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9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有一种乡情,叫东江河的弯鉴洋湖的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1 11: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鉴洋湖,位于台州市黄岩区东南三十里院桥镇境内,东边紧挨路桥区螺洋街道,南接温岭市泽国镇。

地理学概念上的鉴洋湖,从王家岙入湖,到镇锁桥出湖。我老家村庄在鉴洋湖的下游,直线距离不足1000米,从镇锁桥出发,徒步走到那里只需20分钟。老家村庄不在鉴洋湖的范畴内,但村中有一条小河叫东江河,弯弯曲曲将整个村庄怀抱,它与鉴洋湖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从镇锁桥下流出的鉴洋湖水,转过几个弯,迤迤逦逦流到了东江河,流到我的村庄。

因此,我和我的村庄都被鉴洋湖水滋润,被鉴洋湖水喂养,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村的人,是喝着鉴洋湖水长大的,我的祖先族人数十代人,繁衍至今,也是鉴洋湖水养育的。

一幅鉴洋湖春景图

烟波淼淼,碧水千顷,站在镇锁桥头,如诗如画的鉴洋湖尽收眼底。

鉴洋湖的春天,是生命繁盛的季节。偌大的鉴洋湖,只有三五只组成的鸭群,逆流而上,自由自在地畅游。湖水静悄悄地向东流淌,偶尔开过来一两艘运沙运泥的机帆船,短暂打破满湖的宁静。桥头和不远处的岸边,零星有几个垂钓者,不时甩动钓钩和鱼饵。一艘小船停在桥边一侧,这是湖畔农户老郑家农闲时打鱼用的,遵循“不食三月鲫,不打三春鸟”的古训,春天里,老郑的小船除了偶尔驶出去打捞湖上漂浮的垃圾,其余时间都系在岸边。

轻风吹拂的鉴洋湖,湖水微澜,水面下,正毫无悬念地进行着一场热烈繁育生命的大比拼,交配、孕育、产卵、孵化,一条条新的生命游进了这春水荡漾、春潮勃发的季节。曾经的黄岩区国营鱼种场,鉴洋湖每年繁育几十万尾的鱼苗。作为古海湾沉积而成的潟湖,鉴洋湖拥有丰富的养料喂养水中生命。这里活跃着鲫鱼、鲢鱼、青鱼、鳙鱼、鲶鱼等淡水鱼类,也生长着沼虾、田蟹、螺蛳、河蚌等水族众生。

鉴洋湖的湖面、港汊、堤坝、沙洲,到处生长着芦竹、莲藕、菱角、菰、水芋艿等各类水生作物,每闻春讯,深埋于淤泥的根茎,马上焕发生机,纷纷抽出新芽,探头探脑地露出水面,将鉴洋湖的春意扮靓。

春天的鉴洋湖畔,湖水的浇灌和滋润,一棵棵堤树泛着新绿,紫云英在空旷稻田里匍匐成片,青青的麦苗快速拔节、抽穗,处处洋溢着生长的气息。乘着农人尚未开耕的间隙,各种野草见风见雨,纷纷掀开泥土盖头,毫无顾忌地涌出地面。鼠曲草、艾蒿、野豌豆、泥胡菜、田荠、苦苣菜,在春风里展露身姿,引得村姑顽童,提篮携筐,争相采摘;看麦娘、猪殃殃、马唐草、黄堇、小蓬草,更多不知名的小草,一蓬蓬、一簇簇,随风曼舞,吐露芬芳。

湖岸上,茂密树木,巍然成林,是鸟类栖息的天堂。

每当走过林中堤岸,便在远远十几米外惊起一群飞鸟,有时两三只的白鹭,迅捷掠过湖面,停在对岸的枝头。有时几十几百只成群斑鸠、灰喜鹊、灰山雀、鹧鸪、沙鸥,集中俯冲,乌压压一片,与蓝天、绿水、白云相映衬,便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鉴洋湖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大意是,很久以前,鉴洋湖一带一片汪洋,经过了许多年,沧海变桑田,洼成了一片大湖,但湖水浑浊苦涩。一天,天上的王母娘娘在瑶池边梳妆,对着宝镜瞧了又瞧,不知什么时候一只蜜蜂飞到她的鼻子边,王母娘娘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拿着宝镜的仙女一惊,宝镜掉下了天庭,正好掉在大湖里。从此,湖水变清,咸水变甜,湖里鱼虾成群。当地的人们就把大湖称作鉴湖,或者鉴洋湖。

鉴,形声,从金,监声。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说文解字》上说: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鉴的作用有三。一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因此,镜子是其引申之词义,后来制作的铜镜,也称作“鉴”。所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又一引申之义,意为对照,借鉴。二是盛冰。《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注中解释“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温气”,与后来的冰箱功用是一样的,最著名的要数曾侯乙冰鉴。三是用作沐浴洗澡的容器。

碧波荡漾的大湖,正如大盆里盛满了水,以“鉴”命名大湖,是取“鉴”字的本义,十分恰当。而明净的湖水,如一面镜子,村妇们既可以在湖边洗濯,又能照照自己的倩影,对水梳妆。附上一段有关镜子的美丽传说,使老百姓更加容易理解,口口相传的俚语传说更能久扎民间,传播深远。“洋”,寓意此地古时为海洋,鉴洋湖的得名,就不难理解了。

一方百姓的母亲湖

鉴洋湖是原始的、粗犷的、朴实的,她没有西湖的秀美,没有东湖的华丽,没有洞庭湖的壮阔。如果要用女子来形容它,鉴洋湖既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小家碧玉,而是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由于地质的原因,鉴洋湖水泥沙含量较高,小时候,我们每天早晨从东江河取水,存在大缸,用明矾沉淀才可饮用,但我们仍然觉得来自鉴洋湖的水是清甜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500米的鉴洋湖,像长满无数触须的章鱼,延伸出大大小小的河道、港汊,深入到周边农田的腹部。湖区河道密布、沙洲众多,湖内有岛,星罗棋布,岛上有湖,芦荻丛生,杨柳依依。

晚清进士杨晨,路桥人,十分喜爱鉴洋湖的湖光山色,晚年曾在此筑堤造湖,出资扶持乡民种桑养蚕。其在湖中建西式别墅,名为“寄傲轩”,与一众文友常在湖中诗词唱和,怡然自乐,留有“桥横群水合,山断夕阳疏”之句。

鉴洋湖周围,阡陌纵横,田畴交错。河与田,水与陆,相互依偎,难分难舍。这些被湖水紧紧怀抱的土地,是农作物茁壮生长的沃土,是百姓丰收的粮仓,鉴洋湖这一方土地,因之成为鱼米之乡、百姓幸福生活的家园。

鉴洋湖,源自括苍山支脉、温岭黄岩两地交界的太湖山,连接台州境内东南中泾、西南中泾和山水泾等三条河流,最后纳入台州第二大水系——金清水系,整个流域面积数百平方千米,覆盖温黄平原大部。旧有“温黄熟,台州足”之说,可以说,鉴洋湖养育了温黄平原的一方百姓,鉴洋湖就是我们的母亲湖。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