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5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官岙村:茭白“点亮”山村致富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12 09: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位于黄岩中西部地区的北洋镇官岙村,人口1179人,三面环山,长潭江北渠道穿村而过,滋养了450余亩水田、2000多亩山林。

十月,清凉的秋风吹进官岙村,拂过沃野良田,卷起层层碧浪。几个村民在茭田中清除杂草,人影在绿油油的茭叶中时隐时现。

对官岙村的村民来说,寒露是最值得欣喜的节气之一,田中的茭白已经成熟,如白玉般细腻水润,官岙村将迎来高品质茭白的大丰收。400余亩绿色茭田,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作,更是官岙村摆脱“集体经济薄弱村”、走向共富的“聚宝盆”。

能人带头 闲置水田“变装”茭田

官岙村有着丰富的温光资源,适合茭白的种植,而在十五年前,它是另一番模样:大片土地被闲置。

“以前年轻人都外出种西瓜了,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官岙村村民林喜娥说,在她的印象里,除了子女给的生活费,村里留守老人很少有其他收入来源。“蒋良珍带着大家种茭白后,大家的钱包就有富余了!”谈到现在的生活,林喜娥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林喜娥话里讲到的蒋良珍是官岙村茭白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也是远近闻名的“茭白大王”。1998年,蒋良珍嫁到了官岙村,为了帮婆家还债,她和丈夫做起蔬菜批发生意。“2000年在温州市场上卖蔬菜的时候,我们发现当地茭白供不应求,收来的茭白拿到市场上根本不够卖,所以我就想着村里那么多土地闲着,能不能利用起来种植茭白,也好让村里人都增加些收入!”作为村里最早销售茭白的生意人,蒋良珍想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不过,官岙村闲置的土地真的合适种茭白吗?

茭白,被誉为“水中人参”,依水而生、因水而白,喜欢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而能得到长潭水灌溉的官岙村,地理环境等各项条件非常符合优质茭白的种植需求。

了解到情况后,蒋良珍在2008年成立了黄岩区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沿着村路的80亩农田是蒋良珍和丈夫最初的创业基地。

“我们村有357户,手上有水田的家庭还是挺多的,大家看种茭白收入不错,也想把家里的田利用起来种茭白。前几年几乎家家户户都种,400多亩水田基本上都种上了茭白,两个人在家种种茭白一年下来也有3、4万元的收入,有些人靠着种茭白还摆脱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有些家庭如果不种茭白则会把土地承包给合作社,这样一年也能增加数千元的收入。”官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如福说。

科技助农 官岙茭白走向全国

“秋风吹折碧,削玉如芳根。”宋代诗人刘子翚在《园蔬十咏》中把茭白比作美玉,可见人们对茭白的喜爱由来已久。如今,茭白已经走上各个城市家庭的餐桌,人们对茭白的品质要求也逐渐提升。

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们种植的茭白都拿到合作社代售。可是不同农户种植的茭白品质参差不齐。“这与品种、施肥、杀虫都有很大的关系。但当时不管好不好,我都会帮村民们兜底销售,不能让他们的辛苦白费。我们官岙的水好,都是长潭水库的活水灌溉,用心种植的茭白肯定好吃。”蒋良珍在创业之初注册“北洋清水茭白”商标,希望官岙村种植出来的茭白,能够打响品牌,走向全国。

而如何让官岙茭白走得更远、更久,这不仅是蒋良珍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官岙村村“两委”谋划的发展大计。

“靠村民自己摸索种茭白,品质很难快速提高,那时候村‘两委’就想着要去区农业农村局,邀请种植茭白的专家来村里上上课。”王如福说。

助力农业发展,科技是强有力的支撑。每到春耕秋收,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就会来到官岙村为村民们开展讲座,还到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进行筛种、育种培训。从“浙茭2号”到“浙茭8号”再到“浙茭10号”,通过对茭白品种的不断改良、提纯复壮,官岙村种植出的茭白品质越来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商贩蜂拥而至。

“个头漂亮,口感也好!”每到茭白上市,黄岩中心菜市场的商贩谢女士都会来进货,“我几年前都是从丽水、路桥进货,现在都是来官岙,他们这里的茭白好吃,进个几千斤在市场上一下子就卖完了。”

官岙村的茭白品质不仅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也得到了专业的农产品采购平台——浙江省农博会的认可。2018年至今,官岙茭白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多次获得蔬菜类农产品金奖,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安徽、湖北等地。

完善设施 干群齐力奔共富

“今年夏季每天高温近40度,茭白是最喜水的,如果田里水干了,半年来的辛苦就白费了!”说起今年7、8月份的酷热,村民们如今还心有余悸。

抗旱,是今年官岙村茭白种植遇到的最大难题!

“幸好我们去年对灌溉渠进行了修整,今年避免了茭田缺水。以前村里也有灌溉渠,但大多渠道已经老旧变窄,走向也不符合种植需求,村民代表们就提议新修灌溉渠。”王如福告诉记者,根据茭田的走向,官岙村村“两委”规划了新灌溉渠的分布,并于2021年完成招标,把村里的灌溉渠重新修整了一番,“村里另外花了一万多元新买了几台抽水机,这还要感谢镇里申请长潭水库开闸放水经过江北渠道,将新鲜活水引入茭白田,缺水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前段时间,官岙村还成功申请到一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主要是修复官岙至瑞岩村的一条900米古道。“沿着古道可以看到官岙村的茭田,也能欣赏周围的风景,而古道上也有小桥流水、凉亭等景点,走完古道就是瑞岩村,那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王如福告诉记者,古道的设计、招标目前都已完成,村民们期待着古道的建成能为村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去年,北洋镇政府帮助官岙村申请到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设储量1000立方米的农产品储藏专用冷库。冷库的建成不仅延长了茭白的储存销售期,每年产生的租金也是官岙村村集体的一笔重要收入。

“明年我们合作社要种植20亩水培实验田,是从福建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口感和风味更加鲜甜!我们要将官岙茭白品牌越做越响,让村民收入也越来越高!”蒋良珍对官岙村未来的茭白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官岙村村集体每年收入突破十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已超过2.5万元,“经济薄弱村”的名号早已摘除。而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的创办更是为村民创造了15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上百位村民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茭白1700多亩,让更多村庄走上“茭白致富”的道路。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