,入竹林才真正上了山道。今夏虽过,可酷暑依旧,行走在竹林下的我们,体验到丝丝清凉,与竹林外对比好似冰火两重天。
    山道中有一段直上较陡路段,在这段路中间铺有一块100厘米正方块石——三尺六岩(古代工匠用的鲁班尺,三尺六寸等于现代市尺的三尺),这块三尺六岩正好放一顶轿子。
    古时轿夫抬着官府官员和太太小姐们大都到这段山路时,顿感手足酸软,无力前往,三尺六岩正好放下一顶轿子,这让卖苦力的轿夫可以歇着贮点力气,再继续前行。
    过陡坡地带,进入相对平缓的山坞。山坞路右有一处小路廊,路廊边有一块岩石,当地人称之“拳头岩”。当人们站在一个侧面,能看到一个好似紧握的拳头,拳钉、手指清晰可见。
    紧邻拳头岩有一块乌黑的岩石,名叫纱帽岩,无论远近高低,从不同角度看,它都像一顶平放的乌纱帽。只可惜,没有纱帽翅,我们的向导、岭脚金村党支部书记金龙飞调侃说,我们村历朝历代做过官不大,若有纱帽翅岭下就要出六部大官了。众人听后窃笑。
    古道上有座新桥头。美其名曰新桥头,其实是两条一丈长的石板桥,且每条宽不过50厘米,千百年来横卧在峡谷古道的沟壑上,方便行人往来。
    民国期间一次山洪暴发,冲断其中一条石板,给过往行人造成诸多不便。
    相传村中有一户行善人家,夫妇拜堂多年,和睦治家,但人到中年,膝下尚无子女,甚以为憾事。乡邻房叔提醒说:侄儿,义城岭新桥头一根条石被洪水冲断,你何不捐一根,造福路人,种福田、积阴德。这对夫妇听后思忖一番,想想有理,于是买石架桥。第二年,他们生了一个儿子。
    这真可谓种善因,得善果。
    过了新桥头,再过几道山弯、穿越一片翠竹林,抬头便望见山梁上有一座写着“岭下大队”字样的路廊。路廊由三间屋组成,正坐落在义城岭头上。义城岭头是临海西南部与黄岩西北部的分界岭,分界线不偏不倚地穿过路廊。因此,这三间屋的路廊为临海的岭脚金村和黄岩的联丰村共同所有;2005年,两村还联合重修了路廊。坐在路廊里休息,我们一脚跨两县(市、区)。
    义城岭头周边还散落着一些屋舍,但这些房屋大都人去楼空。至今的岭头村已是房舍欲坠,柴草丛生,无法想象当年的暮色炊烟和鸡犬之声了。
    在岭头的小憩中,考查小组成员金衍银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茶亭山”的故事:义城古道的修成,渐成临、黄、温干道,士农工商往来者众多。16世纪末,金姓先祖金时联,行善举,特在岭头建茶亭(路廊),并在自家近岭头的地方,划出一片山林和田地,名曰“茶亭山”。凡接受“茶亭山”者,须为过往行人免费提供茶水。
    岭头蔡家就是“茶亭山”的最后一户守望者。
    蔡家祖籍黄岩瑞岩村。父亲7岁时祖父去世,家境贫寒。迫于生计,祖母改嫁同村阮姓人家。祖母与继祖父携儿子接受茶亭山,为古道上的过客免费施茶。他们的善举,一直从民国时期延续到近年。
    2007年,由于岭脚金至黄岩的盘山公路通车,古道渐被冷落,蔡家才迁居岭脚金村。
    岭头蔡家也成了岭脚金村祖先崇德尚义的最直接证明。
    岭头自然村属黄岩联丰行政村,因蔡家受金氏先祖之托,领受的“茶亭山”归属岭脚金村,故在土改时仅蔡家一户划归岭脚金村。由此不仅出现了“一村两县”的奇特现象,而且岭头蔡家在公社化大集体时代,还单户独干,这当时在全国应该是非常少见的吧。
    路廊里有一石碑,碑文是黄岩方志名家严振非撰写的,其内容记载着义城岭头曾经发生的战火硝烟。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初,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入临海,信天侯何松泉占据黄岩县城,不久被台州和黄岩民团攻克。李世贤率主力黑旗军迁回义城岭北麓,台州民团总董苏镜蓉命乌岩民团卢锡畴、茅畲民团牟以南扼守义城岭,又命五路民团分守沿途岭隘。十一月十七日,双方激战义城岭,民团溃败,义城岭失守。
    历史的硝烟已经褪尽,而今的义城岭风景依旧,一切终归于平静。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