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守护东海,台州每年都会组织增殖放流活动,今年也不例外。昨天,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大陈岛海域增殖放流活动,1428万尾大黄鱼游入东海。
1428万尾大黄鱼开启新的“鱼”生
昨天上午,雨淅沥沥地下着,活水船上的大黄鱼鱼苗们也游得欢快。只有拇指大小的小鱼苗们随着水箱内网绳的拉动,顺着水流蹦跶着乘上专用“滑梯”涌进了大海,眨眼间便消失无踪。
“这些大黄鱼的鱼苗体长不超过5厘米。选的都是健康的、成活率比较高的幼鱼。”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杜华忠说,放流的鱼苗按照人类的年龄,还不到一周岁。
虽然进入大海时,它们的成活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但是未来的“鱼生”却是危机重重。“它们可能会遇到天敌被吃掉,也可能患病死亡。长大后还可能被捕捞。”杜华忠说,大黄鱼的寿命比较长,曾经就有渔民捕捞到20多岁的大黄鱼,但是在危机重重的大海里,它们很少能平安长到这么大。
那么这些鱼儿什么时候能游上市民的餐桌呢?杜华忠介绍,大黄鱼性成熟大概要过4年时间,也就是说,要想吃上今年放流的这些大黄鱼,起码要耐心等上4年。
放流的都是台州本地物种
为什么选择大黄鱼进行增殖放流呢?杜华忠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大黄鱼是台州的本土鱼,适应这片海域环境。如果选用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侵袭,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其次,是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选择了大黄鱼。再者,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成熟,具有增殖放流的条件。
当然,既是本地种,又有成熟的人工育苗技术的并不仅仅是大黄鱼。据了解,今年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共斥资45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大黄鱼、梭子蟹、黑鲷、曼氏无针乌贼、日本白对虾等苗种进行海洋放流。“日本对虾不要以为名字里有日本两个字就认为它是外来物种,它在浙江、福建等都有分布,也是台州的本土物种。”
除昨天投放的大黄鱼苗种外,渔政部门已于近期组织专业团队投放了梭子蟹幼苗。黑鲷、曼氏无针乌贼等苗种也将立即组织投放。其中,大黄鱼1428万尾、梭子蟹2300万只、黑鲷769万尾、曼氏无针乌贼1176粒。
一度消失的东海墨鱼重新出现在了台州海域
增殖放流对改善台州海域生态环境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呢?杜华忠说,最为明显的效果便是东海墨鱼又回来了。“曼氏无针乌贼,也就是我们台州人常说的东海墨鱼。曾经它在台州海域是非常繁盛的,但是由于过度捕捞,曼氏无针乌贼一度在台州海域消失。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在大陈岛以及周边海域又重新出现曼氏无针乌贼的族群,并且在数量上已具备了族群的自我繁育能力。”
从捕到放,休闲渔船也加入增殖放流队伍
在昨天上午的增殖放流活动中,一艘休闲渔船也加入到了放流活动。
“以往开展增殖放流大多由海洋渔业部门组织渔政船进行的,属于政府行为。从今年开始,我们打算以休闲渔船管理工作为抓手,宣传一种休闲渔船新的经营理念。”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潘崇敏表示,“将体验式增殖放流纳入到休闲渔船的经营模式中去,倡导大家从‘我要捕’变‘我要放’,将增殖放流变为一种休闲娱乐和社会公益相结合的时尚新方式,发动社会力量,增强增殖放流效果。”
来源:台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