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9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上郑:西部山区如何逐“光”奔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23 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党建飘“红” 产业透“绿” 乡村增“金”

12月18日早晨,气温逼近0摄氏度。黄岩上郑乡仙石村村委会副主任葛苍飞驱车直奔城区,此行带着重要任务:为该乡“300MW高山农光互补项目”园地流转任务再集几枚“红手印”。

“项目一期涉及仙石、干坑、下余三村共千余亩闲置抛荒园地流转签约,目前,这项任务进入收尾阶段,政策处理经费将在近期下发,预计于春节前开工建设。”上郑乡乡长、该项目专班组长管安健说,这是国内首个全国产化技术重力储能项目,也是黄岩西部山区低碳共富绿色发展项目的先行试验段。

届时,在无需村民出资、不影响库区生态保护和高山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全乡范围内超3000亩“沉睡”土地将被“唤醒”,蹚出一条“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共赢”的奔富新路径。

“休眠资产”开启“追光计划”

一条永宁江穿乡而过,注入“台州大水缸”长潭水库,处于市区交通末端的上郑乡,整体区域呈“九山半水半分田”分布。

在这里,自然资源就地创造出山水美景,但也给上郑人带来了发展考验——

山林面积10.8万亩,其中8.4万亩列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

1.22万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只有2436人,且60岁以上常住人口数占比75.57%,导致3559.6亩园地、187.34亩耕地被闲置;

境内的老工业遗址、废弃矿黄岩区铅锌矿及其尾矿库、各类遗址建筑共计59幢,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这样的环境,却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3559.6亩园地作为上郑乡重要的闲置资源,充满了无限的发展可能!”上郑乡党委书记葛文彪说。

2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对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重要部署。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在此背景下,作为新时期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一项实践,“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无疑是辩证思考生态治理与共同富裕的一次“守正出奇”。

年初以来,该乡盘活闲置园地资源、全力招商引资,在不懈的努力下,成功招引华能集团,投资百亿元打造以上郑乡为中心的低碳共富绿色发展项目。

“红色引擎”跑出“上郑速度”

“光伏到底是什么?山上装几片电板就能增收?会否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在推进“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之初,不少村民都在犹豫。

今年3月,上郑乡主要领导在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该项目,随后便组建了“农光互补”项目专班,由乡长任组长,各分管条线及科室成员任组员,通过“预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项目提速提效。

其间,为消除群众顾虑,聚民心、促落实,专班工作人员把工作视角切换为群众视角,充分实施红色堡垒、红色先锋、红色服务等工程,多次召开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专班工作推进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将项目情况和相关政策掰开揉碎细细讲。

“部分村民之所以做不出决定,是因为不了解项目,只要我们讲清楚未来的发展前景,村民就会理解和支持。”上郑乡副乡长、干坑村党支部书记王六根说。

为获得村民的理解,4月以来,上郑乡组织各行政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详细说明土地用途、项目资金情况等,经村民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对大家仍不理解的细节内容,再由各自然村责任人汇总解释。以干坑村为例,自6月启动预签约工作以来,截至9月19日,160户村民实现签约率100%。

“村党支部是最基层的党组织,处于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第一线,承担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该乡组织委员梁宁介绍,补偿方案制定过程中,上郑乡充分挖掘各村“红色力量”,进一步发挥红色先锋优势,由乡、村两级党员突击队和村“两委”班子、懂土地界限的村民代表、了解土地使用初期基本情况的老干部共同组队开展地块内清表、清苗工作,既严格执行政策,又兼顾特殊群体的合理诉求,始终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此外,该乡主动开展红色服务,由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在外村民,赴黄岩城区及椒江、温岭等地上门签约。

“逐绿前行”铺就“共富底色”

产业向“阳”,发展逐“绿”。上郑乡有了更“光明”的未来。

11月29日,在黄岩区“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第三届项目比拼擂台赛上,该乡谋划的高山农光互补项目经现场展演,一举斩获一等奖,可行性、实操性、效益性备受认可。

据介绍,按照“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农光互补”的模式和理念设计,项目将分两期,分别在仙石、下余、干坑村,以及美丰、上郑村推进,总利用闲置园地面积超3000亩。

一方面,将选址高山园地、山塘、山道、裸岩等区域上层空间,以“零干扰”柔性支架建设安装集中式光伏电站,另一方面开展棚下种植,在前期搭建柔性支架铺设光伏板的同时,直接建设操作道、滴灌设施、补光灯等农业配套设施,为打造西部高山农光农业示范基地提供硬件支撑。

“我们的光伏板高度为3米,可通过科技补光、智控调温为农作物提供不同时段的能量,核心农业方案就包括上郑的中药材特色产业。”葛文彪说。

为放大共富效益,年初,上郑乡还牵头下辖的10个行政村以山地资源入股,与正田能源管理公司成立强村公司——台州黄岩矿光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参与总共20%的股份分红。

截至目前,项目双方已完成正式协议签约,并有序开展配电网设计工作。上郑“农光互补”项目一期涉及的园地流转完成,农业科技公司启动注册程序,预计在月底注册成立。

有了产业,乡村才能集聚资源要素,从而留得住人。

而今,还是那片山乡,成色却大不一般:在荒山上面“种”太阳,摆脱传统农业“唯粮是农”的思维桎梏,改造“留守老人坚守种地”的土地经济,推行“一地多用”,山上的每一缕阳光,都将被存入上郑乡的“生态银行”。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