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6632|回复: 1

[图说黄岩] 黄岩南宋古墓出土文物系列解读—— 对襟縠衫:与史上最轻薄衣衫惊人相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
res01_attpic_brief.jpg
《北齐校书图》 来自网络
res03_attpic_brief.jpg
对襟縠衫
res05_attpic_brief.jpg
《簪花仕女图》 来自网络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古人对于丝绸轻薄的诗意描写,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一直停留在抽象的理解当中。直到1972年,马王堆汉墓两件素纱襌衣石破天惊之后,当代的人们方才证实了古代诗人的描写并非想象夸张而作,确是据实形象的写照。
    这两件“襌衣”为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一件重量仅半两(25克左右),折叠后不盈一握,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为世界上最轻最薄的衣服。
    2016年5月3日,黄岩南宋赵伯澐墓考古发掘的76件服饰丝织品中,有一件轻薄透明的对襟縠衫,它与这个闻名于世的“素纱襌衣”有着惊人的相似。
    八百年 未消磨了脆弱的纤维蛋白
    縠衫整体完好,仅有袖口等几处破损,衣长105厘米,通袖长260厘米,袖宽35厘米,用料为丝线极细的縠。丝缕纤小、密度细微、质地轻薄,仿佛一个微风就会将之漂浮起来,真可谓“缥缈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古人“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的描写,真是一点都不夸张。这件縠衫和白居易《缭绫》诗中对织物特征的描写十分接近。
    绮罗绫縠,是丝织品当中最为华贵的面料,其词意后来引申为“富贵的生活”。罗是纱的一种。《唐韵》云:“罗,一名蝉翼”。《周礼》载:“轻者为纱,绉者为縠。”古代,称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为縠,也称绉纱。
    据专家介绍,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较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它的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40根至50根纱。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并非因它的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旦”,是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的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全称叫“旦尼尔”。就是每9000米长的单丝重一克,为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这个天文数字让人着实难以相像,这样的丝该有多么纤细?马王堆素纱襌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其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之间。这样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水平令人惊叹!蚕宝宝从自己的生命里抽出千丝万缕痕亮晶晶的丝,经过织女们灵巧之手蜕变成云淡风清的丝绸。
    当年,赵伯澐诗意地穿过的这一身飘逸的縠衫,与马王堆辛追的素纱襌衣,除了领口、袖口材质的不同,其余并无二致。纱的材质同样具备了纤细、光滑、通透、柔软、坚韧等特点。
    目前,赵伯澐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还处于饱水的保护状态,尚未进行科学的细致测量和深入研究。仅从它刚出土时候的状态来看,这件对襟縠衫极其轻薄,色泽为淡淡的褐色,纹理细密,剔透纤柔。令人惊奇的是,八百年的漫长时光尚未消磨了脆弱的纤维蛋白,以致于现在还保持着一定的柔韧性,这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穿上素纱襌衣会飘飘欲仙
    云一样飘逸,烟一样轻软,水一样滑腻,倘若穿上这样的素纱襌衣,自然会飘飘欲仙。这么轻薄而透明的衣服,如何穿着的呢?专家们认为,古人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盈的襌衣,使得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存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诗经·郑风·丰》里就有“衣锦衣,裳锦裳”的说法。
    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夜幕四合,闲云野鹤,赵伯澐缓缓移步于西桥之上。江风丝丝吹拂,一袭如烟似雾的縠衫,清韵浮香,临风而动,似有“春云浮空,流水行云”的诗意美态。此时,赵伯澐顾盼神飞,凭栏静思,捻须沉吟,玉树临风,惬意地享受着这月光如水的西江夜色。
    若云漂浮的天衣,此物不应人间有。
    一袭缥缈云动的罗纱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暗合了“水月皆虚空”的禅意,给体态优美的水月观音添加了端庄飘逸的气质。
    “罗薄透凝脂”,开放的唐朝构建了女性最性感的极致表达。
    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朝服饰中的一个特色。尤其是不穿内衣,着裸肩长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轻掩双乳,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千年前的时尚衣着,却是唐朝贵族妇女家居常用的服装式样。
    内衣无袖,幽柔妩媚,妆点了江山,凝固在大唐的画帛之上,迷醉千年。
    《簪花仕女图》中五名贵妇皆穿着轻薄透明的绫罗罩衫,对襟直领,宽松大袖,透如蝉翼,轻盈空灵,与红色锦质裙装搭配相得益彰,游离于肌肤与色彩之间,若隐若显。自然地垂挂在女子肩部和手臂,突现了妇人们慵懒却优雅的体态。画中的大袖衫在当时贵族妇女中风行一时,袖宽达四尺有余,如今日本和服的振袖仍保留了这一特点。这个内衣外穿的蜕变,拥有了一个大气的名字——盛装,成为纱罗衫面料的来源。(引自论文《浅析<簪花仕女图>中服装样式》)
    古代文人穿“透视装”
    如云缥缈的衣衫同样为古代的文人士子所钟爱,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云,凡是缥缈的风物,都可以让他们心生禅机,无限迷恋。
    唐朝有一个典故,说明了男子穿着透明丝绸的史实。据史料载: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看到官员胸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你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能看得见?”那位官员哈哈大笑,说道:“请客人再靠近点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这般纤薄的衣服,也只有辛追的素纱襌衣与之相媲美。考古发现的当年,研究人员曾经将素纱襌衣的衣料叠成十层,压在报纸上竟然还能看见蝇头小字。
    更令现代人咂舌的是,东魏北齐的文人居然穿着“透视装”。《北齐校书图》中几位“老鲜肉”袒胸裸背,席坐校书。外衣的领口都大幅度地敞开,脖颈、臂膀以及上胸暴露无遗。细细一看有两位“大叔”竟然是穿着上衣的,除了领口衬有一定厚度的深色织物外,帔在身上的衣服整个彻底通透,衣料就像没有反射光泽的“保鲜膜”那样透薄。“纱薄如空”“举之若无”用作形容,那真的是一点儿都不为过。如此的衣服,让人怀疑安徒生《皇帝的新衣》是否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古诗词中留下了大量描写丝绸轻薄的优美诗句,“藕丝衫子柳花裙”(元稹《白衣裳二首》)、“藕丝衫袖郁金香”(晏几道《浪淘沙》)、“红袖织绫夸柿蒂”(白居易《杭州春望》)、“薄罗轻剪越溪纹”(罗虬《比红花》)、“薄罗衫子透肌肤”(花蕊夫人《宫词》)等等。可见薄如蝉翼的绫罗衣服在古代就是普普通通的日常用品。只不过古代高妙的纺织技艺如丝绸一般容易折断,现已丢失在时间的断层里罢了!

来源:台州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省
{:0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