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2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黄岩博物馆:南唐投龙玉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1 10: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既见证南唐初期盛景,又是南宋皇家旧藏



南唐投龙玉璧(上)以及同时出土的水晶币(下)。

    今年5月,黄岩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开馆之初,馆内曾经举办过一场网络投票,有一件藏品在市民和专家的投票中均拔得“头筹”,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这件藏品位于二楼“天赐永宁”黄岩历史文化陈列馆中,为“南唐投龙玉璧”,它与相邻的几件藏品,都是去年从大名鼎鼎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墓中问世的。它见证了南唐的开国盛世,也展现了南宋收藏风雅。
    “南唐投龙玉璧”见证王朝更迭
    南唐投龙玉璧为圆璧,外径75毫米,孔径26毫米,厚7毫米。
    它由和田玉雕刻而成,在展示柜里,泛着温润的光泽。玉璧上缠绕的是用丝绸编织的青绿色绳带,锃亮如新。绳端还精巧地编织成葫芦状的穗子,并配有一个玉管。
    黄岩博物馆馆长罗永华作为赵伯澐墓现场发掘的亲历者之一,对这块投龙玉璧印象深刻。据他介绍,发现时,这块投龙玉璧被妥帖地放置于棺内头部一侧,可见赵伯澐对这件藏品是钟爱至极。
    罗永华告诉记者,虽然这块玉璧为赵伯澐所藏,却是南唐的开创者李昪所造,见证了南唐开国初期的盛况,距今已有千载。
    玉璧上深深浅浅刻着的铭文,记录了那段历史:
    “大唐皇帝 昪 谨于东都内庭 修金箓道场 设醮谢土 上仰玄泽 修斋事毕 谨以金龙玉璧 投诣西山洞府升元四年十月  日  告闻”。
    单从字面,罗永华馆长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唐皇帝李昪,恭敬地在东都(今扬州)皇宫的宫禁以内,修了金箓道场。设醮感谢苍天所赐之大唐国土,抬头拜谢天帝的圣恩,按照斋醮科仪完成所有事项。谨以金龙和玉璧,投到西山的洞府之中。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十月的一天,向您祈告。”
    李昪原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取名徐知诰,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这块玉璧,就是改国号为南唐后第二年,李昪一次祭天活动中的重要物件,这次祭天,李昪为的是感谢上苍赐给他南唐的国土。
    当时在发掘现场看到这段铭文后,罗永华就意识到它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当机立断采取独立特殊包装,并送往黄岩老博物馆用专门医用冰箱低温保存。
    如果说,赵伯澐墓中的其它随葬品多角度展现了南宋的风貌,那么这块投龙玉璧,就是见证了“花月正春风”的南唐。这一时期,南唐在十国中实力强劲,意气风发,李昪绝不会想到才短短历经三代帝王,南唐就在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落幕了。
    一块小小的玉璧,承载着王朝的更迭,让人感慨。
    金龙与玉璧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投龙玉璧”
    除此之外,铭文中还提及了“金龙”一词。这“金龙”又是何物?有什么用途?和玉璧又是什么关系呢?
    “除了玉璧之外,其实原物应该还配有一条金龙,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投龙玉璧’。”罗永华介绍。
    投龙简,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封建帝王在举行黄箓大斋、金箓大斋之后,为了酬谢天地水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并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并将它们投掷于山水之中,这种告请三元的投简活动目的是祈求天地水神灵保护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长寿。
    “古人认为龙可以飞天,只要将祈祷的内容刻在玉上,以玉壁为‘纸’,借助金龙的力量,就可以使自己的祈祷上达天庭了。”罗永华说。
    当年李昪祭天时,就将金龙和这个玉璧捆绑在一起,投到西山的洞府之中。可惜现在只有玉璧,而金龙已经不知所踪。
    不过,记者了解到,之前在被列为全国道教第十洞天的括苍山括苍洞发现了一个宋真宗所赐的金龙白璧,金龙至今还是金光闪闪,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去看看。
    从李昪到赵伯澐,玉璧如何辗转近300年?
    从李昪到赵伯澐,中间相距了将近300年,这件投龙玉璧又如何辗转到了赵伯澐的手中呢?
    因为没有看到具体的文字记载,罗永华只能做大胆的猜想:
    “可能李昪投掷的山洞并不是很高,被后来的人捡到,南唐和北宋相接,所以之后就被送入了北宋皇室。”
    “还有一种可能是北宋灭南唐后,投龙玉璧作为战利品到了宋氏皇族手中。赵伯澐是赵匡胤的六世孙赵子英的第六个儿子,赵子英在南宋初曾任台州府黄岩县丞,在此之前一直是跟着赵构,很有可能赵构作为奖赏赏赐给了赵子英,然后从赵子英给了宠爱的小儿子赵伯澐。”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南唐灭国时,吴越国帮助灭南唐有功,北宋朝廷送给有功的人,才会流传到了吴越地。”
    “此外,北宋晚期开始兴起一股收藏热,比如金石收藏大家李清照夫妇一路与赵构一起逃亡时曾路过黄岩,会不会是那时候把投龙玉璧带到了黄岩,后来被赵伯澐所收藏?”
    不管历史的真相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是,赵伯澐在得到这件投龙玉璧之后,对它十分珍爱。
    “赵伯澐墓里出土的文物大多是他日常穿戴的物品,都是非常贴身或喜爱的。投龙玉璧作为随身器物出现在其中,就可以说明赵伯澐对它的喜爱。”罗永华说。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赵伯澐墓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水晶璧,不论大小、形制都与这块投龙玉璧相似。“会不会是赵伯澐对投龙玉璧太过喜欢了,所以就用水晶做了一个相似的,凑成一对,供平时把玩。”罗永华说。
    不过,可以想象,当赵伯澐将这投龙玉璧挂在腰间,必会增添一番风雅,引人艳羡。

来源:台州商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7-21 11: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
值多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7-21 13:23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无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