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城街道半洋洪村文化礼堂,老人们齐聚一堂,一位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忙碌地为每一位老人免费配送老花镜、近视镜。“这下看得清楚多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字了!”带上了合适的老花眼镜,八十多岁的老人蒋桂友笑开了花。
这位志愿者就是黄岩大光明视光中心的技术总监、区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郑丹红。学眼视光专业出生的她在工作后成了一名验光师,并通过努力考取了国家一级(高级)验光技师证和加工技师证。至今她依然清晰地记得2013年考加工技师证时的情景。“当我把做好、调试好的眼镜给评委老师的时候,老师很开心地说了一句,这些年碰到女技师很少,能把眼镜做得如此完美的女技师就更少了。于是‘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光明事业’这也成了我的人生格言。”郑丹红说。
2012年3月,郑丹红和身边的同事一起在黄岩城区开了一家眼镜店,这些年,在眼视光行业有着多年从业经历的她解决过很多疑难复杂的视力问题,不少区外人员也慕名而来。
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顾客通过一位眼科医生的推荐找到了郑丹红,告诉她自己的眼睛有很严重的问题,经常把一个手指看成两个,开车时眼前也会变成两条路,每次去医院检查都查不出毛病,十年来一直饱受困扰。得知他的情况后,郑丹红马上给他进行检查,发现他是由于内斜视造成的同侧性复视。结合他的情况,郑丹红为他配了一副矫正的眼镜,并告诉他训练方法,叮嘱他要一直坚持训练。“现在我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状态特别好,眼睛也很舒服。”三个月之后,顾客激动地在电话里告诉她,“我要是早10年认识你该多好!”
每次在帮助顾客解决掉视力方面的问题后,郑丹红便会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我不但对自己要求高,对店里所有员工的工作要求也是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丝毫松懈。因为对我们的信任,老顾客不但会帮我们宣传,很多义工朋友也都成了我们的忠实顾客。我一直感恩顾客的信任,他们信任我,所以我对他们要更仔细、更负责。”郑丹红说。
虽然不是专业的眼科医生,但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业余时间郑丹红也会经常阅读眼科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些临床医学的知识。平时为顾客检查时发现问题,她也会建议他们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
让郑丹红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她和同事去北城小学开讲座并为学生检查视力。在检查中,她发现一个学生的眼部晶体移位,意识到严重性的她立刻通知了学生家长,让他们抓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家长,再不来检查孩子的眼睛再过半年就会失明。通过手术治疗,这位学生的眼睛已经恢复了健康。“得知他做手术治疗好了我真的很开心,也算在无意间挽救了一个孩子的‘心灵之窗’。”郑丹红说。
郑丹红一直认为,视力要从小就保护好,因此她一直重点关注孩子们的视力问题。多年来,郑丹红帮助了很多斜弱视的孩子,让他们通过训练和矫正摘下了眼镜。“之前有一个6岁的孩子近视达1800度,经过我们快两年的训练和矫正,她的视力达到0.7——0.8,孩子的性格也变好了很多。”她回忆说。
2012年,郑丹红开始热衷于公益活动。她积极响应慈善义工协会的捐赠倡议,当年为全区家庭困难学子、农村老人捐赠了上千副总价值超过8万元的近视镜、老花镜。此后,她逐渐意识到除了捐赠,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帮助更多人,尤其是帮助少年儿童避免高度近视、弱视、斜视等,以及帮助农村老人重拾光明。
从2013年开始,郑丹红就以眼镜店为平台,利用专业的验光技术,舍弃利润甚至是成本,为许多贫困学子和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免费配镜,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困难人群,使得他们能够更清晰地看世界。2014年,郑丹红加入了黄岩区慈善义工协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明天使”。这些年来,郑丹红带领着黄岩慈善义工便民服务队开展“社工进礼堂”活动,在全区各乡镇、村居文化礼堂开展了200多场便民服务活动,足迹几乎踏遍了黄岩西部山区偏远贫困农村。
“有些老人因为受条件影响,长期以来眼睛得不到保护。我每次给他们做保养,他们都一个劲地夸我,他们觉得高兴的事我就觉得值。”郑丹红说。
平时,郑丹红还发挥自己的专长,去学校和文化礼堂等开展讲座,告诉大家如何保护好眼睛,截至目前,她已开展讲座200多场。“讲一场课,只要有一个人能把我的话听进去,那就是值得的,我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郑丹红说。
谈及未来,郑丹红表示除了通过不断的努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继续做好自己的“光明事业”,还想要再培养一群重视眼视光的人,让他们也变得更加优秀、专业,去帮助更多的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要为社会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不忘初心,与爱同行,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郑丹红说。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