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379|回复: 0

[图说黄岩] 上郑乡下余村文化礼堂:竹情怀中的正能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之前舞台很小,房子又旧,看不到好的演出,去年舞台重建,房子翻新,现在经常有电影、演出看,我们都很喜欢。”8月上旬的一晚,在上郑乡下余村文化礼堂里,反邪教宣传文艺演出吸引了下余及周边村的村民,该村六十多岁的村民李爱芹边观看演出边对文化礼堂赞不绝口。
去年二月,下余村文化礼堂开始筹划,当年7月底正式完工。翻旧一新的老房子,在保留原有老年活动室的基础上,对二楼的空间进行了改造,突出了文化活动的功能性,搭配重建的文化大舞台,使整个文化礼堂成为了村民们学习娱乐的首选场所。
5992f24f5f64d.jpg
5992f2585eca9.jpg
竹元素扮靓礼堂
下余村位于黄岩西部山区,地处黄岩与仙居的交界处,坐落于望洋山脚下,当地盛产毛竹。竹子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筑、服饰方面都是竹子的身影,竹子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质更是深深地激励着一代代的下余人。
下余村的文化礼堂由一座二层老房改建,除山石堆砌的石墙外,内部装饰包括家具等全部以竹子为原料制作而成,整个礼堂显得古朴清雅。
“文化礼堂建成后,一楼继续作为村里的养老中心,房间用竹子来装饰,既生态又清雅,十分适合老年人。”村干部周昌盈坦言,“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务工,村里留守的老人每天都会来这里活动,所以文化礼堂在设计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5992f2751a4d4.jpg
好家风传承至今
“这是用来挑番薯的,要先从山上伐来毛竹,剖成竹篾,做成菜篮。这菜篮子很大,一个篮子能装四五十斤番薯。番薯从山地里挖出来以后,就装在这菜篮子里,从山上挑回家,一根扁担,两个菜篮,一趟就能挑一百斤。”周阿公今年七十多岁,做起篮子非常熟练。“做菜篮是这里每个农民必须掌握的技术,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竹林,自己做,自己用。”
下余村大多是山地,自然条件非常艰苦,勤劳的下余人就在山上开荒,种上番薯等旱地作物。村里有一首民谣:“山里人,湾里湾,下余全靠茅洋山,上山富,落市穷,手勤脚健勿愁穷。双手勤劳勿偷懒,种点吃吃有何难。”意思是说,虽然山里自然条件艰苦,只要勤劳节俭同样不愁吃穿。犹如郑板桥在《竹石》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正是下余人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顽强生存,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
下余村有周、王两个大姓,王姓从宁溪迁入,周姓从仙居迁入,过了数代,人丁兴旺,户口递增,能人辈出,但祖训不曾忘记。
“这是周家古祠堂,原先悬有一块匾,上书‘義勇志坊’四字。落款是浙江提督赠。”多年以来,乡村大使郑英俊一直在整理下余村的历史档案、风俗习惯、传说故事等。“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不少村民都外出经商、务工,也有不少已经移民外乡,可祖上留下来的道德不能丢,保留好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人才有脊梁。”下余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华说。
5992f2900bc90.jpg
新礼堂助推发展
“五水共治两三年,效果显著成绩显。条条死河流活水,潭潭死水变清泉。漂浮杂物全清除,鱼儿戏水映蓝天……”在文化讲堂里,村民们边悠闲地喝着茶,边饶有兴致地听郑英俊老先生用顺口溜向村民们描述着五水共治的成果。
下余村位于黄岩溪的上游,溪水穿村而过。“别看现在溪流中到处都是比手指还长的溪鱼,之前一到夏季,捞鱼、网鱼、电鱼的人很多,我们村就通过发通告、传单的形式进行宣传,效果还不如预期。现在有了文化礼堂,一有新政策,我们就邀请郑英俊来和村民们讲讲白搭,宣传效果比之前好了很多。”村委会主任周庆西欣喜地说。
下余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过年有戏曲、时时有电影、月月有活动……成为了村里每天人气最旺的地方,不少村民来文化礼堂后还会顺便在养老中心做义务劳动。村里有什么大事也会在文化礼堂里张贴公告,征询村民的意见。
“上半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村和谐邻里文化节,村民们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氛围很好。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在活动的质和量上下功夫,挖掘村里的特色文艺节目和草根明星,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上郑乡宣传委员徐建永告诉记者,“我们还将借着乡内大抓项目、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以文化礼堂为核心区块,打造天然堤岸、特色绿道,建设民宿型农家乐,助推下余村的新发展。”
5992f2a8b2288.jpg
5992f2b03b1b0.jpg

来源:今日黄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