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经亨颐与黄岩蜜橘筑墩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22 09: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经亨颐像


《自天台经黄岩、临海适雁荡》诗


《颐渊诗集》封面

在中国丰富的诗词文化中,每一句诗都可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时代的印记。然而,由于历史长河的冲刷,一些诗词的真正出处和作者可能会被误传或遗忘。如“不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这两句诗,长期以来被误认为出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之手,经考证,此诗句实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所作。

一、误解的起源与流传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此说法最早见自任伊森、陈顺利主编的《黄岩柑橘史话》中《柑橘下海涂》一文:黄岩人在江岸涂地上栽培柑橘是富有经验的,只要在江边打上又大又高的橘墩就成,这橘墩能蓄淡排咸提高水位。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到雁荡途经黄岩时,就写下:“未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博闻广见的徐霞客把高培与名橘联系在一起,可见他已感到其中必有奥秘了。

自此以后,每当提及黄岩蜜橘筑墩栽培技术时,人们总爱引用“未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这一诗句,并认为这是徐霞客游历黄岩时所写。一些有较大影响的文章如浙报专版《黄岩打造世界蜜橘文化高地》、新民晚报《江南有丹橘》、宋读黄岩《天下果实第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申报书》等都认可这一观点。虽然徐霞客以其广博的见闻和《徐霞客游记》闻名于世,他的诗文同样受到人们的推崇。但翻遍徐霞客各类诗文、游记,却找不到此诗句的出处。

二、真正的作者与作品

经过仔细的文献检索和考证,我们发现这句诗实际上出自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颐渊诗集》中的《自天台经黄岩、临海适雁荡》一诗。这首诗是经亨颐在1935年游历天台山、雁荡山经过黄岩时所写,记录了他对黄岩蜜橘筑墩栽培技术的观察和认识。

自天台经黄岩、临海适雁荡

再遵公路出天台,两渡临江跋涉来。

不解新禾何早发(后知为席草),始知名橘须高培(黄岩皆橘坂,每株培土如葬)。

丹崖道上春无异,黄土岭巅云未开。

顷刻即能偿夙愿,雁山在望预思猜。

1935年4月,经亨颐先生的这首诗《自天台经黄岩、临海适雁荡》不仅记录了他1935年的一次旅行经历,而且通过他的观察和体验,生动地描绘了黄岩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特色。

“再遵公路出天台,两渡临江跋涉来”,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跋涉。1924年12月,浙闽公路(杭州经绍兴、嵊县、新昌、天台、临海、温岭、乐清、永嘉(今温州)、瑞安、平阳至福建)杭州至温州段全线通车,使得杭州至天台山、雁荡山大大方便。天台山、雁荡山也成为文人墨客最主要的游历目的地。就在1935年,郁达夫、姜丹书、潘天寿等人沿着这条公路到天台、雁荡游玩。经亨颐在游历天台山后,也是沿着浙闽正线公路行进,并两次渡江,即临海的灵江渡口和黄岩的永宁江渡口,到达黄岩。对此郁达夫在《雁荡山的秋月》一文有详细的记录:自天台去雁荡山所在的乐清县北,要经过临海,黄岩,温岭等县。到临海(旧章安城)的东南角巾山山下,还要渡过灵江,汽车方能南驶,现在公路局筑桥未竣,过渡要候午潮……黄岩县城北,也有一条永江要渡,桥也尚未筑成;不过此处水深,不必候潮,所以车子一到,就渡了过去。

在黄岩,诗人发现了两个农业特色,写下“不解新禾何早发(后知为席草),始知名橘须高培(黄岩皆橘坂,每株培土如葬)”这一著名诗句。

“不解新禾何早发”,写的是席草。席草,俗称石草,古称蔺,多年生沼泽草本植物。茎直立,单生细柱形,无节、叶片退化,茎内充满白色髓心,坚韧而有弹性,适于编席。桐屿、横山头、店头、院桥一带盛产席草,吉岙村素有“席草之乡”的美称。早在明代,黄岩民间已采用席草编织草席、鞋帽、蒲扇、草垫、草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民国年间,草帽编织技术在黄岩地区得到普及,席草种植和草帽、草席加工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地方农业产业经济的支柱。2009年6月,黄岩草编列入黄岩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台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桐屿、横山头等地正是浙闽公路通过之地。“大好春明四月天”正是席草郁郁葱葱之时,诗人初看到新禾时,对其为何能这么早就发芽表示不解,后来知道是席草。

相对于席草,橘乡黄岩诗人应该早有耳闻,但他对“培土如葬”这种黄岩地区特有的栽培方式却是第一次看到,并意识到这种技术对于蜜橘生长的重要性。这里的“培土如葬”形象地描绘了筑墩栽培的方式,即在每株蜜橘树下堆积土壤,以利于其生长。黄岩永宁江与灵江在黄岩三江口交汇,潮涨潮退,咸淡冲融,俗称“咸淡冲”,使得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古代,永宁江两岸由于地下水位高,雨季常遭遇洪涝灾害。黄岩先民们创造性地发明了筑墩栽培技术,即“筑墩淋卤,卤流大海,海潮涌河,营养肥泥,河泥雍橘,咸淡交替,优果延年”,解决了这一难题。2020年,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被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丹崖道上春无异,黄土岭巅云未开”。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丹崖,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无二致。而在黄土岭的山顶,云雾尚未散开,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

“顷刻即能偿夙愿,雁山在望预思猜”。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实现长久以来的愿望——游览雁荡山。当他远远望见雁荡山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猜想。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经亨颐先生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他对黄岩蜜橘筑墩栽培技术的深刻认识。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黄岩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农业文化,以及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满足。

三、正名的意义与价值

经亨颐(1877年—1938年),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致力于民主主义的教育事业。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在经亨颐30多年教育工作中,一贯主张“与时俱进”“适应新潮流”的办学方针,提出了“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风”的教学主张。在本省从教20余年,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他所创办的春晖中学蜚声海内外,赢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

经亨颐一生诗作不少。他的自选诗集《颐渊诗集》在他60岁时(1937年)印行。该诗集由柳亚子题封面,谢无量题扉页,于右任撰写序言。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重印。于右任在该诗集的《序》中对经亨颐诗的评价是:余诵先生诗,超逸冲淡,佳者上宗陶、孟,下亦出入倪云林、吴野人之间,大音希声,摆落尘埴,安得在书画印之下?殆先生之谦也。

为这句诗正名,不仅是对经亨颐先生文学成就的认可,更是对黄岩蜜橘筑墩栽培技术的肯定。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负责。通过纠正这一误传,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黄岩蜜橘的栽培历史,更深刻地领会这一传统农业技术的文化内涵。

文化传承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去辨析、去纠正。每一句诗词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让我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文献,以更加敬畏的心情对待传统文化,共同维护和发扬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