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买车时都会去经销商那里试驾新车,但对于怎样更好的试驾、怎样通过试驾决定自己是否想买这款车却没有明确的概念,多数消费者试驾往往沦为一种形式主义,最终成为买车前的一种必修课,这实际是与你最初的试驾想法背道而驰的。
一些经验老到的销售员有种说法:只要让消费者感受这台车的方向盘,就能成交。意思是说,如果给机会你去试驾这台车,感受它的方向盘优越的操控性能,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并会买下这台车。
当销售员向你展示车的优越性能,让你感到无比惊喜,想要马上买下时,你还要确定这台车的价格在预算之内,而且能满足今后几年的用车要求。显然,这样的风险很高。
那么,试驾一台车,判断它是否适合你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你必须在到达车场看车之前做一些调查。新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让人麻醉的作用,就连顶尖的试车手也无法抵抗。抵御这种作用的唯一解药,就是必须用冷酷的事实武装自己。在网上熟读所有你关注的车型的资料,然后,问问自己这款车是否真的适合你。
考虑自己的用车需求是最好的选车方法。把你需要的条件一一列出来再去选购新车,并从中标明一些“必需满足的条件”。然后,你要考虑新车的装备。想想你首选、次选和最不想要的颜色。如果预算比较宽松的话,还可以考虑增加其他配置。这将是你的“愿望清单”。但在选购时,一定要记住这些不是必须的条件,不影响你的最终决定。
最后,好好看看价格。看看购车的折扣和附送的优惠,可查看网上关于实际购车支出的文章,计算你的实际支出。而且,记得计算相关税费,保险,燃油及一般的保养费用。
现在是时候感受一下方向盘的性能了。你将验证在网页上看到的车,是否是你在现实中想要的车。在你启动车子之前,你已经完成了试车过程的一大半。你坐在车里问自己:真的很合适吗?回答必须是肯定的。试车有点像试衣服,因人而异,所以才会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还有不同的品味。
选定之后,以下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确认自己的选择:
★反复进出车子时,不会被卡住或者撞到头吗?
★是否有足够的头部、臀部和腿部的空间?记得还要看后排座位。
★驾驶坐姿是否舒适?是否感到太低或太高?能否调整方向盘到更合适的位置?
★座椅是否舒适?是否容易调整?是否有腰部承托的调节?
★控制仪表是否易读易用?
★视野如何?检查上方和两侧的倒后镜。
★是否所有的踏板都适合你的体型?如果不是的话,能否调整?
有时销售员会把车先开离车场,再交给你开。当他驾驶时,你可以从乘客的角度评估一下车子的性能。留意噪音和视野。有时当你坐在驾驶座上,销售员会按照事先设定的路线和一系列的右转弯来保持他的主动权,这样的试驾便于经销商操作,但不利于你更好地评价这款车。
对你来说,最好的试驾应该配合你用车的需求。如果你想在山区用车,就找座山来试试车子的爬坡能力。如果你经常要上高速,就试试车子的加速和80km/h左右范围内的行车表现。尽量提前些时间告诉销售员你想要如何试驾,他很有可能会满足你。当然,他也许要先征得经理的同意。
在你准备试驾前,先调整好座位,安全带和倒后镜。关掉收音机,这样你就能听到发动机的声音和专心驾驶了。
试驾时,必须评估以下几点:
★加速性能
★发动机噪音
★换挡便利性(是否顺手和平顺?)
★爬坡力度
★刹车(踏板会不会难以适应?)
★操控性(方向盘是否灵敏?能否轻易的控制车子?)
★急转弯(感觉是按着你想要的方向走,还是有点不听使唤?)
★悬挂系统(震动和晃动大吗?)
★座椅的舒适度和人体工程学表现
★各部分的噪音
★载货空间(载货是否简易方便,能否增大空间?)
现在,带着以上的问题,可以去试车了。告诉销售员你想测试车子的各项性能。踩油门(但不要急于一下子踩到底,因为要熟悉车子让自己更有把握),然后踩刹车(确定没有车跟在后面时)。销售员可能会问你一些关键问题,像是“你能考虑今天就下单吗?”这样的经典问题。无论你有多么喜欢这台车,也不要明确表态。如果销售员觉察到你很感兴趣,他会对你采取大力推销的策略。这样会影响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你回到车场,记得查看尾箱空间,和查看任何引起你兴趣的部分。记住,你现在看的很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今后让你烦恼的部分。所以,不要忽略你的真实感受。
如果你对你试驾过的车子感兴趣,你可以记下车子的相关资料,包牌价和选装配置。而且,要看看车架号码(在档风玻璃上有号码条),当你想再次试车时可以知道自己试驾的是否同一台车。最后,在正常光线下端详一下车子,因为在展厅内的灯光下车身颜色会不同。
至此,销售员可能会让你进展厅坐坐,作进一步的洽谈,千万别答应。拒绝他们提供的小册子、咖啡和“我们来定个价格吧”的承诺。拿一张接待你的销售员的名片,然后离开。再去试驾其他你感兴趣的车型。当你还觉得新鲜时,开着这些车跑来跑去,感觉会很好。不同车型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觉,而且能清楚的感觉到它们的差别。说不定你会更喜欢其中一台。如果是这样的话,当你决定购车时,你会处于相当有利的位置进行讨价还价,因为你会把价格作为购车的主导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