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16岁小陆第一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她正认真准备这次期末考试,用最好的成绩为父亲送行。
6月17日晚上,小陆在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她跪在父亲的遗体前磕了一个头,然后帮不会写字的妈妈,在遗体器官捐赠同意书上,代签了名字。
她说,心里一直惦记着的爸爸永远见不到了,但想到父亲能用另一种特殊形式延续生命,她会一直为爸爸骄傲的。
女儿即将期末考试爸爸买礼物回家途中被撞
小陆家住在台州市天台县一个海拔400多米的高山小村,如果去一趟山下,要走近30公里的山路。
爸爸陆德够42岁,早年出门打工赚钱,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很少,就是希望把路费省下来,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或买几本书带回去。
在小陆的记忆里,跟爸爸在一起相处的日子并不多,但每次见到爸爸的时候,都能拿到梦想了很久的礼物。
小陆总说,爸爸很爱她,她盼望爸爸能多回家几次。
大概在3年前,爸爸在宁波打工时,伤到了腰,康复以后,医生建议他不要再做高强度的体力活,他回到天台,做木匠,接点零工活。
这样,父女俩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对女儿来说,父亲能多回家,就是最大的幸福,晚上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就算只有一碟炒得黑黑的青菜,也是美味佳肴。
只可惜,这样的幸福只持续了两年。
6月13日下午,陆德够决定回家一趟,看望年迈父母,给即将参加期末考试的女儿买些补品回去。他在电动车上放满带回家的礼物,在离家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当场就伤得很重。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行人稀少,车祸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被人发现,等他被送到天台县人民医院抢救时,已经无力挽回,最终被确定为脑死亡。
16岁女孩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出事那天,小陆和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们都赶到医院。
天台县红十字会副会长陈照华也来了,他来找陆小婷的家人说一件事,希望家人能同意捐赠陆德够的器官。
妻子沉浸在丈夫的离去中,听到这样的话后一直摇头。
陈照华转身回去,准备过几天再来跟死者家属商量。小陆悄悄跟了过去,她拉了一下陈照华的衣服,轻轻地说:“我会劝妈妈的,你给我几天时间吧。”
“小女孩一边说,一边流着泪,看得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陈照华说。
小陆的妈妈从小没读几年书,在她看来,一个人去世后,一定要完完整整入土,捐献器官的事,她怎么也接受不了。
“爸爸已经不在了,我希望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后,用另一种方式活下去了。一旦火化了,那就真的什么都留不下来了,爸爸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帮助人,我们就让他在走之前做最后一件好事吧。”陆小婷用了三天的时间,一直劝爷爷、奶奶和妈妈,她还找医生,让医生介绍器官捐献以后,都会拿去派什么用。
医生说,如果陆德够捐献的眼角膜、肝脏、肾脏等脏器能够移植成功,就可以让两个人重见光明,三个人重获新生。
“叔叔突然离去,家里一下子就失去主心骨。”小陆的表哥陆君明平时在杭州经商,叔叔出事后,他也赶回来帮助料理后事,也参与讨论器官捐赠的事情。
“堂妹很伤心,但看妈妈吃不下饭,她自己先吃,在一旁不停地劝,设法让妈妈多吃一点。”陆君明和堂妹相差12岁,看到堂妹振作起来,他心里好受多了,觉得堂妹如今已经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就这样,在小陆的耐心劝说下,一家人在器官捐赠上统一了意见。陆君明知道,堂妹是用大爱,为她父亲做了人生的最后一件事。
陆德够也是天台器官捐赠的第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