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江南小水浒寨——岐田古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9 09: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一、 在沙埠岭的山岙里

四月,枇杷初熟时节,我因探访寺前郑的灵云寺,顺道去了岐田。在沙埠老街用过午餐,便骑电瓶车往岐田去。

岐田,当代《黄岩地名志》记载:“传说过去只有几亩山垅田,人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岔路耕田。故名岐田”。旧志却称其名为奇田,“奇田在黄岩西南三十余里,沙埠之里山。西过岭为茅畲,南边乐清太平。群山萦复,最为险阻。”

果然,骑车半小时,在沙埠岭与茅畲岭之间的山岙里找到了岐田村。向村民打听老村落的位置,指点说在那半山的老樟树底下。便沿着水泥路村道,缓缓上坡。一直骑到山冈头,见树荫下有一群老人闲坐。便向他们请教岐田古寨的历史。众人推荐一位老人做向导。老人姓黄,说是当年起义军领袖黄德根的后人。

从岗头往西,顺势便是下山路,右边有一排民居,其下方的基础就是老城墙,不过有修缮过的迹象。约下行三十米,城墙折向西,然后一直通到后山山崖下。这一段墙体更为完整,满满的古韵朴质。墙体也有三十多米长,高约四米,厚度约一米,由不规则的石块筑垒,墙上有藤蔓,也有苔藓,更有累累的岁月伤痕。

老人家带我从小路拾级而上,穿过几棵大樟树,前面又出现一垛南北走向的城墙。这里地势陡峻,墙外就是溪涧,溪水如小瀑,墙根根本无立足之处,当时这岐田寨的防守力量可窥一斑。北边与东边只剩下几段残垣断墙了。墙内全是舍弃的破旧老房子,外墙也都用石块砌就。现村民大多已搬下了山。村东头有一座四合院,是民国时期伪乡长的老宅,土改时分给了贫民。现看它摇摇欲坠的样子,也不显得特别,只不过外墙是由青砖砌成,主体是四面楼,比之其它的畚斗楼稍微高了点而已。毕竟是穷乡僻壤,从前肯定很落后,我想。

二、从敬国庙说开来

下山,过溪桥,来到元宝山下。老人家说翻过月亮岗就是佛岭了。山麓有座庙宇正在维修中,透过竹架仰望外墙,正中题有繁体楷书“敬国庙”三字,我不禁肃默。此建筑风格不同一般庙宇,正面三间三层楼房,每层开两小窗,唯房顶做成双檐翘角。两旁各顺势向山上延伸,合围成城堡式模样。

入内,一块镶金字“敬国庙”的匾额高悬。朝南主殿供奉着杨家将,辅殿立的是岐田好汉的塑像。对面戏台高筑,谓旧时的点将台。旁有一石碑,额题《敬国庙碑记》,根据碑文了解到,清咸丰年间,黄岩灾情严重,又受太平军战乱影响,民不聊生。岐田乡民因抗议粮捐杂税,受到统治者压迫,被迫起义。推举黄延暄为首领,屠敖三、徐锦朋,项连三等为辅将,修筑岐田寨,在此建聚义堂、点将台,聚集贫苦大众千余人,进行抗清复明、劫富济贫的斗争,坚持二十余年。后被骗受招安,全部被害。聚义堂被后人改为敬国庙,以纪念当年的英雄们。后屡废屡建,现基本保存了当时的风格。

关于岐田的这段历史,旧志上有详细记载,只不过从官府的角度看,岐田义军是被称为土匪的。

三、揭竿而起小梁山

初识岐田之名是从临湖章氏家谱里读到的:“咸丰辛酉(1860年)为防御岐田土寇,章氏廿七世作舟公率村人开凿沟通,阔三丈,深一丈,河上建桥两座以利交通,一曰左舟桥,一曰孝义桥,以通高桥及沙埠”。我出于好奇,特查阅方志,才知道在清末,岐田曾发生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

“有黄延暄者,倚险为雄,蚁聚亡命,以屠敖三、项连三、小三华等为爪牙。(今椒江葭芷)黄秀德、周大统,水港(当为江口镇水角村)劫人勒赎,势渐涨。是年(咸丰十三年1861)五月二十八日,率匪党千余人,寇螺屿,大肆淫掠。六月十二日,知县李汝绍、城守千总徐朝庆率兵勇三千人进剿”(台州府志)。见官兵势众,义军便率领部下先退到山上。官兵进寨后未站立脚跟,义军便猛扑下山,将寨门一关,有如瓮中捉鳖,官兵惨败。

七月间,巡抚王有龄委派中军林台三及副将叶长清和候补道苏镜蓉等,再次率大批人马会师歧田寨,并对附近的虎柜头、下园堂、山前路、沙叶等十多个村庄纵火洗劫,然后大规模搜山,四处张贴悬赏告示。没多久,茅畲的财主牟同音得知黄延暄躲在亲戚家,便深夜率乡团将黄延暄抓捕,押送至县城。翌日黄延暄赴义。

屠放三和管继勇等见头领被杀,便逃往温州等地,并命岐田义军暂时化整为零,拟待机而动。时逢广东红巾军扰台州,官方暂时将岐田的事放下。

四、被骗招安

“同治元年(1862)四月,粤贼既遁,黄秀德、周大统及继湧、敖三等皆以克复功划地分捐,其燄复炽。二年(1863)六月,徐锦朋被诛,时敖三适署嘉兴都司,诸匪奔匿其署。及敖三获罪,诸匪复归。时推黄得根为首。得根者,延暄之徒子也。四年(1865),黄岩西乡牌门有袁小八者,与宁溪黄象谦为仇,引诸匪至西乡焚象谦宅,挨户勒索。五年(1866),知府刘璈既平北岸(今椒江章安一带)匪,遂专治奇田,先后率兵至黄岩,剿杀数十百人,诸匪创。六年(1867)五月,令仙居副贡生吴琮、黄岩诸生蔡福同编查保甲相继招抚。于是说降得根及项连三、小华三等,凡五百余人。七年(1868)四月汰留一百二十九人发宁、衢、嘉、湖、太湖五营。令已革副将陶宝登带领赴省。项连三不肯行,斩之。众推叶力田、林华照为首,旋肆劫掠。十一月,黄岩知县孙憙商同海防同知成邦干复行招抚。八年(1869)四月,降巨匪二百余人,既充军,其横如故。初十日孙憙率百余人至海门,与总兵陈绍尽歼之于舟中,浮其尸于海。又有匪七十余人在郡城,十余人在黄岩城,十余人在沙埠,皆同日戮之。初檄得根归里抚贼至是亦诛死,削平奇田诸匪”。(台州府志)

关于招抚,志书虽然了了几笔带过,但其中却大有冤屈。当时,官军多次围剿岐田寨都未成功,新知府刘璈为这事伤透了脑筋。时黄岩土屿有个乡绅叫张敷纪,善权谋,人称“张武侯”。刘璈于是上门拜访,讨教平岐田寨之策。张武侯用手指在茶桌上写了“水浒”两字,刘璈脑中顿显“招安”二字。同治五年(1866)刘璈便多次派人招抚岐田军。经多次谈判,黄得根、项连三、小华三等人同意接受招安。同治七年(1868)四月刘璈将岐田军分发衢、嘉、湖等五营,命副将陶保登带去杭州,然后转送各地。项连三不肯去,遂被杀。义军哗变,逃回田寨。

五、千古奇冤

时任知县孙憙接上方指示,亲自前往岐田寨招抚。岐田寨不信官府,说除非有商民公来担保。商民公即王维哲,黄岩监生,为人仁慈豁达,轻财仗义,在黄岩威望很高。孙憙于是请商民公帮忙,商民公深知事关重大,涉及数百人的生命,婉言谢绝。孙县令再三恳求,一再发誓决不负他,商民公这才答应去岐田寨。商民公转达了县里府里的招抚本意,并详细分析利弊,最后说动义军接受招抚。刘璈把降军编为靖南军分隶各营。同治八年(1869)四月初十,刘璈和孙熹设下圈套,以靖南军出洋巡查海盗为名,将岐田降军诱到船上,扬帆出海。待战船一出海门关外,总兵陈绍下令,官兵一齐挥刀,将数百岐田军全部砍杀,尸体抛掷于大海之中。同日,留驻临海兜率寺的岐田降军七十多人,与留驻黄岩县城、沙埠的岐田降军以及刚从外地回到岐田的黄得根等全部遇难。真可谓“腥风血雾笼罩黄岩,千古奇冤岐田惨案”(引张永生先生文)。

离敬国庙,回望岐田村落,背靠茅畲山,依山而建,气势不凡,确实有易守难攻之利。难怪当年官府久攻不下,只好效仿水浒,招安梁山好汉,然后各个击破之。

六、古村变乐土

西边是一条十米多宽的溪涧,一直通向山谷深处。老人说那边即是通往乐清、温州的古驿道。现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茅畲岭也打通隧道,这古驿道早就废弃不用了。今日溪流不大,山泉汩汩,山风习习,有几只鸥鹭在树丛中盘旋。谷口平地上种满桃、李、枇杷等果树,深入谷中,已少人迹。涧边灌木丛生,山麓竹林如海,半山上则是乔木茂盛,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远处云雾缭绕,山峦重重叠叠,群峰连绵起伏,堪与天际相连。好一个世外桃园。

如是地形,确实是游击战争的最佳之地。故而,岐田又是革命老区。解放战争初期,浙南地区地下党干部陈益民来岐田发展党组织,住在村民王秀香家,吸收黄永乾、黄永满、黄吉东等参加革命组织。以敬国庙为主要活动据场所,播种红色种子。所以岐田成为沙埠乃至黄岩党组织的一个重要据点。

见大阳下山,我便动身返回。村道顺山谷下行,两旁全是崭新的钢架水泥楼房,田野是大片大片的枇杷林,枇杷缀黄了枝头。一位老人挑着两框枇杷从林中出来,我便停下买他的枇杷。毛估估十斤一篮50元成交,皆大欢喜。我问,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还自己下田干活?答曰:摘枇杷摘水果这活最轻机了,年轻人都去镇里上班了,待会就下班回家。我们老年人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明天挑到镇上去卖,自己留点零花钱。看老人家的笑脸,满足的、开心的,甚至是幸福的。于是我满载而归,哼着小曲回家。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