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玲群给张勇体检
“毛医生,你还记得我吗?当年,是您救了我丈夫,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毛玲群,怎么也没想到,时隔8年,她曾经救治过的一个千里之外的贵州病人,还会记得她,辗转上门说声“谢谢”!
妙手调整治疗方案,昏迷一月小伙转天奇迹苏醒
事情要追溯到2009年,当时毛玲群以“援贵专家”的身份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人民医院工作。那天查房时,一个转院过来,叫张勇的病人,吸引了她的关注。
当时只有31岁的张勇,突然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吃不下东西,还伴有咳嗽和便秘,并且越来越严重。妻子应芬立即将他送到贵阳的一家大医院救治,没想到,治疗了一个多月,钱花了6万多,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到后来,直接昏迷不醒,呈植物人状态了。万般无奈之下,家人把张勇带回德江,住进了人民医院。
毛玲群根据经验判断,张勇患的是“颅内神经脱髓鞘病”,属于比较少见的疑难疾病,并且跟其他几种神经系统疾病非常类似,很容易混淆。张勇出现越治越糟糕的情况,就是因为之前的医生判断不当,没有对症下药。
找到了病因,治疗就变得简单化。毛玲群在张勇原有的治疗方案上,做了针对性非常强的调整。用上新治疗方案的第二天,张勇竟然就醒了过来,甚至还起床站了起来。
“当时查房,应芬告诉我张勇站起来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虽然已经过去了8年,说起当时的情景,毛玲群还记忆犹新,“我有信心,能让他醒来,但没想到会那么快!”
贵州买不到的药,她偷偷掏钱买了送他
在毛玲群的精心医治下,住院十来天后,张勇就恢复得差不多,出院回家休养。
新的问题来了。后期还需要持续服药巩固疗效,有一种关键的药品,在德江根本买不到,应芬找遍了整个铜仁都没有。
正当应芬一筹莫展的时候,毛玲群知道了,立即联系自己的丈夫,自掏腰包在台州买了,寄到张勇家里,解决了他的后续治疗问题。
“收到寄来的药,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她真的是太好了!”应芬说,“我问她多少钱,她怎么都不肯说。”
应芬说,张勇出院后,毛玲群很快结束了为期3个月的援贵工作,回到了台州,但一直和自己保持联络,指导张勇的康复,直到1年多以后,自己手机故障,换了号码,才失去联络。
2012年,身体康复了的张勇决定出去打工。他选择了台州,“台州有我的恩人,我要想办法找到她,当面说谢谢!”
但是前几年,因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事情也就只能放在心里。2016年,张勇在路桥金清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月收入有五六千元。
工作相对稳定后,张勇又起了寻找恩人的想法。8年这么长的时间过去,毛玲群在哪家医院工作,他们都已经记不清了。趁着工作休息,跑到路桥好几家医院打听,都是失望而回。
来台州打工辗转找到恩人,再续8年前的缘分
不久前,张勇骑电瓶车时不慎摔倒,下巴受伤严重,被送到医院做手术。得知丈夫受伤,应芬连忙启程赶来台州照顾。
出发前,应芬又想到了寻找毛玲群的事,“一定要当面说声谢谢,了却我和丈夫多年的心愿!”
细心的她,开始四处查找毛玲群的联系方法,最后终于从德江县人民医院一个医生那,问到了毛玲群的手机。
就这样,失联了了6年多的双方,才终于重新联系上。
看到张勇出院后,生活能自理了,7月1日中午,应芬带着亲手织的两双鞋,迫不及待来到台州市中心医院看望毛玲群。
两人相约在医院护士站见面,虽然八年未见,但应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毛玲群,“她的笑容,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握着毛玲群的手,应芬激动到直抹眼泪,“毛医生,没有你,当时我丈夫就没了,我们这个家就完了,真的感谢你!”
第二天下午,毛玲群和医院医务处处长舒海荣等几位志愿者来到了路桥金清张勇的住处,一起看望刚出院的张勇。“他们一家人过得很不容易,不过去亲眼看看,总觉得放心不下。”
毛玲群给张勇做了详细体检,发现张勇目前颅内神经方面情况比较稳定,“最担心他颅内脱髓鞘的毛病现在怎么样了,看到他基本和正常人一样,真的很开心!”她笑着说。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