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8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八旬老夫妇回哺家乡 捐78万元设慈善基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21 09: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36年前,一场大火烧掉了房子和所有家当,黄岩上垟乡冯寿楷一家痛心欲绝;政府1200元的救助金,让他们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举家外出谋生创业,在宁波打拼出新天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日,两位老人来到黄岩上垟乡,将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78万元,捐给上垟乡慈善分会,主要用于助学救困项目。

老人名叫冯寿楷,上垟乡毛岙村人,今年80岁了,一直定居在宁波。当天,他和老伴黄梅花、儿子冯建国一起,自驾从宁波赶回乡里。为何老人要捐出这笔巨款呢?这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 1 」  36年前靠政府的1200元救助金外出谋生

1986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毛岙自然村三分之二的房子,其中也包括冯寿楷一家的房子。政府为救助这些困难群众,向他们发放了一笔救助金。

“火太大了,草屋和家当全烧光了,啥都没留下!”冯寿楷告诉记者。于是他们一家六口人,拿着1200元救助金,决心外出谋求生计。

当时,有不少天台人、临海人都在宁波务工。几经辗转,经熟人介绍,冯寿楷和妻子黄梅花在宁波市下应街道曹隘村承包了8亩稻田。一家人吃住都在村里的仓库里,生活非常艰苦。

“那时候没有机器,更没钱讨小工,播种、施肥、收割,都是我们两个手工完成。”靠着一股肯吃苦的劲头,稻田规模逐年扩大。到了1991年,两人总共承包了40亩稻田。

「 2 」  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

夫妻俩起早贪黑,靠种水稻赚到了“第一桶金”。而家中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单单种水稻“靠天吃饭”,远不能支撑家中的吃穿用度。

同年,冯寿楷决心办厂,主要制造、精加工手工艺品。他送二儿子冯建国去天台学习汽车坐垫加工技术,回来后在厂里帮忙,22岁的年纪,手上布满了老茧,粗糙的很,被村里人打趣看起来像是40岁了。

“承包的40亩水稻,还是得继续种,同时还得兼顾厂里的生意。”冯寿楷说,“忙的时候,清晨三四点就起来了,忙活到凌晨12点多也是常有的事。”

因为手艺高超,为人老实,生意蒸蒸日上。到了1996年,冯寿楷掏出多年积蓄,再向亲戚借了一笔钱,建了6间三层楼、6间二层楼的厂房。技术工艺也从一开始的手工加工到自动化加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 3 」  回哺家乡,夫妻俩捐出78万元存款

这么多年来,每逢清明节,冯寿楷都会回乡里一趟,也看到了上垟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谢当初政府给我的1200元救助金,让我有机会在外拼出一番事业,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着能回哺家乡,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冯寿楷说。

如今,冯寿楷年事已高,四个子女都已成家,有了各自的事业。这次冯寿楷把节约下来的钱捐了出来,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我和老伴没有特别需要花钱的地方,两人加在一起每月还有5000多元的养老金,日常开支足够了。”冯寿楷在电话里说,“我很知道穷苦的滋味是什么样的,这78万元,是我们多年来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希望能帮到乡里的困难群体,让他们都能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笔捐款,上垟乡设立了“冯寿楷、黄梅花慈善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扶贫、济困、扶老、助学、救孤、助残、优抚等,以及乡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美化等慈善公益事业。

“我乡将会管好用好这笔善款,认真落实好慈善基金使用,使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救助,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上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肖沐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让慈善事业迸发出崭新的活力与能量。

来源:台州晚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2-12-21 11:24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点赞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