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王俊在做绑扎钢筋前的测量定点工作。
站在市域铁路S1线洪家特大桥标段26号墩柱桥面上,向东望去,25个墩柱按照等距离排成的“长队”,顺着车道笔直延伸到椒江城区方向;在西边的视野中,隐约可见蓝天白云中的路桥商贸建筑。
8月25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市域铁路S1线洪家特大桥标段施工现场。站在14米高的墩柱桥面上,记者感受到这段未来联通洪家和商海北街高架桥铁路的恢宏气势;同时,也看到了这样一群头顶烈日、脚踩高温钢板埋头工作的城市“编织工”——钢筋绑扎工。
“秋老虎”发威,在钢筋林立的桥面上,持续高温加上阳光直射,早已把整个钢板“烤”得烫脚,钢筋温度也达到50至60摄氏度之间。随着工人们上下翻飞的手腕,一根根粗重又滚烫的钢筋渐渐“合体”,成为高架桥桥面建设所需的钢筋骨架。
“别看绑扎简单,这可是一个细致活。”钢筋组班组长王俊抬起袖子,飞快地擦了一把快流进眼睛的汗水。说话的当儿,他又捋了捋胳膊上已经划出几道口子的薄袖套,继续工作。
和其他绑扎工一样,王俊每天需要把手伸进由一根根钢筋组成的钢筋网面里作业。长宽间隔仅10厘米的网格,只相当于一个儿童手掌大小,对于身材魁梧的王俊来说,把手臂伸进去并不轻松。
他每把手伸进去一次,胳膊就要和高达50摄氏度的钢筋“亲密接触”一次。王俊的每日绑扎工作量多达几千个,这意味着他每天都要被高温钢筋烫数千次,手臂上伤痕累累。
正当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之际,热辣辣的艳阳天突然变了脸,下起了阵雨。 “下大雨时凉快,雨停后出来的太阳更毒辣,在这钢筋铁板上温度高得像在清蒸。”王俊笑着说,“下雨时要把衣服脱下来拧干雨水,雨停后又得拧一次水——汗水。”
项目部技术员岳先生告诉记者,受台风“天鸽”影响,近期我市不时地会下场阵雨。但这几日的阵雨并没有影响工期,为达到“两美浙江”立功竞赛的速度和质量,工人们坚持在雨中继续工作。目前,洪家特大桥标段已完成桩基165根、承台28个、墩身25个,完成投资3152万元,占总工程量44%。
采访结束时,明晃晃的太阳又破云而出,钢筋绑扎工们与钢筋的“斗争”仍在继续。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