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黄岩首个完成征迁的台州城市“烂疮疤”区块
东城街道小东门安置地块是台州市“五大攻坚”行动方案中城市“烂疮疤”拆迁改造项目之一,自项目启动以来,东城街道会同区“永宁焕新”工作专班紧扣目标节点,形成迅速推进高压态势,又用“绣花”功夫、“温情”工作,使征迁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成为我区首个签约及拆迁清零的城市“烂疮疤”区块。
近日,在东城街道小东门区块食品街一侧,最后几栋居民房正在搬迁。“小心,装车时家具不要磕碰了,冰箱等家电要轻放。”面对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内的各种家具、物品,东城街道工作人员头顶烈日,主动组织搬运人员上门,帮助涉迁群众搬家。
“我们的举手之劳,解决征迁户燃眉之急。”搬迁干部陈建敏表示,认真做好搬迁入住的保障工作,关心搬迁户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让广大拆征迁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大到衣柜、冰箱、洗衣机,小到床头柜、台灯、餐具,一件件物品分门别类,一一搬运到位,这也让征迁户们心头动容。“工作组比较贴心,我们家里老人多,还有多年累积的大件物品,天气炎热,实在是搬不动,现在放心了。”征迁户江伟雄说。
据悉,小东门区块项目总用地面积75亩,地上建筑面积14.08万平方米,预计安置住宅1188套,项目红线内涉及征迁365户。该区块改造项目从2017年开始启动,并在当年完成了大部分的拆迁工作,但仍有5户一直无进展,导致项目停滞至今。自今年4月被列入台州市“五大攻坚”行动方案中城市“烂疮疤”拆迁改造项目后,东城街道抽调精兵强将,党政领导、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充实到征迁一线,会同区“永宁焕新”工作专班上下一盘棋,形成攻坚合力。
“当时这个区块里面还遗留一个村集体房屋,还有5户个人的房屋协议未签。”东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禹祥说。为此,该区块实行“专班专人”负责,制定项目拆迁攻坚进度表,细化重点项目的进度目标,明确完成时限,把各项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严明责任,把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5+2”“白加黑”,全力以赴,营造“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责任氛围。
“我们始终以百姓利益为重,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领导到一线指挥、干部到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公平公正,全程让群众参与、监督。”黄禹祥介绍,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等形式,全面摸清征迁区块内住房、人口、年龄结构、经济条件等情况。安排评估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常驻签约组,对群众争议部分由评估机构人员进行复核解释,确保补偿精准合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其中,拆迁户李某两兄弟因人口界定产生隔阂,东城街道会同区“永宁焕新”工作专班化身“老娘舅”积极调解,细心为双方解读政策,做出合理分家析产方案,最终顺利完成签约。
70多天的日日夜夜里,工作组成员还用足“绣花”功夫、“温情”工作,大家“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不仅在签约前做好解释、动员工作,更在签约后做好各项后续服务工作,以征迁工作人员的努力与汗水,赢得了拆迁户的信任与支持。“把征迁户当作朋友,想征迁户所想,在工作过程中,及时跟他们对接,把他们的诉求给一一落实,按照我们政策进行对比,能解决的我们及时回复他,不能解决的也及时告诉他们,他们总会被我们的真诚打动。”黄禹祥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止目前,小东门区块红线内涉及365户全部签约完毕,已腾房并拆除365户,完成小东门村集体房屋签约及拆除,累计拆除面积近4万平方米,为我区首个城市“烂疮疤”签约及拆迁“清零”的重点区块。
“下阶段会进一步推进项目的扫尾进程,配合做好包括平整场地、管线迁改等地块出让前的所有工作。”黄禹祥说。
来源:今日黄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