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54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县级宝藏博物馆怎样炼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23 10: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天青色是什么色?日前,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的“过渡·转变——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展”上,那些珍贵的瓷器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沙埠窑,听起来名不见经传,但考古界对其评价不低:改写了浙江陶瓷史。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具有多种瓷窑风格的瓷器残件,为宋代青瓷业的一次重要变迁找到实证。

随着展览的深入,沙埠青瓷的“娘家”——黄岩博物馆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有网友列出了黄岩博物馆“必看国宝清单”,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这让不少人惊讶:一座县级博物馆,居然藏了超过百件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宝藏”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石”、时空的“穿梭机”,是博物馆最核心的家底。

拥有重量级的藏品,依然是博物馆最吸睛处所在。黄岩博物馆现有藏品总量近万件,涵盖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1件。

101,这个数字代表着怎样的分量?对比来看:馆藏文物达10万余件的浙江省博物馆,目前拥有国家一级文物158件;国家一级博物馆杭州博物馆,则是81件。作为县级博物馆,能够拥有超过十件国家一级文物已相当难得。因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黄岩博物馆是一座被低估的宝藏博物馆。

央视《国家宝藏》故宫篇中,汇总了当时瓷器施釉技法的“瓷母”,播出后一度爆火。在黄岩博物馆内也有一件可称为“瓷母”的文物——东汉青瓷五联罐。

类似的五联罐在西汉以前多有发现,但基本上都是陶器。这件五联罐胎骨致密坚硬,烧成温度在1280摄氏度以上,已达到了瓷器的烧造温度,是原始瓷向瓷器过渡的早期产物,算得上是最早的瓷器之一。1989年,这件东汉青瓷五联罐参加了中国文物精华展,并多次选赴国内外,代表中国最早瓷器参加重大文物交流展览活动。

另一件出土于灵石寺塔的青瓷香炉,在中国陶瓷界也是声名显赫。浙江一向以生产青瓷著称于世,越窑和龙泉窑更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而沙埠青瓷窑被证明是这两大瓷业技术衔接和过渡的重要地带,填补了青瓷发展史的缺环。这件青瓷香炉品相堪称完美,出土时炉内还放置着珍贵的释迦牟尼舍利。

事实上,目前黄岩博物馆馆藏有以沙埠青瓷为主的黄岩窑青瓷珍品30多件,其中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瓷器,丝绸也是黄岩博物馆的一大看点。

独门重宝南宋赵伯澐墓丝绸服饰,足以配得上“全国唯一、天下仅存”的赞誉。这是继钱山漾绢片之后,在丝织文物方面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浙江从丝绸之源走向丝绸之府、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

有观众惊叹,唯有在黄岩博物馆,才能欣赏到服饰形制如此丰富、织物品种如此齐全、纹饰题材如此多样、纺织工艺如此精湛的南宋丝绸服饰。

不只是陈列展品的载体,黄岩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是一件宏伟的艺术品。

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先生主笔设计,以黄岩石的石文化为设计灵感,犹如五块巨石屹立于金带河畔。馆内藏品与建筑结构巧妙融合,自成一体的理念与博物馆这一器物巧妙呼应,产生“集物以成器,而器以载道”之意韵。

看似默默无闻,实则“深藏功与名”。此身安处,古人若闻,也该欢喜不尽。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众所周知,出土文物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黄岩有四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分别是灵石寺塔、沙埠青瓷窑、路桥小人尖西周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南宋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墓的抢救性发掘。其中,当属南宋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墓的抢救性发掘最为惊心动魄。

墓葬一旦开启,文物的朽坏就进入倒计时。丝绸属于蛋白质,是最难保存的文物之一。色彩褪尽、丝光湮灭,绝大部分丝织品历经千年掩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糟朽”,甚至一触就碎。因此,这次抢救堪称争分夺秒、险象环生。

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织品,不仅品相完整,且依旧丝光闪动、精美绝伦。这离不开当地文保部门当机立断的果敢决策、全国权威丝织品保护专家殚精竭虑的付出,和天眼实验室、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高端技术的支持。

除了考古发现,也有不少国宝级文物散落在民间或者是被群众无意发现。在当地,就有一桩“一张自行车票换来镇馆之宝”的美谈。

1981年,一场大雨后,黄岩北城马鞍山电厂附近山坡出现塌方,有老百姓捡到了这件东汉青瓷五联罐,众人知晓后建议将文物捐给文化馆(黄岩博物馆的前身)。这件珍宝被捐出后,当时的文保工作人员赠与捐赠者一张自行车票,以感谢他对文物的保护。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自行车是稀罕物件,被当成结婚的“四大件”之一,价格是普通人半年的工资所得,且很难获得购买资格。这在当时成为了十里八乡广为流传的佳话。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是一场官方、民间合力进行的精神财富保卫战。

除了不遗余力地守护和征集文物,黄岩博物馆还极为重视文物库房的建设。不管是当年蜗居小巷子里的毛坯房,还是如今大气的新馆,在建造库房这件事上,人们都不曾马虎。黄岩博物馆馆长罗永华回忆:“当时,我们只要有点资金,都拿来投资库房了,也幸亏如此,很多重要的藏品才得以安全保存下来。”

正是这种执着和坚定,才让文物背后的故事得以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续写。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发挥文物细润无声的柔软作用,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新使命。

2017年开馆至今,黄岩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20万余人次。这座县级博物馆也迎来了“博物馆热”,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不能忽视,当前,很多人将博物馆作为旅游的一站,但面对珍贵藏品却表示“看不懂”;不少博物馆虽然采用数字化方式吸引观众,但存在内容同质化、缺少个性化展示。

接下来,博物馆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比如,除了配全博物馆内部的“硬件”设施,如何让橱窗里“冷冰冰”的文物有“温度”?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想让文物焕发新生机,博物馆还需用好创意策划、技术包装,让文物不再仅仅是陈列品,而能成为百姓可欣赏、可收藏的“潮玩”。

黄岩博物馆近几年亦在思考突围之道,尝试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通过推进馆校、馆社共建,不断延伸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好融入城市文化生态。

为破局“同质化”,黄岩博物馆设置了投壶、打千千、击壤、捶丸、踢毽球等宋朝运动项目,游客可以过一把“宋代人”的瘾;宋代士大夫卡通形象会跟你打招呼,“沙埠青瓷香炉”等“藏品”可以带回家;宋服折纸、手绘皮影等宋韵主题手工体验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当前,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在古今辉映中寻找属于当下的认同感。但换个角度看,群众的喜爱,也在倒逼博物馆创新理念,更加深入挖掘、提炼和活化文物价值,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黄岩博物馆正在探索一条“小而美”的发展路子,也希望为众多的县级博物馆提供借鉴。

拼起文明的记忆碎片,就拼成了博物馆。博物馆的未来,没有一定之规,如何重塑与激活,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博物馆的光芒,不会被遮盖,终将在文明深处开辟出一片又一片浪漫的星空。


东汉青瓷五联罐



南宋赵伯澐墓出土 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及其纹样细节



过一把“宋代人”的瘾——投壶



来源:浙江宣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2-12-23 22:17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