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2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宁溪豆腐: 藏于山水间的传统美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25 10: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王富君今年53岁,做豆腐足足有28个年头了。



黄岩西部山区宁溪,高山绵亘不断,古老的村落像一部部线装书,被历史老人漫不经心地撒在大山深处。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诗意田园的生活。

绿树葱茏,流水叮咚,林间偶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声……早春时分,我们寻访的足迹,留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老街上。此处就是宁溪古镇里现存的宋街,旧称“桂街”,现名“直街”。

这里是宁溪千年历史的一个缩影,留下了众多蕴含时代印记的文化遗产。宁溪山水豆腐就出自这里,多年来飘香于宁溪人的记忆深处。



宁溪豆腐制作历史悠久,现民间仍沿袭古老的传统工艺,即把黄豆磨成浆,再用盐卤凝聚蛋白质。因为宁溪山泉水的水质特别好,当地所产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大众欢迎。

在宁溪镇及周边,有许多家豆腐作坊,每天制作好的豆腐除供本地消费外,还运到黄岩城区、椒江的菜市场和台州各地的大小饭店。豆腐的烹饪方法特别多,煲、炖、煎、煮等均可。不知不觉,它成为宁溪当地一种特色的风味小吃。

王富君、王菊芳夫妇的豆腐作坊是宁溪镇众多豆腐店中的一家。他们做的豆腐声名远扬,不仅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被人们美名为“宁溪山水豆腐”。

在老街巷口夫妇俩的豆腐作坊里,王富君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谈起他的“豆腐经”。

故事得从1994年说起。那时,王富君在宁溪一家生产糟烧白酒、黄酒和食醋等产品的酒厂工作。他长得虎背熊腰,性格豪爽且充满力量。工作之余,他总爱往岳父王秩林的豆腐作坊里跑,想出点力,帮忙做豆腐。

刚开始,王富君对做豆腐的流程不熟悉,手脚笨拙,总是帮不上忙。经岳父点拨后,他的技艺逐渐精进,做的豆腐也有模有样了。

1996年初,王富君突然决定,此后要以做豆腐为营生。他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家都很支持,他很快开始筹备豆腐作坊。

之后,王富君开始了漫长的豆腐制作生涯。从25岁开始,直至今年53岁,他做豆腐足足有28个年头了。如今,他继承了岳父的衣钵,成为当地做豆腐的好手。



王富君说,要制出有香头的豆腐,“没别的花头,只要你肯下苦功”。

步入他的豆腐作坊,虽然场地小而简陋,但里面有序地摆放着制作豆腐用的器具,以及用作盛器的缸缸坛坛等。王富君指着这些器具,一一地向我们介绍制作豆腐的流程。

制作豆腐,首要的就是挑选高品质的新鲜黄豆,选用优质的山泉水。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王富君就起床做豆腐了。他把在清水里浸泡了5个多小时的干净黄豆,一把把地从木桶里捞出,然后置入磨浆机碾碎。豆浆机发出均匀的“嗡嗡”声,只见白花花的豆浆流了出来。王富君把制好的豆浆放入两只大铁锅里,加温煮熟后,倒入水缸。接着,他在盛放豆浆的水缸里加入盐卤,再用水瓢不停搅拌,这样豆腐很快就凝结成块……

为保证豆腐的质量,王富君从来不捞豆腐皮。他觉得,捞去豆腐皮后,制出的豆腐香头就差了许多。

他认为,做豆腐的关键步骤,就是磨好豆子、加足量的水,调整好豆浆的浓稠度。“水多了,豆腐不成形;水少了,就少出许多豆腐。”这些经验,都需慢慢摸索学习才能掌握。

每天早晨做完豆腐,夫妻俩经常驾驶着一辆小电动车,出门送货、卖豆腐。从豆腐作坊到菜市场,又从菜市场到豆腐作坊。他们每天劳碌不息,回家时往往是黄昏时分,一直到晚上才能闲下来。

次日凌晨,夫妻俩又精神抖擞地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制作豆腐离不开水,因此豆腐作坊比较潮湿,王富君的手也经常被水浸泡得又红又肿。但是,他全然不知辛苦,乐在其中。

夫妻俩勤劳能干,豆腐作坊的生意愈来愈红火,宁溪山水豆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