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3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金顺飞:一缕麻绳 痴编半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26 0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麻,枲也,其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黄岩麻编技艺是以黄麻、红麻、宣麻等天然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编织技艺,以群体方式传承。据《黄岩非遗集粹》记载,1927年,台州籍麻帽商人毛节鸿、王孟登、张林甫等人将麻帽编织技术引进黄岩,众人竞相学习编织麻帽,“黄岩麻帽”编织技艺在市场上享有颇高声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黄岩麻帽”进入发展黄金期,麻编艺人多达25.8万人,麻帽产量达420万顶,闻名遐迩。后来,受棉、皮革制品及多种合成纤维广泛使用的影响,麻编制品在市场上逐渐遇冷,麻编从业人数量急剧下降。

面对发展困境,第四批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麻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顺飞,带着麻编技艺进校园、进文化礼堂,带动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学习麻编,共同传承属于黄岩人的这一份传统技艺,用爱与执着让麻编技艺在新时代下重焕光彩。

巧手学麻编

“你打的这个麻篮真精致,比在黄岩里冬日暖阳市集上销售的那只麻篮还要漂亮,下次咱们再去参加展会的时候,把这只篮带上,一定有人买。”

“说得对,这次没有200元,咱们就不卖了,编这一只篮可费了我一整天的功夫呢!哈哈……”冬日午后,在北城街道云尚村的文化礼堂里,几位老人坐在一起“打篮”,欢声笑语不断。“打篮”是云尚村老人们对麻编技艺的通俗叫法,在这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人人都会“打篮”的手艺,他们精通的麻织品不仅仅有麻篮,还有麻帽、网袋、麻地毯、杯垫、门帘儿……

黄岩麻编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充分利用天然植物的色彩和肌理美,通过织、编、捻、搓、拧、掰、勾、穿、盘等70多种编织技法,编织出各种类型的网袋、盘垫、盆挂、靠垫等,它们不仅融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而且具有吸潮、凉快、坚韧、不易腐蚀等优点。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黄岩出产的麻编制品在国际市场上颇为畅销,麻帽工艺品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麻编也成为众多人谋生的主要手艺。

“三四十年前,我们村的村民都会在农闲时‘打篮’赚钱。我从16岁就开始学这么手艺,今年已经70岁了,中间停了几十年没做过麻编,现在在金顺飞的带领下,大家又聚在一起,把这门手艺重拾起来。”云尚村村民俞金花说。

金顺飞原是头陀镇广兴岙村人,现为云尚村的麻编手艺人。“只要有篮架,根据麻织品的图样大家基本都能编得出来。麻编并不难学,我也是嫁到这里来以后才学会的麻编。”金顺飞说,她出生的村庄不以麻编为业,38年前,她与后施村(现属云尚村)的郑卫兵相识相恋,结为伉俪,也是这段姻缘让她与麻编结下了缘分。

年轻时的金顺飞,心灵手巧,精通织毛衣、编草帽、做衣服等手工活。因为性格热情开朗,不计较得失,刚嫁进云尚村时,她常常自购毛线给村里的老人孩子织毛衣,很快便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喜爱。

“我从小就喜欢做些手工艺品,结婚前我曾在黄岩一个服装厂里上班,能买得到各种颜色的毛线,没事的时候我喜欢给大家织毛衣,后来发现,织毛衣和做麻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金顺飞介绍,刚结婚时,她哥哥送给她一台21寸彩色电视机,这台彩电的到来为她学习麻编创造了很多机会。

“那时村里大部分家庭都还没有那么大的彩电,大家觉得很新奇,一大早就来我家边看电视便‘打篮’,一直忙活到晚上。我发现他们做麻编和我织毛衣一样,都是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中间还可通过不同的手法编出图样。耳濡目染之下,我对麻编技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起来也得心应手。”金顺飞说。

技艺广传承

1987年,金顺飞怀孕生子,为了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她从服装厂辞职,小家庭的收入一下子缩减了许多,日子过得拮据起来。老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学会了麻编手艺的金顺飞也像其他村民一样靠“打篮”赚钱养家。

“以前在服装厂,一个月我能赚到三四百元,生了孩子后,这份收入就没有了,靠我丈夫一个人工作挣钱。后来我想既然学会了做麻编,可以分担一下家庭压力,有人专门去工厂里领来原料分给我们做,手工费2.5元一件,后来涨到5元一件,一个月也能挣个百来块钱。”金顺飞说,如果最初是为了生活而学习麻编,那么后来她在麻编的一织一编中,愈来愈能感受到这份传统技艺的魅力,沉醉其中,“我会尝试编织一些新图样,别人夸图样好看,我心里就特别高兴,那时从早编到晚,家里到处摆放的都是麻线,地毯上也粘满了麻线上的细毛,我丈夫都抱怨我太痴迷。”

金顺飞说,后来由于要经常随丈夫到外省做生意,她便把麻编技艺搁置了下来,但心里始终放不下麻编技艺,总想着有一天能再拿起麻线创作。

和金顺飞一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麻编制品市场的萎缩,黄岩麻编的手艺人或转行或放弃,掌握这项编织技艺的人数愈来愈少。2009年6月,黄岩麻编被列入台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黄岩麻编的传承却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麻编是北城街道一项广泛群众基础的非遗项目,要想让这项非遗记忆得以持续的传承,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群众基础良好的麻编手艺人来担起这个传承的担子。”北城街道工作人员郑一帆说。

熟悉金顺飞的人都知道,她是个闲不住的“热心肠”,常常参加公益活动,自掏腰包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还积极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共同组建村腰鼓队、排舞队,在村里拥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2014年,金顺飞被村民们选为后施村(现属云尚村)妇女主任,并被推选为“浙江省最美妇女主任”。

“听说金顺飞精通麻编手艺,我们问她愿不愿意为传承麻编技艺做些事情,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为此她也一直在努力。”郑一帆说。

做麻编,从设计、编织、造型再到最后成型,都少不了用于固定麻料的篮架。可是,麻编制品大范围停产数十年,上哪里还能找到这些老物件呢?北城街道、新前街道、头陀镇……金顺飞四处寻访,终于配齐辅助麻编的工具。

“现在我们用的篮架大多是三四十年前麻编手艺人们留下来的,很珍贵的老物件。不过,我们也在想怎么在麻编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麻编受到市场的欢迎,从而更有传承的生命力。”金顺飞说,找全了工具后,她在云尚村召集起仍未忘记麻编技艺的妇女,大家一起研究图样和编织技法,重新拾起麻编技艺。

2019年10月,金顺飞被确定为第四批黄岩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麻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让更多人熟知这项非遗技艺,金顺飞专门录制麻编教学视频,多次与北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团队一起进社区文化礼堂、进学校,对麻编技艺进行展示、教学。2022年,北城街道选送的《非遗“黄岩麻编”的传承与保护》和《黄岩麻编》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的《关于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典型案例推介名单》和《关于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系列特色课程首批推介名单》。

“近几年,经过金顺飞老师和团队的推广教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麻编、学会了麻编。它再也不是被藏进乡村角落里的一项传统技艺,而是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项非遗技艺。”北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王再文介绍,为了使非遗项目长期有效传承,学校创立了占地500多平方米的黄岩麻编展示体验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功入选台州市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联盟单位。

“前段时间,黄岩实验小学的一位美术老师特地来我们村文化礼堂学习麻编,她说要把麻编技艺教给孩子们,我感到很欣慰,传统技艺要传承、要创新,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加入,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结束,而是要继续发光发亮。”金顺飞说,接下去,她还会继续带着村里的麻编艺人们进社区、进学校教学,和更多的人一起守护黄岩传统手艺。






图为金顺飞正在编织麻篮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