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超越血缘关系的母女情
台传媒记者张 怡
台传媒通讯员王国洋 任 银
在路桥区横街镇九龙村的文化广场上,经常会看到洪萍(化名)带着一个叫若若(化名)的孩子在玩耍。看着两人那份亲热劲,听着那一声声“妈妈”,大概不会有人怀疑这两人不是亲母女。
“她叫我妈妈,我也待她和自己的小孩一样。”洪萍说,若若是邻居陶某某夫妇俩的女儿,8个月大时便由她照顾,一直持续至今。
没有血缘关系,却照顾孩子14年,这背后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偶然结缘
洪萍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主要负责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闲暇时,她经常去慈德寺做义工。
“她是个热心肠,邻居家的孩子都喜欢去她家玩。”与洪萍同在慈德寺做义工的一位村民说。
2009年,若若出生。陶某某夫妇俩因为生意繁忙,无暇照顾孩子,便找到了拥有“好口碑”的洪萍,希望她能帮忙照顾若若,并承诺每月给她1000元保姆费。
若若和洪萍好像天生有缘,一看到她就笑了。看着襁褓中的孩子,洪萍心一软就答应了。“我会好好照顾孩子的。”面对洪萍的承诺,陶某某夫妇俩深信不疑。
可没过几个月,陶某某夫妇俩经营的生意出了状况,答应给洪萍每个月1000元的保姆费给了三个月之后就没了下文。
洪萍动过辞职的念头,但一想到若若没人照顾,又于心不忍。“他们家生意出状况后,若若爸爸去了外地打拼,若若妈妈留在横街处理原来生意上的事情。要是把若若送回去,她妈妈一个人肯定照顾不过来。”洪萍坦言,与若若相处这几个月,她们之间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与家里人商量后,洪萍决定继续照顾若若。“我虽没什么文化,但也能看出你们家的困难,既然答应了好好照顾若若,我一定做到。孩子在我家,你们放心。”为了不让陶某某夫妇俩尴尬,洪萍又开玩笑地说道:“你们夫妻要好好做生意啊,等赚钱了再来雇我。”
不离不弃
人心都是肉长的,洪萍一家人对自己的好,若若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称呼洪萍夫妇俩为“爸爸妈妈”。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时间转眼就来到了2016年。
“妈妈,我不舒服。”若若从亲戚家暂住几天回来后,高烧不退,洪萍立马带着她去了医院。
“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生的一句话让洪萍感觉天都塌了。来不及难过,洪萍和丈夫立马决定带若若去上海市儿童医院治疗。若若的亲生爸爸也随即从外地动身,赶往上海和他们汇合。
一次治疗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这对洪萍夫妇和若若的亲生父母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我丈夫是油漆工,家里的收入全靠他,若若的爸爸妈妈手头也不富裕,但我们两家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若若治病。”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洪萍几度落泪。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治疗的近两年时间里,若若由亲生父母照顾,洪萍夫妇俩则每个月都会去探望。“化疗过程很痛苦,看着孩子虚弱的样子,我宁愿生病的人是我。”洪萍心疼地说。
在两对父母的悉心呵护下,若若的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洪萍主动提出把若若接回家照顾。
“若若要吃得清淡,洪萍就单独给她做。网上说喝牛奶有利于恢复,洪萍就一次性买好几箱,让若若每天坚持喝。”洪萍丈夫说,洪萍每天都在网上学习如何照顾白血病病人,把要注意的事项记在一个本子上。
余生相伴
在洪萍家,若若有一个专门的房间,里面摆满了毛绒娃娃和课外书籍。“我们家里人都把若若当公主宠。若若去她奶奶家过年,这几天应该要回来了,我就提前把房间收拾好。”洪萍说。
若若没在的这段时间里,洪萍经常拿出手机看自己之前给若若拍的视频。“这是若若在跳舞,这是若若在帮我做饭,小孩真的很有趣。”洪萍说,“前几天,我在街上碰到若若,就给她买了件衣服。孩子很懂事,说太贵了,让我别买。”
动人的感情总是双向奔赴。去年,洪萍过49岁生日时,若若送了她一幅福字挂画,并深情告白:“妈妈,你养我这么久,我感谢你。”
“这幅画里面的福字,都是若若亲手一个一个贴上去的。她身体好点之后,就经常帮我做家务。有好吃的,也总想着留给我。”谈起若若,洪萍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仿佛这些年都是若若在照顾她。
因为一句承诺,照顾了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14年,洪萍说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去年7月,若若正式停药后,重新开始上学了,现在在生活上和健康的人没有区别。若若习惯了有我的生活,我也习惯了有若若的生活,未来,就让我们两家人一起陪伴若若长大吧。”洪萍说。
来源:台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