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王爌,不能不说起其家族一世祖王从德,这位在杭州做过唐朝大理寺少卿的先祖,因“忠臣不事二主”,在公元907年举家迁至黄岩宁溪,自此千余年过去了,宁溪王氏成为甬、台、温、金、绍王氏的发祥地。宁川十六世王阜,迁黄岩县城小南门定居,为小南门王氏第一代。从此,在黄岩城关繁衍、生息。王阜号“南耕处士”,秉承王家“尚文习武,忠孝耕读;合族明礼,廉俭勇义”的家训,家族兴旺。王阜有二子,名王秬、王玭。王秬成化年间入国子监读书,授官和州判官。其子王弼,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官溧水知县,刑部郎中,莆田知府。王玭虽是布衣,但儒家孝第观念至深,为王家当家人。王爌即为王玭之子。
明成化八年(1472),王爌出生。受祖辈和兄长的影响,性格刚正不阿,自幼勤奋攻读。弘治十五年(1502)以第三甲中进士,三年后被选任为太常寺博士,从此步入仕途。正德三年(1508)任工科给事中,由此进入中央监察机构,以后历任兵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长达十年。给事中在明朝为官职名,从七品。官衔不大,但不隶属于其他单位,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拾遗、补阙,以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可封还制敕,钞发章疏,稽察违误,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成为监察机关,权颇重。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
王爌在给事中任上尽职尽责,“前后章凡数十,上辞义峻,直与中官(宦官)为仇”,是明朝刚正不阿的诤臣。正德年间,明武宗(正德帝)一味信佛“巡幸”,不理朝政,他首陈“备边三事:勤政务,惜老成,专委任。”诸如抨击奸臣江彬等,希望皇帝“痛绝游幸,正典刑而严黜罚”。为御史林有年等被宦官诬陷入狱力争道:“御史朝廷耳目之官,陛下假以巡察之权,今以一言一事,不问虚实轻重,辄加以不可常用之法,臣恐将缩首避忌,随时俯仰为全身计。”为彭泽受兵部尚书王琼所诬,王爌慷慨直言,声动朝野,被降为惠州(今广东)推官,在惠州多有善政而转任广信(今广西)同知。明世宗登位,改年号嘉靖,元年(1522)四月,北京和南京都察院共同荐举,王爌回北京任刑科都给事中。次年升太仆寺少卿,改任太常寺少卿(正四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