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黄岩民营企业家的坚守与突破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不进则退,我很担心哪天会被淘汰掉!”“办企业哪有不辛苦的?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打开思路!”7月8日晚,我区民营经济主题原创话剧《最是橙黄橘绿时》在区文体中心完成首演。
本次演出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联合主办,台州市美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台州市人艺话剧团有限公司)创作演绎,是我区精心打磨的又一文艺精品力作。该剧以黄岩模具产业发展为主脉络,通过讲述大学生黄志华回乡创办模具企业,历经资金链断裂、金融危机、人才流失、矛盾分家等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创业创新故事,以小见大地展现了黄岩模具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深刻诠释了黄岩民营企业家勇于改革实践的智慧、担当和精神。
“我觉得很燃很精彩!剧情有笑点有泪点,节奏推进也很好,舞美做得也很不错!”观演结束后,市民吴江涛激动不已,此次高水准的演出让他喜出望外,演出途中,他和朋友多次自发为演出鼓掌叫好,“黄志华起起伏伏的创业历程也让我很有感触,这种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
从事模具工作10多年的观众朱强则为一句句贴近行业发展现实的台词而动容。他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我在整个剧目中看到了很多同行的影子,特别是主角在低谷时期的挣扎和坚持,他说的那句‘他没有退路,他回去了他的梦就碎了’让我很有触动,这几年我们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就是抱着当初的初心、坚守产业,脚踏实地去做。有这样一个舞台剧来反映我们创业的一种心理路程,其实是蛮好的一件事情。”
近年来,我区接连推出多部本土题材精品话剧,以文为媒,挖“接地气”的主题,讲好黄岩故事。谈及《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创作初衷,话剧团团长茹福胜表示,黄岩的模具产业历经60余年发展,不仅是黄岩的第一支柱产业,也是台州市重点培育的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黄岩这座本不产钢材、不产塑料,机械工业近乎为零的城市,是怎样从零到有、从有到好地发展到现在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这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60年风雨里有多少传奇?这里面的故事大大激发了我们编剧的创作灵感。”
据该剧主创之一、导演兼编剧王大伟介绍,《最是橙黄橘绿时》创作历时近一年,历经16次修改后成型。主创团队先后走访黄岩本土数十位模具企业家,从他们的创业史中攫取灵感,以黄岩人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为魂,以精巧的道具设置、舞美设计、音乐创作为皮骨,将一代代在时代浪潮中奋进的本土企业家们的故事浓缩进剧里。
“这次我们的舞台设计也升级成了‘活’景,引用圆形的转台设计,巧妙地实现了立柱景别切换,再加上光影效果,让时空变化更加顺畅。此外,我们在剧中每一幕间都加入了原创方言顺口溜,既点明主题、烘托情绪,又承上启下做好转场衔接,给观众打造沉浸式的视听感受。”王大伟说。
据悉,该剧剧名亦别有深意,“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取“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之意,以此为名,印证了自古以蜜橘而闻名的橘乡黄岩在新时代实现幸福变迁,也展现以模具制造业为代表的黄岩民营经济迎来丰收,继往开来迈向新征程的美好愿景。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因素。近年来,我区主攻“一千双百”三大跃升行动,坚定不移实施“六大战略”,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为推进黄岩文化大传承大发展大繁荣,我区先后推出乱弹现代戏《追星者》、话剧《贤相杜范》《西望的田野》、报告文学《橘香》《康巴汉子——从香格里拉到橘乡黄岩》《群山回响》、宋韵主题民族音乐会《宋韵台州》、广播剧《你好,特派员》等多部本土题材原创文艺精品。接下去,我区还将推出青瓷主题舞台剧,以文艺精品持续讲好黄岩故事,以人文之美赋能精神共富。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